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用哥特小说的手法制造悬疑,用侦探的方式和逻辑去推理

哥特式小说是历史上一种固定的小说类型,自18世纪起一直延续至今,囊括了现当代灵异小说、恐怖小说,甚至恐怖性经典小说在内的一种泛恐怖小说形式。它还是当代西方恐怖电影的直接来源之一。

侦探小说里有着浓郁的哥特式小说的元素,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在2011年7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图注本)》中,有这么一篇文章:

《哥特小说与侦探小说》。

讲的就是侦探小说的诞生与哥特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哥特式小说的起源

哥特式(Gothic)这个词来自哥特(Goths)。

哥特是生活在罗马帝国东北边界的一个日耳曼部落。长期以来,哥特与罗马帝国边界纠纷不断。公元376年,该部落开始联合其他部落向罗马帝国大举进攻,并于410年攻克罗马,在城内大肆掠夺,无恶不作。

虽说他们后来撤离了罗马,在法兰西和意大利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但是,哥特却被冠以"掠夺、野蛮"的称号。

后来,哥特这个词泛指"未开化者,缺乏一般知识者,野蛮人"。

再后来,哥特又被用来指称一种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多用于教堂和古堡,其特点是拥有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幽暗的内部和阴森的地道等。而那些崇尚古希腊文明的思想家们,反感此类建筑,将"哥特"一词演变为野蛮、恐怖、神秘和黑暗的代名词。

到了18世纪,一种以恐怖和神秘为基调、多发生在荒郊古堡的小说样式,被人们赋予了"哥特式"小说的名称。这类小说常以古堡、荒原、废墟等环境为背景,气氛阴森、神秘、充满悬念,常常充斥着暴力、复仇和死亡的情节。

于是,哥特式小说就这么诞生了。

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

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宣告了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这类小说创作模式的问世。

一看《奥特朗托堡》这个小说名,就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城堡里的。

堡即城堡,有时也用以指豪华的宅邸或乡间的庄园。

另请看阿加莎·克里斯汀笔下大侦探波洛系列的书名:《斯泰尔斯庄园奇案》、《H庄园的一次午餐》和《悬崖山庄奇案》。

《奥特朗托堡》不但题目蕴涵了作者浓厚的崇古情结,小说的故事也离奇恐怖。

奥特朗托公国的君主曼弗雷德,他的儿子康拉德在和伊莎贝拉举行婚礼之时,意外地被突然飞来的一个叫阿方索的雕像上的头盔砸死。为了延续家系、保住领地,曼弗雷德决定娶新娘为妻,休掉自己的发妻,并把自己儿子之死归咎于一位相貌酷似阿方索肖像的西奥多的身上。

伊莎贝拉和西奥多从城堡的地道逃到附近的一座教堂里。后来,出现了一队神秘骑士,其中的"巨剑骑士"系伊莎贝拉的父亲弗雷德里克,他是阿方索的近亲,受圣地隐士的嘱托,要讨伐僭越王位的曼弗雷德。

最后,由于圣地隐士显灵,还有阿方索的身影显现,出于对怪异现象的恐惧,尤其是阿方索庞大的鬼魂像预言中说的逐渐增大,穿透了城堡的顶端,使曼弗雷德吓得精神崩溃,误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并坦白了自己祖父当年篡位的罪行,离开了王位,与原配妻子归隐修道院。

这部小说不但情节曲折,描述的背景十分恐怖:中世纪的城堡,地下的通道和幽暗的走廊,暗藏的密室、暗门和机关,特别是不时显现的幽灵鬼魂和巨盔、巨剑等超自然现象,如血从雕像的鼻孔中滴下,画像中的人一声长叹从镜框里跑出等等,甚至脚步声、关门声,都使读者产生一种神秘感,组合成一个典型的"哥特式故事"。

哥特式小说的特征及演变

《奥特朗托堡》这本小说开了哥特式小说的先河:

祖上传下的罪恶;

人类无止境的欲望和命运的冲突;

纯洁却受苦的少女;

神秘的超自然现象;

野蛮、残忍、恐怖、病态的意向;

地道走廊里的追逐奔跑……

这些特征使得哥特式小说有了固定的模式——美女与恶棍

纯洁无助的少女被邪恶的坏人欺负,被困在神秘又恐怖的古堡里,等待超自然的能力或者拥有超自然能力的人来拯救,悬疑与爱情交织在一起。

惯常的悬疑手段有:神秘的继承权、隐秘的身世、丢失的遗嘱、家族的秘密、祖传的诅咒等等。

惯常的结局是:悬疑解开,坏蛋暴露或被处罚,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障碍扫除,男女主人公幸福地生活在城堡里。

至18世纪90年代,哥特式小说逐渐演化成两个分支:

一个分支是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坚持传统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病态的邪恶,以增加神秘、恐怖的效果;

另一个分支是感伤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保留古堡场景,但抛弃过分的神秘成分和极度的恐怖气氛,使故事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现实主义在文学中成为主导,很多现实主义作家使用哥特式小说这种写作手法,用来揭露社会罪恶,批判社会现实。

在这些作家的笔下,故事的背景从古老的城堡搬到了现实的工业化大都市,市区肮脏狭窄的街道、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无孔不入的犯罪活动、下层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和他们的悲惨生活……在这些作家眼里,都有着明显的“哥特色彩”。

比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远大前程》、《荒凉山庄》、《双城记》、《艰难时世》等作品。

于是,哥特式小说中

对犯罪的描述对犯罪动机的分析,以及对人性的挖掘,对侦探小说的诞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个人的理解,最好的侦探小说,就是:

用哥特小说的手法制造悬疑,用侦探的方式和逻辑去推理。

哥特式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区别

目的不同

哥特式小说将案件作为媒介;

侦探小说将案件作为主体。

制造悬念的方式不同

哥特式小说的方式:鬼魂、幽灵、怪兽或"不可知物"的侵扰等非自然的物质;

侦探小说的方式:人。

解决案件的方式不同(即破案的方式和方法不同)

哥特式小说的方式:用神、超能力或“无法解释”的能力等非科学技术能够证实的物质;

侦探小说的方式:用事实说话。

关于这个区别,在1928年的时候,有一位推理小说作家定下了关于推理小说的原则。

推理小说的原则

1928年是推理小说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首先是罗纳德·诺克斯提出“推理十诫”,继之则有范·达因的推理小说二十则。

在这里,我只说一下“诺克斯(推理)十诫”:

1)The criminal must be someone mentione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story, but must not be anyone whose thoughts the reader has been allowed to follow.

罪犯必须是故事开始时出现过的人,但不得是读者可以追踪其思想的人。

2)All supernatural or preternatural agencies are ruled out as a matter of course.

侦探不能用超自然的或怪异的侦探方法。

3)Not more than one secret room or passage is allowable.

犯罪现场不能有超过一个秘密房间或通道。

4)No hitherto undiscovered poisons may be used, nor any appliance which will need a long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t the end.

作案时候,不能使用尚未发明的毒药,或需要进行深奥的科学解释的装置。

5)No Chinaman must figure in the story.

不准有中国人出现在故事里(备注)。

6)No accident must ever help the detective, nor must he ever have an unaccountable intuition which proves to be right.

侦探不得用偶然事件或不负责任的直觉来侦破案件。

7)The detective must not himself commit the crime.

侦探不得成为罪犯。

8)The detective must not light on any clues which are not instantly produced for the inspection of the reader.

侦探不得根据小说中未向读者提示过的线索破案。

9)The stupid friend of the detective, the Watson, must not conceal any thoughts which pass through his mind; his intelligence must be slightly, but very slightly, below that of the average reader.

侦探的笨蛋朋友,比如华生,必须将其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读者,此人的智力须轻微低于读者的平均水平。

10)Twin brothers, and doubles generally, must not appear unless we have been duly prepared for them.

小说中如果有双胞胎或长相极为相似的人时,必须提前告诉读者。

备注:这一条是就当时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的反映。

诺克斯解释道:"我看不出让一个中国人的出现毁坏一个推理小说的任何意义。如果你在书店里翻一本没听说过的书,突然看见书里提到眼睛又窄又小的中国佬,放下这本书,它肯定很烂。"("I see no reason in the nature of things why a Chinaman should spoil a detective story. But as a matter of fact, if you are turning over the pages of an unknown romance in a bookstore, and come across some mention of the narrow, slit-like eyes of Chin Loo, avoid that story; it is bad.")

在文学界里,推理小说只能称之为小说,连文学都算不上;

在小说界里,推理小说因其(不值得读第二遍的)特征,以及受众范围小的原因,不如其他小说畅销或者说受欢迎;

而在推理小说里,“中国人”作为一个元素,竟然不能出现在外国的推理小说中。

种族歧视在短时间内是消除不了的;

而中国作家的推理小说之路也任重而道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