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一元一次方程太贵了

这是一个梗:一个关于老师课程安排的梗!


疫情之下,我们的工作在远程进行,孩子们的课程也在远程进行。大家都没准备好,因此会弄出不少笑话和误会,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些线上沟通的技巧,避免误会的发生。

跟别人聊天,记得加上“表情”

不同于线下的交流,线上的交流方式比较局限。仅仅通过文字、语音、甚至视频我们可能都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怪只怪我们中国的文字和文化太博大精深,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语气和表情表达出来的完全是两个意思。上面虽然是一个梗,无伤大雅,但是有些时候是会造成不好的误会的。

文字相对于其他是最冰冷的。有时候领导交代完任务,你是回复“收到”还是“好的”,抑或是“好滴”这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给对方的感受。你应该感受的到,当回复后面带上一个动画表情的时候,往往可以很好的表达你的意思,也可以让对方感到很舒服。

在跟你的客户、朋友、家人沟通的时候,所用的表情不尽相同。对于客户而言,有时候不能太过俏皮,社交软件自带的标准表情,就是线上的“商务装”。等到你们熟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带有一些玩笑的、俏皮的表情,你应该可以感受的到对方是在笑的。而家庭之间的沟通相对简单一点,因为家人之间的包容度是最好的。

线上交流的时候,语义一定要完整,不能省略

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有时候你说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就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线上的交流非常容易断章取义,这种误会,只要把字打全了,就可以解决。


没错,老师说的是氧化钙.......是不是大写首字母,中间小写,最后大写就没这种误会了?不会!大家还是会误会,当然这只是个截图,没有前因后果,估计又是断章取义了。如果我们把文字打全了,括号里再加上这个化学符号呢。可能误会就会小点吧。

没办法,我们就生在了这样一个时代。线上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所以我们在交流的时候还是要辛苦一点,把要表达的事情,打全了。

除非特定环境下,不要发60秒语音

你有收到过60秒语音吗?你有多少次听完了?如果你是在听培训课程那另当别论,不然的话真的很难听完了那60秒。

我们看到有些人的微信名称后面写了一句话“语音不回”,这哥们是有多痛恨语音啊。也不是痛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对方所处的环境。如果人家正在开会呢?虽然可以转化成文字,可以用听筒听等等,但还是不免尴尬。

语音不同于电话,特定环境之下,我们是很难听完全的。除非你们已经约定好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流(那为啥不打电话)。一个60秒还好,要是一串儿呢?估计你更没耐心听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别人也是一样的。

有事说事,别问“在不在”

“在吗”?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这时候真是火大。只要对方没把你删除了,人家就在。你问人家在不在,人家怎么回复。这个不好的习惯是从QQ隐身传来的,那时候我们就习惯这么问了。

放心,你的消息对方一定收到了。不回复你就是不回复你了!你想想人一天要看那么多次手机,怎么就把你漏掉了。因为你在对方的心理压根就不重要!还有就是现在各种群太多了,有些人还不设置消息免打扰,这种情况下建议你直接打电话或者直接拨语音。

我们有各种群,有些时候一个公司可能有N个群,而你可能恰好都在。所以每天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在处理手机里的信息,而忽略了正在跟你交流的人。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忙”。所以有事直接说事,不要问什么在不在,你的感受不好,别人的感受一样不好。

疫情让我们从没像现在这样想念“面对面交流”!既然线上的交流不可避免,我们就要像线下学交流一样,学一学线上交流的方式和方法。见字如见人,你的每次表达已经在对方脑海里开始树立你的形象。这种效果不亚于你线下每次跟别人的见面交流。

说话留心,打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