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期间咱家里的“新”气象

现阶段的疫情防控成果,大家有目共睹,随着国家复工的号召,以及即将到来的复学,人员在可控范围内的聚集在所难免,回到我们自己的家里,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冠”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感控小组为您答疑。

佩戴口罩、开窗通风和及时规范的手卫生是众所周知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合理的入门区域划分与适度的隔离措施是有效降低或避免接触传播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开窗通风

窗应该怎么开?

什么时间开?

开多长时间?

一天中开几次?

首先,有研究表明,室内外温差与换气时间成反比,一个80m2的房间,室内温差在15—200时,全部换气时间在9—11分钟。在“新冠”期间,每次开窗通风时间建议不少于30分钟,每天至少2次。

其次,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开窗时间段以上午9:00—11:00和下午2:00—4:00为宜,因为这两个时间段,随着气温升高,沉集在大气层的有害气体逐渐散去,空气中富含负离子,通气效果较好;雾霾天时,下午1:00—4:00大气扩散条件好,污染物浓度较低,可适度通风。但当家庭人员相对密集时,建议尽量保证窗户的始终开启,可以采取半开模式。

建议中央空调不开启。提示大家,通风时,请注意保暖哦!

2、手卫生

尽量流动水下进行,时间大于15秒,另请大家记住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夹:掌心相对,指尖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弓: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大:大拇指在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立:五指并拢,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腕:掌心环绕旋转揉搓对侧腕部,交替进行。

3、口罩

(1)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佩戴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具体如下:

(2)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3)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有带呼吸阀和不带呼吸阀2种)。

(4)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5)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6)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4、请避免以下常见居家行为

可以进行居家区域划分与适度隔离(可根据自身居住条件和日常接触风险选择)

规范的3区区域划分(适用于密切接触人群的自我隔离)

居家区域划分(适用于日常基础防护隔离)

入门的区域划分

外出物品的定点放置:外衣可以内面冲外,包包直接放入指定收纳位置

5、建议大家“食不言”,错位、隔位落座。间距建议>1M。

最后,提示大家,适度防护、增强体质、均衡营养、保持良好作息和心态,我们终将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