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春意,嘗春鮮,把春天吃進肚子裡,不知道的野菜都在這裡(一)

春風一吹,各種嫩綠、鮮嫩嫩的野菜就迫不及待的冒出頭來,香椿在枝頭舒展出了柔嫩的葉片,春筍從地裡鑽出了小小的尖頭,這種時候,正覺滿腹油膩的人們,很難抵禦它們清鮮水靈的誘惑。

所謂野菜,指的是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它們沒有經過人工培育,更沒有化肥和農藥,自由生長在山野之間,吸取日月精華,採集天地靈氣,是大自然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1、香椿頭

別名丨香椿 / 椿頭 / 椿芽

標籤

最特別的春味

外觀

葉子顏色為深淺不一的紅色

食味

微臭

主產地

山東、河南、河北、甘肅

香椿是香椿樹的嫩芽。早在漢朝,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它像是野菜界的榴蓮,有種非常特別的香味。喜歡的人愛死這味道,還有人專門種在家裡聞,不喜歡的人卻覺得刺鼻。蘇軾就曾盛讚:「椿木實而葉香可啖」。

採香椿可是技術活,因為它不像其他野菜俯手可得,而是長在樹上的。香椿樹上的嫩芽,葉厚芽嫩,綠色紅邊,香味濃郁,就是可以食用的香椿了。而臭椿可就不行,它生來矮小不說,還七扭八歪,質地疏鬆粗糙不成材。濁臭刺鼻,就像藥肥皂味兒。

香椿芽的敗火功力很強。穀雨前後,南方人趕著喝新茶,北方人則去菜市場搶香椿嫩芽。家常的香椿吃法有香椿炒雞蛋,黃綠相間,鮮香四溢,這春意盎然的一餐,拿什麼山珍海味都不願意換。

涼拌香椿芽配煎珍珠鮑魚


食材:

6頭鮮珍珠鮑魚,新鮮香椿芽,紅線酸模,三色堇,孢子甘藍片,紅心火龍果泥,香油,鹽。

做法:

1、將香椿芽擇淨,焯水後擠幹,切碎,加香油、鹽拌勻,放入模具中定型待用;

2、將鮑魚治淨,煎熟後控油;3、將火龍果泥淋入盤中,放入拌好的香椿芽、鮑魚,點綴紅線酸模、三色堇、焯水的孢子甘藍片即可。

點評:

香椿芽的香味特別濃郁,經過簡單調味,以西式的擺盤方式呈現在白色圓盤中,造型賞心悅目;珍珠鮑鮮嫩,蘸食紅心火龍果泥,更有香甜之感,與香椿芽形成跳躍的感覺。

2、薺菜

別名丨地菜、野薺、護生草

標籤

羞澀鮮香的早春

外觀

像把張開的小綠傘

食味

香甜

主產地

中國各地均產

薺菜是最早的報春菜。它們熱鬧地長在田野牆頭,像把張開的小綠傘。在野菜中,薺菜的味道可謂最佳,一無腥苦,二無怪味,還有點淡淡清香。

薺菜通常生長在沒有太多雜草的地方,葉子呈鋸齒狀,顏色呈灰紫色,葉表一層細細的茸毛,和菠菜有點像。薺菜太難採了,匍匐在地上,不仔細找,根本發現不了。

薺菜在江南太常見了。街頭小店常年供應薺菜餃子、餛飩之類,在菜單上灰頭土臉地和各種麵食小吃擠在一起,幾乎讓人忘了它曾經也是不可多得的時令鮮蔬

薺菜鮑魚雞豆花

食材:

薺菜50克,10頭鮑魚1只,雞胸肉200克,雞蛋4個,枸杞、青豆各適量,上湯200克,鹽、雞粉、胡椒粉、生粉各適量。

做法:

1、將鮑魚治淨,改花刀,薺菜擇淨,打成泥備用;

2、將雞胸肉去筋,打成泥,取部分加薺菜泥、雞蛋清、清水、鹽、雞粉、胡椒粉、生粉打勻,入模具定型,入上湯中浸熟成青色豆花備用;

3、將餘下的雞肉泥重複上述步驟但不加薺菜泥,製成乳白色雞豆花,嵌入青豆,與青色雞豆花一同放入燉盅,放鮑魚、枸杞,加鹽、雞粉,蒸2分鐘即可。

點評:

雞豆花造型如蓮蓬,口感柔和鮮嫩,非常有春天之感。

3、蒲公英

別名丨婆婆丁、黃花苗、黃花地丁

標籤

孤獨的旅行家

外觀

葉子上有鋸齒,而且是倒著長的

食味

非常苦

主產地

華北、華中、華東、東北

它有著又萌又清新的「毛毛」,風一吹就飄散到空中,但沒想到在北方,人們還會吃它的葉子。

蒲公英非常苦,正是這種苦讓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為了避免苦,採摘開花之前的早春蒲公英也是一個辦法,或者先焯一下水,去除部分苦味。

雖然遠看與芝麻菜很相似,但蒲公英葉子有明顯的特徵:葉子上有鋸齒,而且是倒著長的。

蒲公英還可以用來做沙拉

4、苣蕒菜

別名丨苦菜 、 曲麻菜 、敗醬草

標籤

窮苦歲月的充飢伴侶

外觀

帶著紫紅色,葉片肥厚

食味

略微苦澀

主產地

西北、華北、東北

除了蒲公英,北方人更愛用另外一種植物蘸醬吃,它就是苣蕒菜。

苣蕒菜民間食用已有2000多年曆史,《詩經·鄴風·穀風》中就有「誰謂荼(苣蕒菜)苦,其味如薺」之說。

春天裡剛長出來的苣蕒菜莖部帶著紫紅色,葉片肥厚,嚼起來嫩而無筋。

苣蕒菜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溼、消腫排膿、祛瘀止痛、補虛止咳的功效。東北食用多為蘸醬,蘸醬生吃有一絲絲的苦味,很是敗火。也可以焯水後涼拌著吃,是很多上歲數人的記憶。西北食用多為包子、餃子餡,拌麵或加工酸菜;華北食用多為涼拌、和麵蒸食。

涼拌苣蕒菜

5、槐花

別名丨洋槐花

標籤

吃花人的最愛

外觀

白色

食味

香甜

主產地

陝西、河北,

北方地區還習慣吃槐花,槐花是槐樹的花,每年開花的時候,都有很多人在接槐花做飯。槐花的花心也可以摘下來,放在嘴裡嚼一嚼,味道有些甘甜。有些北方人小時候沒有零食吃,就是吃槐花的花心長大的。

但要注意這種槐花是白色的洋槐花,而不是黃白色的國槐花和紅槐花。

▲ 洋槐花(左)、紅槐花(中)、國槐(右)

洋槐花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降血壓、預防中風的功效。直接捋下來生吃,清香脆甜。

槐花飯

6、榆錢

別名丨榆實、榆子、榆仁

標籤

吃下萬貫家財

外觀

圓薄如錢幣

食味

甜嫩

主產地

東北

「陽春三月麥苗鮮,童子攜筐摘榆錢。」當春風吹來第一縷綠色,金黃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人們會趁鮮嫩採摘下來,做成各種美味佳餚。

榆錢是榆樹的種子,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又由於它是「餘錢」的諧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錢可有「餘錢」的說法。

榆錢脆甜綿軟,清香爽口。摘取鮮嫩的榆錢用來做出美食,深受大眾喜愛。

榆錢粥

7、灰灰菜

別名丨野灰菜、灰桃菜、灰條菜

標籤

被外表掩蓋的美味

外觀

葉面寬大,邊緣有不整齊鋸齒

食味

鮮美柔嫩

主產地

中國各地均產

說到灰灰菜,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來說它。因為它太普通了,田間路旁、花圃、空地上,到處都是它的身影。以前在鄉下都用於動物飼料,最近幾年大家猜發現它的幼苗和嫩莖葉可以食用,而且口感柔嫩,味道鮮美,採摘嫩莖時,手指會沾到葉片背面一層好似細灰的粉末。

灰灰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尤其能夠預防貧血,防止消化道寄生蟲,消除口臭有奇效。焯水後涼拌、爆炒、做餡是比較常見的吃法,北方人喜歡和麵蒸食,在雲南則用它涮火鍋或煮魚吃。

▲ 熗拌灰灰菜

8、麵條菜

別名丨香爐草、甜甜菜、燈籠草

標籤

不是麵條做的菜!

外觀

形似麵條

食味

清香綿軟

主產地

華北、西北、西南及長江流域

麵條菜是黃河中下游地區人們春天裡最喜歡吃的一種野菜。這種菜有些澀,最好是在初期較細嫩時候食用口感會更佳。

它其實是麥瓶草的幼苗,多生長在田間地頭和麥田裡,葉片細長,形似麵條而得名麵條菜。

麵條菜有著清熱、止血調經的功效,它的口感清香綿軟,多用來拌麵蒸制、涼拌、做湯、下面等。

▲ 蒸麵條菜

9、蕨菜

別名丨龍頭菜、拳頭菜、貓爪子

標籤

春日裡的小可愛

外觀

像握緊的拳頭

食味

清香滑潤

主產地

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

蕨菜是山珍,入饌歷史極其悠久。三月裡初生的嫩葉蜷曲著還未長開,猶如龍頭、握緊的拳頭。

跟蕨菜最容易混淆的是芒萁,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展開的蕨葉子是不分叉,而芒萁的葉子是分叉。

蕨菜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減肥瘦身的功效,它的做法很多,最經典的是涼拌,焯水後加上蒜泥、辣油、醬醋,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還可以與肉絲、臘肉、香腸、雞蛋一同炒制,無敵下飯,還可加工成乾菜,做餡、醃漬成罐頭等。

經處理的蕨菜口感,但需注意的是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不宜多食。

臘肉炒蕨菜

10、馬齒莧

別名丨螞蟻菜、馬莧、五行草

標籤

哪裡都是它的家

外觀

紅褐色杆,綠葉,背面淡綠色或帶紫紅色

食味

略酸

主產地

中國各地均產

馬齒莧是一種生命力異常頑強的植物,只要有土,不管多貧瘠,都能紮根於此,頑強生長。所以,馬齒莧在人類的飲食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和其他一小株一小株的野菜長勢不同,馬齒莧伏地鋪散著長,一長就是一大簇、一大片。多分枝,紅褐色杆,綠葉,背面淡綠色或帶紫紅色。

馬齒莧有著殺菌消炎、降血壓、延緩衰老的功效,用它做的菜自帶開胃的酸感。馬齒莧常選用小株、細嫩、葉多、青綠色的枝葉來涼拌,焯水兩三分鐘,撈出過幾次涼水,洗去粘液,再將蒜切成茸,放入生抽、陳醋、鹽、糖和香油調和成汁。也可以煮粥、炒食。這種野菜還有曬乾的做法,可以儲存好些時日。用來燒肉,味道太靈了。

涼拌馬齒莧

11、菊花腦

別名丨菊花澇、菊花頭、菊葉

標籤

南京人的鄉愁代表

外觀

葉片長卵型,葉緣有粗大的鋸齒

食味

清涼微苦

主產地

南京

別的野菜,江浙一帶也常吃,但菊花腦除了南京之外,似乎並不太多見。

有人要問了,「菊花腦」是什麼?其實就是菊花葉。(「菊花腦」是南京話的音譯)到了開花的季節,就會結出黃色的花。我們吃的是菊花腦的嫩莖葉,一定要在開花前就摘下來,不然會非常老。

和許多野菜一樣,菊花腦可以清炒,也適合涼拌,菊花腦洗淨一煮,打散的蛋液徐徐倒入,在湯裡浮出朵朵蛋花。這樣煮出的菊花腦,入口清潤微苦,後味泛起一點類似薄荷的涼意,一碗喝下,不僅滿足食慾,貌似還有點解春困的用處呢。

菊花腦蛋湯

12、馬蘭頭

別名丨紅梗菜、雞兒菜

標籤

樸素裡的端莊大方

外觀

莖部紫紅色,橢圓的葉片邊緣有幾道小鋸齒

食味

略帶苦澀

主產地

江浙一帶

生活在江浙地區,春天不吃馬蘭頭還真是辜負了。

馬蘭頭很好認,莖部是紫紅色的,橢圓的葉片邊緣有幾道小鋸齒。馬蘭頭耐貧瘠又易傳播,那些石頭縫裡還是碎石堆裡,都能看到一把把。有了得力的剪子,就能很輕鬆地採摘啦。

馬蘭頭怎麼吃?「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後食之,可以醒脾。」袁枚提供了一種吃法。香乾馬蘭頭也是江南一帶流行的菜式,入沸水焯熟,瀝乾切碎,調點麻油,再加入豆腐乾碎粒涼拌。一咬下去,脆嫩的莖葉碎裂出滿口清香,迷得食客神魂顛倒,不知不覺就吃掉了大半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