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一线并肩作战,夫妻亦是“战友”

早上8点,刘金贵和盛维利穿好防护服,分别走进CT室和感染11病区开始新的一天工作。他们是长沙市第一医院的双职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这对医护伉俪先后进入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开展救治工作,选择在抗疫一线并肩作战,在百米之内各自坚守。

丈夫主动请缨,当上火线侦察兵

刘金贵(左一)正忙着出具报告

这次疫情发生,省市政府将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定为省级、市级救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得知消息后,刘金贵立马报名参加抗疫工作,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定点救治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生,他为湖南省首例确诊患者做了CT检查。虽然之前不少同事、好友劝过他,年纪大了,新冠病毒肺炎感染风险很大,不要去一线。他说:“大敌当前,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一名民革老党员,又对北院环境非常熟悉,我不上谁上!”

他的意愿也是父母的意愿。刘金贵和盛维利夫妇其实已经两年没回桑植老家了,去年是因为孩子要参加高考,假期很短、时间很紧,他们约好了今年春节一定回家好好陪陪父母。但是,他们失约了。父母得知是因为参加抗疫不能回来,打电话说:“你们是医务工作者这个时候就应该守在医院,注意安全,不能回来下次再回来。”

新CT机房启用之前,刘金贵和同事就在原来的放射室工作。老CT机比较陈旧,操作室没有控制床面升高、降低和进出的按钮,每个病人来检查,他们都要进机房定位和回位。1月29日至2月5日是患者收治高峰期,最多一天收治了23个确诊患者,再加上治愈患者出院前要做例行检查,时间紧、工作量非常大。怎样节约进出机房所用的时间、减小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又成了他需要思考的问题。他和同事左倩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应对办法——通过操作室电脑键盘输入数据的方法控制床面移动,而且还提高了检查效率。那段时间,他争分夺秒去拍CT片、阅片、写报告。

随着疫情不断发展,武汉出现了“CT阳性、核酸阴性”现象,病毒核酸检测不再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作为科里年纪最长的医生,刘金贵对大家说:“核酸检测有可能是假阴性,我们必须仔细拍片、阅片,甄别出细微的病变, 守好疫情评估的关口。”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感染变化很快,两三天就出现非常大的影像变化。这些“侦察兵”敏锐地捕捉着这些变化,保证第一时间完成拍片,第一时间出具报告,为病房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参考依据。

40天来,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进出的患者有239人,每一名患者从入院拍片评估到查看进展到治愈出院,少则拍两到三次CT,多则拍八到九次CT。阅片写报告总和1190人次,这个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兵”完成了754人次,最多的一天刘金贵看了57名患者的CT片,写了57份评估报告。按照每一个病人600至800帧图片来算,这段日子来,这双护目镜下的眼睛盯着看了约50万帧的图片,这双橡胶手套里的双手敲打了10万以上的文字。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疫情大考中写下的答案,而且这样的工作仍在继续。

刘金贵最近有了一个新的称号“热心市民”,这是科室同事们送的。他是放射科影像医师,每天除了带领年轻同事执行CT检查诊断任务外,还当起了“技术员”“送货员”。保证科室仪器正常运转的任务他接了,镇守64排CT给病人检查的技术员任务他接了,领取科室防护用品等物资的任务他也接了…… 用他的话说,在科室啥事都干,现在任务重,作为前辈,要给大家作出榜样。科室的同事遇到事情都会第一个联系他,因为他总是能真诚、及时、有效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妻子追随脚步,成为“万能”天使

盛维利在11病室开展工作

刘金贵正式投入抗疫工作后,不能回家,只能在定点酒店进行集中隔离休息。与此同时,盛维利也积极参加本部发热门诊及北院志愿者服务工作,她主动要求像丈夫一样上一线抗疫。护士长说,你家先生已在抗疫一线,家里还有小孩,你不去一线大家都能理解。

没有得到批准,盛维利白天上班,下班后便开始教女儿做饭菜。“崽崽,这几天,妈妈教你做的那些菜都学会了吗?”“会是会,不过肯定没有妈妈做的好吃。”“那就行,多做几次一定会厨艺见长。”盛维利教会女儿做饭了,才能放心去一线参加抗疫工作。

刚开始女儿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去一线了,妈妈还要去。盛维利说,有更多的人一起战斗,疫情才会尽快结束。妈妈的同事们都争着报名,不过她们的孩子都还小,你是大姐姐了,你可以照顾自己,对不对?女儿懂事地点点头。盛维利心里既欣慰又内疚,刚上大一的女儿放假回来后,在家陪伴她的时间很少,过一段时间女儿又要开学了。但是盛维利相信女儿会明白她的选择。

她再次请战,护理部终于同意。2月4日,盛维利进入救治中心时,十一病室的病房刚刚装修改造完成,制度流程、人员、物资等都需要一项一项落实。她二话不说,一头扎进了病房,积极配合护士长罗玲梅,为病区开放做准备。她建立科室库房总清单,把库房几百个品类上万种物资按照使用类别和频率有序放置,贴好标签;她一间病房一间病房仔细检查,热水温度、坐便器冲便功能、洗发水、沐浴露、纸巾、烧水壶等细节一个也不放过 ,在病区来来回回走了不下几十遍。

第二天正式开科,病房变得异常忙碌。隔离病房不同于普通病房,病人不能外出,家属不能探视,所有东西都需要护士准备。每次新病人入院,盛维利总不忘提醒一线护士要主动询问患者需求。她说,隔离病房的患者更加敏感脆弱,出于怕麻烦被嫌弃的心理很多时候不会表达内心想法,我们一定要主动关心、多多鼓励他们,尽量满足需求。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5床要毛巾、7床要衣架、15床要卫生用品等,她都一一记录下来,协调申领,奔波于库房、病房几十次,一日步行2万余步。

有一次,有个病房的厕所堵住了,后勤维修短时间内无法到达。病人有些焦躁不安,她微微一笑:“别急,我来试试”。不到三分钟问题就解决了,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疏通病房厕所了,大家都说她有“通厕神器”。她先后多次获得三等功、医院先进个人,2018年还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护士,她是有着25年工作经历的资深护士,她本可以不做这些又脏又累的活,可是偏偏就是哪里有困难她就出现在哪里。她是病房全体医护人员的“后勤部长”“贴心大姐姐”。她说,我的工作就是做好幕后工作,为“战友”们备足枪支弹药,为病友们做好后勤保障。

百米之内各自坚守,隔离之时关爱相助

1月17日,刘金贵准备进入救治中心执行任务的那天上午,盛维利给他收拾行李。她放了几件毛衣,一会儿将其中一件放进去,一会儿又拿出来。她知道在放射科要穿防护服会很热很闷,但她又担心回隔离宾馆的路上丈夫受凉,最后她还是在行李里留下了两件毛衣。当时,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很有限,她内心的担忧和恐惧却说不出来,她只是轻轻地对丈夫说:“记得按时吃饭,注意休息,做好个人防护啊!”

盛维利请战上一线时,也通过电话和丈夫沟通过。她说:“我想,在多年以后,我们也还会记得,在2020年那个非常时期,我们都为这场疫情抗战作过一些贡献。”作为丈夫,刘金贵内心是不愿意她来的,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他知道这是本能选择。

夫妻俩每天在一个院子里面工作,丈夫在4栋放射科,妻子在3栋3楼的11病室,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但是他们已经40多天没有见面了。因为忙碌,也因为院感防护要求,他们只能在每天下班后互报平安。

刘金贵会把感染肺炎的外带分布、多叶段、磨玻璃间质性改变的影像表现解释给妻子听,把病人做完检查隔着铅玻璃说谢谢的感动讲给妻子听,把科室里艰辛却难忘的事情说给妻子听;盛维利会就把自己工作中的小窍门告诉丈夫,把同事们的称赞“炫耀”给丈夫,把病人们治愈出院的喜悦分享给丈夫。他们一家人建了一个微信群,女儿在群里说:“我已经长大了,能做饭、煮面条吃,饿不着!我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你们就安心工作吧。早日战胜疫情,等凯旋我为你们做一顿好吃的火锅”。他们还商量疫情过去了,一起抽时间回老家陪陪父母。

携手共度了20多年,刘金贵和盛维利早已习惯了对方的陪伴,一线抗“疫”路上,他们还要彼此相伴,虽不能相聚,却心连着心,此刻他们不仅仅是夫妻,更是“战友”。刘金贵在日记里写道: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待到樱花盛开时,我们一定完胜归来!

人物名片

刘金贵,男,民革党员,副主任医师,长沙市防痨协会理事,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放射科医师,至今连续奋斗在抗疫一线40余天,参与组建、扩建北院放射科,保证实现了放射科正常有序运转,及时为临床提供了新冠肺炎病例的影像诊断依据。

盛维利,女,汉族,主管护师,1976年3月出生,1995年起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已有25年。先后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工作,先后担任责任护理组长、带教组长、病历质控组长、院感监控员、财产护士、工会小组长等,先后多次获得三等功、医院先进个人、5.12优秀护士、星级护士、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2018年获长沙市优秀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