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对因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主提供法援

连日来,广州市、区两级法援机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司法部《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的通知》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上下联动,支持企业依法规范有序复工复产,为疫情防控期间中小企业抗疫复产、农民工等群体返岗复工提供及时有效法援服务。

市法律援助处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后劳动争议案件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提前研判,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研究并汇总形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纠纷领域主要法律问题》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重要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依据》等工作材料,统一市区两级法援机构的工作原则和方式。

坚持依法有序科学组织开展疫情下的农民工法援服务,依据“因意外事件、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其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的法定援助条件,创新增设“对因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主提供法援”,做到既依法依规,又符合现实需要,为因疫情影响暂时陷入困境的中小微企业主解决燃眉之急。

组建劳动争议律师咨询团队,指导培训法援律师在提供相关事项的法律咨询、办理劳动争议纠纷法援事项过程中,应当首先向申请人释法说理,秉持劳动者与企业应共担责任,共渡难关的法律思维,引导申请人选择尽量运用企业内部、工会、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促成劳动争议纠纷以和解、调解、联调等方式快速解决,而非直接简单诉诸于劳动仲裁或者是诉讼途径,并根据政策梳理情况,向申请人提供非诉讼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确切路径。

积极探索法援机构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先行先试,与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建立劳动争议案件线上调解机制,作为一种全新的、便民的非诉讼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向当事人推荐,在开展法律咨询和办理劳动争议法援事项过程中,经申请人同意,将劳动争议案件指引由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通过微信、QQ等方式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居中开展线上调解工作,达成的调解协议可以申请司法确认。

加强与广州市律师协会沟通协调,号召身体健康无疫情传播风险的律师积极承办法援案件,体现广州律师的社会责任感。2月14日至28日,共342位律师积极踊跃报名,经审核,其中299位律师被纳入疫情防控期间刑事法援律师库。根据需要指派库内律师办理刑事法援案件。疫情结束后,非广州市常备法援人员库而有意继续报名办理刑事法援案件的律师,可按规定递交相关申请材料,申请成为常备法援人员。

广州市法律援助处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指引群众法援咨询。

越秀区法律援助处

推动组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服务团队,积极填报《越秀区关于应对新型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申报指引一览表》,将企业获取法律服务支持的方式在政务网、政务APP等平台对外公开发布;组织律师有序值班,依法解答农民工等群体法律咨询;每个工作日安排2名专业律师值班,接听咨询热线,对接到的热线咨询工单,组织律师团队积极解答,对涉疫情疑难法律问题,听取多个律师团队的专业法律意见,尽所能综合给出全面的法律意见;指导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积极上门核查企业信息,检查商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解各类涉疫纠纷。

越秀区法援处工作人员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窗口接待群众前来咨询。

海珠区法律援助处

推动海珠区司法局联合区委统战部、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和海珠公证处组建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服务团,下设行政、经济、劳动、刑事、港澳、公证、法援等7个小组,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目前,已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微信群285个,发展群成员6368人,每个微信群有司法所、法援工作站工作人员、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进驻,为群内成员解答法律咨询问题;在“海珠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疫情热点、公布服务团成员联系信息,群众可直接向律师咨询或留言;每天安排两名优秀律师线上接受企业、劳动者等群体的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采取值班、走访等多种形式,由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主动深入社区、企业开展法律服务。

海珠区法援处工作人员接待群众法律咨询。

荔湾区法律援助处

组建“医护人员、复工复产、农民工等法律服务团136人。大力推动法援预约服务,对复工复产企业劳动者到窗口申请法援的,做到当日申请、当日受理、当日指派。因疫情影响无法提供困难申报材料的申请人可采取书面承诺方式申请法援。提供“容缺服务”,申请人未能及时提交案件证据材料的,可在申请法援后再提交给办案律师。对防疫一线医护人员、警察、军人、志愿者等群体提出法援申请的,开通“绿色通道”办理,先后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682人次、受理法援案件199件。

荔湾区法援处工作人员为一宗群体性劳资纠纷办理法援申请手续。

天河区法律援助处

设立涉疫情劳动争议案件接待专窗,开通优先受理“绿色通道”,建立司法、工会、劳动仲裁委等多部门信息互通、工作互动机制,以和解、调解、联调等方式快速化解劳动纠纷,切实减少企业和劳动者维权时间和成本;发动街道、社区法援工作站(点)主动排查涉疫情劳动纠纷,为因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困难的中小企业主和劳动者及时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发布法援线上服务指引,引导企业主和劳动者通过12348服务热线、“广州市法律援助”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申请法援,降低现场感染风险;组织50余名骨干律师加入战“疫”援企法律服务团,推行“无接触式”后台调解,免费提供劳资纠纷、合同纠纷、保险待遇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通过“天河法治宣传”微信公众号发布权威信息,及时解读疫情期间工伤、假期、工资、待遇、受疫情影响的仲裁时效等问题,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编印涉企法律指引,开展“疫病无情 法援有爱”线上宣传活动,普及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法律知识,接受涉疫情相关的法律咨询71人次。

天河区法援处法援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窗口值班接待群众法律咨询。

白云区法律援助处

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公益法律服务的倡议书》,成立由36名法援律师组成的公益法律服务团,积极参与复工复产“法治体检”专项行动,特别是涉疫矛盾纠纷调解。由党员带头在法援大厅无缝衔接轮流值班,引导有需要的农民工等群体优先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电话热线等方式进行法律咨询。对农民工等群体法援申请,建立快速审查受理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的“三优先”服务。其中“法律服务团”参与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处、审查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法律服务49人次;法援服务大厅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51人次,受理法援案件116件(其中农民工法援案件7件、讨薪案件5件,挽回经济损失381.08万元)。

白云区法援处主任韦微笑(左)接待农民工申请法援。

白云区法援律师黄小红(中)参与调解租金纠纷。

白云区法援律师黄小红(左二)参与化解疫情期劳动争议纠纷。

黄埔区法律援助处

专门制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黄埔区法援微信小程序申请指引》,将法援微信小程序的每一步都进行截图详细讲解,图文并茂,同时优化申请流程,力求做到让每一名需求者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并将法援微信小程序申请指引印制张贴辖区显著位置,在各服务大厅、各街镇社区法援工作站(点)进行发放,加大宣传。及时收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指导法援律师在提供相关事项的法律咨询、办理劳动争议纠纷法援事项过程中,向申请人释法说理,引导申请人选择尽量运用企业内部、工会、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促成劳动争议纠纷以和解、调解、联调等方式快速解决。对农民工讨薪以及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等维权类的法援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先后接待群众来电来访369人次、受理法援案件79件。

黄埔区法援处工作人员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窗口接待群众前来咨询。

花都区法律援助处

组建“法律服务团”,在法援服务大厅设立“抗疫暖企”服务专窗,组织党员法援律师值班,为辖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对因疫情影响引发的劳动争议等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先后摸查8189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法律需求情况,开展线上法治讲座600余场次,受理法援案件129件(其中民事8件、劳动争议6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

花都区法援处工作人员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窗口接待群众前来咨询。

番禺区法律援助处

组建劳动争议法援律师“暖企团队”,开展法律咨询和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提供指导。完善援调对接机制,引导劳动纠纷案件咨询人和申请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争议,以达到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目的。劳动争议纠纷当事人可通过微信“粤省事”小程序的“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平台申请调解,由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组织调解;微信“小程序”搜索“羊城慧调解”申请人民调解,程序可快速精确定位纠纷发生地的属地调委会,实现远程在线掌上调解;调解热线等具体参照番禺区司法局调解指引。同时,针对此类型案件暂停点援制派案,原则上全部采用摇珠方式指派,先后接待来电来访群众122人次、受理法援案件111宗(其中涉及农民工讨薪案42宗)。

番禺区法援处工作人员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窗口接待群众前来咨询。

南沙区法律援助处

成立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团,下设“法治宣传、中小微企业、劳动关系、公证”等4个志愿服务小组,向广大群众及中小微企业主发送《关于成立南沙区疫情防控法律志愿服务团提供公益性专项法律服务的通告》,宣传防控疫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免费提供专项法律服务,提供线上人民调解服务,免费提供相关公证服务。中小微企业、劳动关系、法治宣传和公证小组分别提供服务116次405家、61次1054家/人、22次、604件533人/次;受理民事法援案件57件(其中涉及工资、工伤等劳动争议56件)、提供法律咨询320人次。

南沙区法援律师曾敏华接待朱某等人因疫情导致公司未复工,被拖欠工资法律咨询。

从化区法律援助处

充分运用“百度法律援助地图”“广州市法律援助”微信小程序,方便求助人就近、线上申请法援。开通法援涉疫情防控“绿色通道”,建立快速受理办案机制,对疫情防控一线的军人、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等提出的法援申请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办理。针对劳动争议法律问题加大研究力度,及时收集中央、省、市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及新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与劳动部门的沟通,为法援律师开展劳动争议法律咨询和办理劳动争议法援案件提供法律指引,先后受理民事法援案件15件(其中涉及工资、工伤等劳动争议9件)、提供法律咨询58人次。

从化区法援处法援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窗口值班接待群众法律咨询。

增城区法律援助处

推动增城区司法局联合区工商业联合会、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律师志愿服务团服务民营企业的工作方案》,挑选65名政治可靠、热心公益、专业过硬的律师,成立“律师志愿服务团”,为有需要的民营企业提供法治宣讲、法律咨询、“法治体检”、化解矛盾纠纷、落实营商环境优化举措进行宣传和解读及对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问题提出工作指引等法律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对因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中小企业主、复工复产企业返回务工人员开辟法援“绿色通道”;健全中小企业涉疫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困难企业通道”,增设咨询专线;组建劳动争议专业咨询团队,促成劳动争议纠纷以和解、调解、联调等方式快速解决,以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增城区法援中心工作人员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窗口接待群众前来咨询。

来 源:广州市法律援助处(通讯员 阳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