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是谁导致了“洛阳纸贵”?

成语:洛阳纸贵

《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比喻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说的是西晋泰康年间,洛阳一个叫左思的文学青年写了一篇叫《三都赋》的文章,由于写得太好,时人争相传抄,结果竟然导致洛阳市面上的纸一下子涨了两三倍的价钱。对于一个写文章的人来说,恐怕没有什么是比这更高的荣誉了吧。

《三都赋》是汉代流行的赋体文,该文从历史、地理、物产、风土人情等各个角度,对三国时期的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进行了描写。分《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三篇,全文总共1万多个字,对三个都城的描写分别成篇,构思精妙、文笔精当,乃是千古名篇。

左思小的时候长得丑,不但其貌不扬,身材矮小,而且看上去脑子还有点呆呆的,实在是没有人相信他会在文学上或者其他任何事情上会有所成就,连他的做御史的父亲自己都一直非常不看好他,而且还经常在朋友面前抱怨后悔生了他这个儿子。

关于旁人及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左思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心里却很是不服气,故私底下暗暗的发愤。他看到当时流行的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佩服其宏大气魄,可也看出了其中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于是他决定自己写一篇同类型但更加朴实的《三都赋》。左思先是广泛收集资料,然后闭门写作十年,文章始成。

左思带着自己的文章前去拜见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张华,果真得到赏识。张华将左思的文章推荐给皇甫谧,皇甫谧也很欣赏,并且还亲自为之做序。

从此,《三都赋》的价值才真正被人发现,一下子就火了。

《三都诗赋》字数不少,毛笔字又相当占纸,而且又因为纸是当时才刚刚发明,市面上能提供的货可能也不会太多,因此在短期内,纸张快速涨价。所以后人便用“洛阳纸贵”一词来形容某个人的文章写得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