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逆行者】邵武市总医院 李伟:绚丽人生的“修行者”


“修行者”是李伟在大学时期就延用至今的微信昵称;“一个人前行”是他的个性签名,从未更改。

他说:“定科在ICU以后,也许是我作为一名医师的初衷复活了,就是想干好ICU这个学科!”

众所周知,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是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屏障。一墙之内是生的希望,一墙之外是等的焦灼。

李伟深知:“重症监护室是一个融合全科医学、操作性强的科室,医师必须具备多学科专业素养,医学知识既要丰富又要全面。”而这正是他想要干好这个学科的“修行”目标。


(一)


“一脸憨厚样,一副热心肠,一股认真劲。”这是ICU里同事们对李伟的一致评价。

对于救治患者,他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就连患者的护理和生活都时刻关注,还常常在晚上和周末回到科室查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他总是放心不下:“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需要时刻关注。”他的重心总是放在患者身上,有时候科室危重病人多,他忙的无暇顾及其他。

他对患者的关心,也受到很多家属的表扬。“从医者崇医德,杏林清流;为病患除病痛,妙手仁心”。这是李伟在今年除夕夜参与抢救的一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送来的锦旗。就在李伟出发支援宜昌后不久,这面锦旗送到了邵武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



“这个患者送来的时候,深度昏迷,血氧只有40-50,呕吐物吸入肺内,神经元性肺水肿,整个肺部都白了,病情危急程度和新冠肺炎患者有的一拼。”李伟清楚的记得,大年三十晚上还没吃完饭,就投入到患者的抢救中,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治疗,稳定患者病情,维系其生命,为手术争取宝贵时间。患者最终经过手术,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送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都命悬一线,抢救时医疗操作多且要求高,需要有过硬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虽然李伟定科在ICU时间不算太长,但他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受到了科主任熊喜龙的赞扬。


(二)


“永不止步”是李伟奉行的人生格言,他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砺,才能百炼成钢。

他说:“人生道路本来就是一场修行,困难时则是考验自己修行道行的时候!”

知道要组建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后,李伟下定决心要冲锋在前,尽管家里两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一个才一周多。因为他的妻子告诉他:“世事总有得失,有大家才有小家,去支援收获肯定比遗憾更多。”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他无所畏惧。

转眼间,李伟进入宜昌市第三医院马上就要“满月”了,他始终坚守在重症监护室“红区”,与病毒距离最近的地方。



2月12日夜里,他经历了援助宜昌最惨烈的1天。一位经历了1周生死救援的老人最终抵御不住病毒的侵扰,永远的离开了。这名老人是李伟和呼吸治疗师前往宜昌江南中心医院接诊入院,转入宜昌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后,经过近5天的支持治疗、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血氧饱和度一度得到改善。但病情急剧恶化,患者突然室颤,经过2小时的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救治,最终还是没能救回他。



“作为一名重症医务工作者真的很痛惜,最严密的监护,最全面的救治,最终却只有失望!”李伟回到住所,安静的躺在床上,内心五味杂陈。他反问自己:每一个易感人群,病毒仅仅只是攻击了他的肺脏吗?或许没有真正特效药的情况下,随着级联瀑布反应的到来,多脏器功能受损,病毒早已侵及全身各个器官。

虽然他早已经尝过全力救治却无法挽回生命的无奈滋味,但是对一名医生而言,谁会喜欢这种无力感呢?

随着治疗的推进,宜昌第三医院危重症患者仅剩1人,但他不敢放松警惕,他曾这样描述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之快:“吃个包子的时间病人心电就已经直线了!”即使只剩下一名患者,他决不掉以轻心:“在宜昌不仅是治疗经验的积累,也是意志的磨炼。”

宜昌之行,不是纯粹的付出,更多的是从中汲取的救治经验,而这宝贵的经验正是促进我们自身学科发展的养分。

虽然深夜的下班路很空寂,但他的心灵在狂欢。这样一段经历,又这何尝不是他绚丽人生中的一首刻骨铭心的插曲。

尘埃之微,补益山海。

萤烛之光,增辉日月。

李伟虽然很平凡,但他坚持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虔心“修行”,虽苦乐参半,但始终葆有医者救死扶伤的初衷与热情,细品每一段生命救治的经历,用紧握生命脉动的双手描绘出自己绚丽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