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姑娘冯静创造“人类首次徒步南极POI”探险,因疫情无法归国

2020年1月25日,国内正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面升温的阶段,远在南极腹地的中国女探险者冯静,则静悄悄地完成了一项壮举。

由她发起的“行则将至”远征队一行三人,从南极大陆俄罗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线出发,历时80天,越野滑雪穿越1800多公里,于北京时间1月25日19:18成功抵达南极大陆难抵极(Pole of Inaccessibility,坐标S82°6.655' E55°1.957'),这是南极探险史上人类首次依靠双脚到达此地

冯静抵达南极难抵极,与这里的标志性物体——列宁雕像合影。

这是一次伟大的挑战,而冯静只在2月3日发了一条朋友圈简明扼要说明此事,最后一句蕴含着道不尽的心声和牵挂——“远征已完成,祖国是我的骄傲然而,因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她还无法回国,此时此刻只身游荡在外……

冯静2月3日的朋友圈

搜狐极限探索工作室第一时间联系到冯静进行专访,感谢她在诸多不便的情况下提供文章素材。

两次远征南极的北京姑娘“人最厉害的武器是拼上一切的决心”

冯静,生于1982年的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是一名独立环球旅行者和探险者,曾以背包、自驾、帆船等方式深度旅行,足迹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冯静身上,有着少见的探险者气质,低调内敛,决心胜过一切。所有看上去很难的事在她这儿都不是问题。远征南极的梦想诞生于2014年,没有赞助,她自筹资金;不会滑雪,从零开始学;极地远征有史以来直到今天一直是男性统治的领域,冯静作为一个女生,身高只有164cm,这意味着步幅小,必须用步频弥补。从梦想诞生到实现挑战,都靠自己的努力,想尽办法的筹备,增强体能和户外技能,咨询和收集有关南极探险的一切知识信息。

冯静第一次远征南极点,就不走寻常路。2017年底,她从南极大陆的海岸线Hercules Inlet(大力湾,坐标S 79°57.7071'、W 079°44.5130')出发,历时52天5小时,成功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抵达地理南极点(北京时间2018年1月8日),成为我国完成此路线的第二人、中国女性第一人。这一成就让她入围了当年的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探险奖。而这场远征于她而言,竟只是一次“模拟训练”。她没有沉醉于成功的喜悦,而是立即开始着手准备远征难抵极(POI)。

冯静的第一次远征南极,从大力湾Hercules Inlet滑雪至南极点,在南极点遇到日本著名极地探险家荻田泰永。

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依然没有赞助,没有团队,只有靠自己搞定一切,从萌生出徒步POI的想法到最终完成,耗时5年。她咨询了14位专业极地向导,包括一同远征南极点的Paul在内,没有任何人看好她的身体条件,但她相信人最厉害的武器是拼上一切的决心。

“我渴望抵达POI时最后一步的光荣,但只有迈出不间断的每一步才是连接起最后一步的唯一通途。远征没有好走的路,只有想走的路。”

以下是搜狐极限探索之旅与冯静的采访对话:

Q1. 先给大家介绍下南极难抵极是什么?它与南极点或者与其他远征路线对比,有什么不同/难度?

冯静:南极大陆难抵极位于S 82°6.655' E 55°1.957',海拔约3715米。英文叫做Pole of Inaccessibility——不可接近之极,简称POI,是距离所有海岸线最远的点,因而得名难抵极。

南极点与难抵极(POI)位置示意图,冯静此行目标是难抵极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的探险队于1911年12月14日赢得了人类首登南极点的殊荣,整整47年之后,前苏联远征车队才在1958年的同一天第一次抵达南极大陆难抵极。POI不仅位置极为偏远,而且海拔高出南极点900多米,无论对机械装置还是人类都是更艰巨的考验。因此,自从POI被前苏联标定至今,全世界仅有9名男性探险者,依靠风力以风筝滑雪的方式成功远征POI。

我所发起的“行则将至”远征队是人类第一次依靠双脚徒步抵达难抵极,我将这次行动口号定为“只要脚还走得动”。

历史照片:前苏联难抵极考察站原貌。


Q2. 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机缘下产生去挑战滑雪徒步至南极POI这个想法的?

冯静:2014年底,我在南美长途旅行,那时我已经游历过不少地方,南极大陆是最后一块尚未登陆过的大洲,我渴望深度感受它。人类真正探索南极的历史不过两百多年,但留下太多故事耐人寻味,我希望能尝试进入早期探访南极的远征者的精神世界,感受那种曾召唤过他们的力量。

Q3. 后来围绕POI这个目标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依照时间顺序大概是怎么样的过程?

冯静:我认为信念来自于全力以赴的准备。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准备过程:专业咨询—学习滑雪和极寒中的生存技能—体能训练,采购并改装装备—模拟训练—通过远征南极点积累经验—调整装备—体能训练—模拟训练和冰隙救援训练—远征POI。

Q4. 简要介绍一下这次与你同行的两位外国同伴。

冯静:Sarah McNair-Landry,是我的专业教练和远征南极点的向导Paul Landry之女,他们的家族公司提供极地探险服务。Erik Boomer,专业极限皮划艇运动员,也是Sarah的工作和生活搭档。

Q5. 这次南极POI探险途中,可以想象到的有极寒,狂风、冰裂缝等困难,你们真正面对、历经了什么艰难险阻?是否也有心酸无助、孤独时刻?

冯静:远征每天拖着雪橇行进10~11小时,加上休息和扎营拔营,暴露在极寒环境下时长约12~13小时。休息时间需要处理水泡、肌肉损伤,修整不断损坏的装备,高反在我身上的体现是头疼、呕吐、腹泻。出发前我在南非感染了致病菌,初期症状是发烧、恶心、腹泻、咽喉痛,后期鼻塞、咳嗽,一直持续到远征结束。

在高反和生病的双重压力下,出发不久还曾一度遭遇连续六天顶着七级大风爬升的困境。狂风卷来大量松软的雪,雪橇陷在里面令我们举步维艰,那是一场厘米之战,我奋力用雪杖支撑前进,甚至戳坏了一个雪托,手腕遍布水泡,磨出了茧子。终日辛苦,不敢松懈,但是进度仍然大大落后于计划,这段时间我非常焦虑。



Q6. 这不是你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腹地,2018年就完成了一场了不起的南极点远征,用的也是越野滑雪这种纯人力方式,比风筝滑雪更难。对你而言,这种探险方式的魅力是什么?探索这个地球之极有什么样的意义?

冯静:百余年前,人类进入了对南极大陆探索的英雄时代,先驱者们乘坐帆船抵达南极大陆的海岸线,从那里开始依靠人力或者畜力向南极大陆内部挺进。后来的远征者们继承了这一传统,以从海岸线出发的方式,向这段“勇于拼搏,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绝不屈服”的历史致敬。

我想在最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努力,体会在这块广袤荒芜的大陆上一路走来的艰辛和骄傲。极地远征不曾直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不管多难,都是小事件。但如果更多的人因我的这段经历有所触动,受到远征“坚忍致胜”精神的感召,一旦确立目标,遇到困难不退缩,即便被困难击倒,不管多少次也要爬起来再战,怀抱梦想,勇往直前,那么将影响这个时代的风貌。难抵极考察站历经了60多年的沧桑,如今露在外面的部分高约一点五米,总有一天,它将被冰雪掩埋,彻底封存在南极大陆,但是人类超越自我,突破极限,抵达一个又一个难抵极的努力将永无止境。

Q7. 就在你完成这场壮举时,国内刚好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面升温的阶段,你的这件事也就被淹没在疫情新闻之中了。你是什么时候得知新冠疫情的?有什么心情和感受?

冯静:1月初,我收到朋友邮件,得知疫情在武汉爆发,并有蔓延趋势,后续不断收到更多消息。完成远征之后,1月27日从POI撤回俄罗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站内的俄文电视台也在不断播报相关消息。

Q8. 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你期待达到怎样的人生境界。

冯静:我向往怀抱梦想,勇往直前,无怨无悔的人生。在我心里闪耀着许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其中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关野吉晴和沙克尔顿。我由衷地钦佩他们用一生努力取得的成就,我相信在面临重大选择时,要坚持走那条难走的路,才有机会穿越人生的窄门,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希望余生能不断学习,一直在路上。

难抵极远征结束,冯静三人在终点登上返航的飞机

再次祝贺冯静!我们祝愿她平安健康,早日回到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