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器的“抗疫”之路

2020年突然袭来的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影响。一开始,小朋友们居家隔离学习、大人们停产停工。现在疫情得到缓解,复工开始了。由于病人会伴有干咳、乏力、发热症状,并且具有病毒传播性,所以测量体温变成了判断身体状况的重要据测,由此,测温器变成了我们重要的防控工具,下面我们来看看测温器的“抗疫”之路。



然而在流动性强的公众场所,我们还需要一个防护闸门,这时,红外探测门挺身而出。它采用高精度红外测温传感器,感应距离可达0.1-0.5米,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精确度提升到±0.3度,对环境和日光免疫。还减少了人员损耗与感染风险,在企业中得到推广,不过当人流量巨大时,仍有排队的困扰在。




这时,热成像测温系统给我们解决了这样的困扰。2月2日,北京北部新综合交通枢纽清河火车站,率先落地应用了百度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这项技术基于人脸关键点检测及图像红外温度点阵温度分析算法,可以对一定面积内乘客的额头温度进行检测,即便是佩戴帽子和口罩也能够快速筛查。1分钟内可以实现逾200人同时通过单通道,实现体温检测,乘客几乎不用停留,避免了人员拥挤。其识别误差在±0.3℃。看,这是热成像技术在杭甬高速萧山出口的一个试点。可实现进出人员体温非接触方式快速检测,目前,已在杭州多个高速口及部分学校宿舍楼投入使用。



为了能追踪记录感染者与密切接触者,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快速推出“5G+红外热成像测温”服务,精确度可以达到±0.1℃。在实现数据云端存储基础上,提供体温实时追踪、口罩佩戴检测、人脸身份识别、疫情天天报及防控联动分析等丰富的功能,并加上丰富的前端采集产品组合,包括手持、摄像头、安检门、道闸、门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组合方案,因地制宜落实车站、机场、海关、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测体温等措施。



“大家好,抗击疫情期间,请大家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防护!”看,浙一城站分院部署的5G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边用它的24K大眼睛巡逻测温,边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该机器人是基于5G通信技术的可移动式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在保证测量精度±0.1℃的同时,具备了移动性。其综合运用物联网、机器视觉、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各种环境感知传感器,可广泛用于车站、广场、商圈、医院、学校、社区及重点单位等场所。无论是固定点位值守还是巡逻,依靠机身上搭载的高清视频,无死角观察现场,红外热成像等各类监测数据都可通过5G网络同步传送到后台,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



我们再来看这个更加轻巧神奇的头盔,头戴智能头盔可完成对前方5米范围内所有目的人员的扫描,若发现体温超过37.3度,头盔立刻声光报警。上百人队伍可以在不到2分钟时间就完成发热人员筛查和记载,而且可以在安全距离内自动记载被检测人员信息,保护工作人员、提升服从。他是怎样实现的呢?智能头盔通过固定在头盔上的红外摄像头,捕捉视线范围内市民的体温。头盔内有一块虚拟实际显示屏,人们的体温就会出现在佩戴者眼前。这种智能交互功能的体温计正是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便利。被人称为AI“抗疫”的黑科技。



测温器的“抗疫”之路得力于人工智能的推广与使用,不管是机器人、无人机还是AI头盔,都用到了其领域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等处理技术。人工智能作为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在这次疫情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推动了生产生活的变革,其永无止境的发展及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