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街道:战疫在田间地头的“小红帽”

文字:潇潇天伦

编审:楚辞君

“姑娘,我药只有几颗了……”“好,我托人买。”

“这里水管好像坏了!”“好,找人修!”

“来,帮我穿个针,我眼睛不好使……”

“好!”“娃儿,你会量血压不?”“我试试!”

“地里几棚子菜卖不出去怎么办?”“嗯,我跟村上汇报。”“天天娃子要上网课,我们快逼疯了,啥时候解封?”“快了,耐心点,劳逸结合,老师不易。”“地里要种菜了,没有菜籽和地膜~”“我记一下,明天捎给您。”“要出去给孩子办出生证怎么办?”“需要健康码和通行证。”……

她本是一名执教杏坛的党校教师。疫情来袭,考虑到乡村不比社区,党员少,任务重,卢小丽主动向学校申请,提前结束假期,在花果街办一个自然村做了一名志愿者。而那里,返乡人员高达63人,已出现两例发热病人,两个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一开始,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连口罩都是亲戚家征用的,可她鼓足勇气,挨家挨户为这个700多人的小村庄做着最基础的防疫工作:每日入户测温,每日巡逻劝导,每日物资采办,每日走访老人,每日空房排查……

担任片区长的她,负责最偏远的两个村组,每日九个多小时在外奔波,跑坏了两双鞋,累计测温近万次。一天下来,常常顾不上喝上一口水。

有次下雨路滑,连轴转了几十天的她一不小心摔倒在下田量体温的乡间小路上,学校领导知晓后,劝她休息几天,她说:“我是片区长,休息了工作就搁下了!”简单处理了手上的伤口后,她又继续坚守在走家入户,田间地头寻村民的防疫岗位上。

如今,摘下口罩,在卢小丽的脸庞上,以口罩轮廓为界,黑白分明,这就是她在这次战疫中交上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