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 2020前沿回顾|急性和亚急性卒中远程康复的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十年中,远程卒中网络为社区医院急性卒中患者的诊疗提供了卒中专家服务,使接受静脉溶栓及机械血栓切除术(MT)评估的患者人数增加,并减少了区域性卒中差异。关于急救部门以外的卒中实践,有这样几个主题值得关注并进一步讨论:

1. 如何将远程卒中网络扩展至医院的住院环境中;

2. 不断发展的远程ICU和神经重症监护的实践更新;

3. 急性和亚急性远程康复的新近研究进展。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的Steven C Cramer教授做了以下报告。



要点

1. 远程康复的定义

2. 远程康复在多种不同治疗方法中的应用

3. 远程康复相关的荟萃分析

4. 家庭远程康复:近期一项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网络II期临床试验

一、远程康复的定义

通过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传输,构建远程康复服务器,提供一系列康复与康复服务,包括评估、监测、预防、干预、监督、教育、会诊和心理咨询。

Demiris等认为,基于家庭的卒中后远程康复应包括康复、医疗、心理健康和其他服务的支持。

二、“远程康复”一词在多种不同疗法中的应用

远程康复对于不同人群意味着不同的结果,在治疗强度、治疗内容及器械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评估“远程康复”的整体疗效可能令人困惑。

三、一些关于远程康复的荟萃分析

1. 相关Meta分析

Laver et al1等回顾了10项卒中远程康复的试验,大部分研究规模较小,干预变量多样化,对日常生活能力或手臂功能没有显著影响;Agostini et al2等回顾了12项远程康复运动的研究,认为对于心脏疾病和骨科患者,效果较好,而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获益尚不明确;Chen et al3等回顾了11项关于远程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得出结论:常规治疗与远程医疗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增幅相似。

2. 卒中远程康复Meta分析所关注的问题

主要包括质量报告不佳、选择性报道、数据结果不完整等;治疗目标也各不相同,例如出院支持计划、上肢训练、运动训练沟通治疗等,有时需联合应用不同技术支持,如电话、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网络聊天软件、桌面可视电话、网络资源室、录像、家庭通讯设备等。

卒中远程康复的Meta分析结果:无严重的试验相关不良事件,远程康复分别与常规治疗组、现场治疗组相较,组间终点事件无显著差异;远程康复与现场治疗对上肢功能无影响。



动物研究显示高强度的康复治疗有良好的可塑性(600-700重复刺激/天, Nudo 1996, Jeffers 2018),在人类试验中,更高刺激频度的康复治疗可能会改善预后。



然而,人类康复治疗的频次和数量通常较低,有如下几点原因:

(1)经济拮据

(3)部分地区欠缺康复医疗资源

(4)患者依从性差

(5)卒中康复期间强度限制(平均每节32次手臂重复运动)

4. 康复的质量很重要,在以下几种情形时可塑性更大:

(1)具有挑战且多样化

(2)伴随适当的反馈意见

(3)环境与生态相关性

(4)激励与兴趣导向

(5)兴趣使然

如果患者不服从,即依从性差,即使是最好的治疗方案对他们的帮助也收效甚微。


四、家庭远程康复

1. 研究方法

共纳入124例伴有肢体无力的卒中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远程康复,62例)与对照组(传统门诊治疗,62例)。主要终点事件为自基线至治疗30天后Fugl-Meyer评分(评价肢体运动)的变化。

主要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岁;② 4~36周前发生卒中(缺血或出血);③ 肢体运动Fugl-Meyer评分 22~56分。主要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类疾病;② 患有其他引起肢体运动障碍的疾病;③ 严重抑郁(GDS>10);④ 严重认知障碍(MoCA<22);⑤ 预期寿命<6月;⑥ 交流障碍;⑦ 无法用英语交流;⑧ 无法完成3个康复运动示例。康复治疗:包括36节,70分钟,持续6~8周;两组间强度、持续时间、频次相匹配;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卒中教育。



2. 研究结果

家庭远程康复在改善肢体功能方面与门诊治疗具有相同的疗效。在两组中,77例患者卒中发病>9天,从基线到康复治疗30天,中位mRS评分从3分下降至2分(p<0.0001),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增至66%(P=0.015)。



五、总结:远程康复的未来发展方向

1. 在试验最后阶段证实远程康复的有效性,同时联合药物治疗,将远程康复措施具体化,开展可行性强且花费低的卒中后康复治疗,提供长期康复治疗以防止肢体功能减退;

2. 链接电子健康档案;

3. 拓展到二级预防:药物、血压、血糖、饮食、活动等。




官方网站:www.svn-csajournal.org (or svn.bmj.com)

微信公众号:SVN俱乐部(SVN_Editorial_Office)

Email:csa.svn@chinastroke.net

地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04室

Tel:010-59975024


SVN,期待您的支持与关注!


本头条号对其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以及版式设计等享有版权,未经本头条号授权同意,其他任何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本头条号作品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擅自复制、链接、非法使用或转载,或以任何方式建立作品镜像。转载请联系编辑部邮箱。如获转载授权,发布请注明出处,不得擅自修改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