“疊澀、垛邊、嫁底、皮殼”,這些你都知道嗎?

中國古典傢俱在構件、製作、紋飾、工藝等方面有大量專業術語。大部分術語出自工匠之口,名稱比擬大家熟知事物名字而來,很多術語詼諧有趣。


但是畢竟時代久遠,加之傢俱構件的抽象表現,有一些術語僅從字面上很難理解。


疊澀

出自《營造法式》最初指的是須彌座上束腰上下一次向外寬出的各層。在傢俱上指牙條和束腰之間的臺階。



冬瓜樁

圈口的一種造型,形似北方的一種冬瓜。



分心花

刻在牙板下緣的花紋。



冰盤沿

邊框外緣立面各種上舒下斂的線腳。



吊牌

吊掛在金屬飾件上的用作拉手的牌子。



甘蔗床

榨取甘蔗汁的用具。多流行於我國南方,至少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造型簡潔、功能明確,實用耐用,做工精美。


甘蔗床的形制像板凳,面板向一端傾斜,並開圓槽與流口相通,為的是方便甘蔗汁流入放在下面的容器裡。採用了槓桿的原理,只要手按榨板手柄的一端,就可以榨出果汁。


斗拱式角牙

角牙的一種造型,似明清建築構件的雀替和拱子十八斗。



垛邊

順著邊抹底面外緣加貼的一根木條,藉以增加抹邊可見面的厚度。垛有“摞”的意思。



燈草線

飽滿的陽線。陽即凸,凸起的線。



獨睡

榻,只能容得一個人睡。



鵝脖

椅子扶手下靠前的一根立木,往往與前足一木連做,少數為另木安裝。



耗子尾

一頭粗、一頭細的構件。常見扶手椅下的聯幫棍。上圖中的四出頭兒官帽椅的聯幫棍就是耗子尾形。



嫁底

悶戶櫥的別稱。因過去嫁女兒多用它來作陪嫁物品的底座而得名。


站牙

又名槳腿 站在墩子上,從前後抵夾立柱的牙子。



炮仗筒

南方匠師語,即魚門洞,因其開孔如橫著的爆竹而得名。



包漿

老傢俱表面因長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跡,因為有汗漬滲透和手掌的不斷撫摸,木質表面會泛起一層溫潤的光澤。



皮殼

特指老傢俱原有的漆皮。傢俱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木材、漆面與空氣、水分等自然環境親密接觸,被慢慢風化,原有的漆面產生了溫潤如玉的包漿,還有漆面皸裂的效果。



鼓腿膨牙

指傢俱的腿部從束腰處膨出,然後向後內收,順勢作成弧形,足部多作內翻馬蹄行。



落膛

指悶戶櫃、圓角櫃等傢俱抽屜或門下面的空間,因不易被發現,可用於存放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



羅鍋棖

也叫橋樑棖。一般用於桌、椅類傢俱之下連接腿柱的橫棖,因為中間高拱,兩頭低,形似羅鍋而命名。



攢邊

是指傢俱的面板全由一塊木板構成,無兩塊以上木板組成。



託泥

指傢俱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墊木承託,可以防止傢俱腿受潮腐爛,這一木框或墊木就是託泥。供桌和半月桌一般會有託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