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老严夫妇:太无私的父母,养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导语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育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多。

案例

在某卫视中的一档节目中有这样一条新闻。一位老父亲身患重病,快不行了,他最后的愿望就是想见自己的儿子最后一面。

老父亲的儿子小王知道消息之后,觉得父亲快不行了,就请了7天的丧假,想顺便把父亲的丧事一起给办了。老父亲因为儿子回来了很高兴,虽然病入膏肓,但是仍然想多撑几天再好好看看儿子几眼。


几天后,眼看着假期即将结束,老父亲依然很有精神的样子,而小王又着急着回去上班。于是小王心急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爸,你要走了没,我只有7天的假!”“爸你再不死我就没假期了!

瞬间心寒了,没想到自己舍不得的儿子居然在盼着自己早点死,最后老父亲含泪而终。


看到视频后的网友纷纷大骂儿子没良心,是个白眼狼!

惯子如杀子”家长对孩子有养育的责任,但是这并非意味着理所应当,当孩子不懂感恩时,父母有必要反思自身给予孩子的教育是否“走了样”!

现在这个社会由于父母都太宠孩子了,"不孝子和不孝女"频繁出现,长大后会变成"啃老族"、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大多有以下几种情况


太无私的父母,养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相信最近孙俪的新剧《安家》,大家应该都有在看,很火爆很触动人心的一部片子。剧中老严夫妇大家应该印象很深吧,他们的经历,真让人又心酸又感慨。


老严夫妇在上海十多年,经营着包子铺,每天起早贪黑,一个包子一个包子的攒着,攒了一辈子的钱全部拿出来给儿子买房。结果辛辛苦苦一辈子,好不容易买下的房子,连门都进不了,甚至连起码的尊重都没获得。面对如此不孝的儿子,老严夫妇都不舍得说一句重话,甚至连争辩一句都没有,可怜又可悲。


剧中老严夫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把所有好东西都留给孩子。父母总是想尽办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物质条件,想给孩子更多的爱,这本没错。

但是,这种爱不该是失去自我,毫无底线和原则的溺爱。

因为太过无私的爱,往往会把孩子养成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

大家还记得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吗?他因为多次要钱未果 ,在机场持刀弑母。

汪佳晶留日五年,从没有去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了,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前来接机会被自己的孩子连捅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作家刘墉说过:

孩子不懂珍惜,是因为他变成了笼子里的鸟,天天等着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调查:说的是你最尊敬的十个人。

美国孩子的回答:

第一是母亲、第二是篮球球星、第三是父亲、........;

日本孩子的回答:

第一是母亲、第二是父亲、第三是医生、........;

中国孩子的回答:

明星、歌手、球星……以及任何其他人,反正就是没有父母。

难道中国孩子天生就自私自利吗?天生没有良心吗?这恐怕不是。

有这样一句话说的特别的到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能够像中国父母这样,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为照顾儿孙出一把力。

一句话,道出了中国式父母的伟大和悲哀。

说实话,真的不是中国孩子天生不懂爱父母,而是中国的父母太过无私了。

《少有人走的路》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监督。」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成为一个孝顺的人?

1、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想让孩子懂得感恩,首先你自己必须做好榜样。比如:身为父母对双方父母体贴孝顺。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君不见,父母喊破了嗓子,不如自己在行动上做出了样子。

2、对于孩子的需求,最好不要一直都是“有求必应”

孩子想要得到,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付出,家长不能让孩子有一种 “天上一直掉馅饼”的错觉。你要告诉孩子天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包括朋友的帮助、老师的付出、家长的养育等方面,你要告诉孩子,当你得到别人的好处之后,就要记住别人的给予,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回报对方,这样慢慢的感恩的习惯自然而然就能形成了。

家长一定不能过度的宠溺孩子,因为当你不能满足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可能就会出现以上案例的情况。而且孩子更不会对父母抱有尊重和感恩的心。


3、通过绘本故事书教会孩子

我一直觉得爱上阅读的孩子会更懂得爱的方式,会更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

我们家长可以通过绘本,故事书,动画片等,利用其中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其中的所蕴含的哲理,这种方式更能被孩子所接受。

哲学家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让宝宝爱上阅读很重要!

我个人是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培养,在我们家书永远比玩具多,我一直觉得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要以身作则!

书单推荐

有很多爸爸妈妈问我:哪些绘本适合自己的孩子?

我根据自己购买的经验以及孩子的喜欢程度,并且也查看了各大平台的销量以及读者反馈,总结了以下的一部分绘本书单。,附上购买链接,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参考。


0-3岁!看这里!

1)《小熊宝宝绘本》

小熊绘本的内容跟宝宝每日的生活特别贴近。这套书

我家宝宝最喜欢其中的《收起来》、《睡觉》、《刷牙》,这一年怎么也有几百遍吧。

《收起来》这本是培养宝宝的好习惯,玩具不玩了就要收起来。现在我每次跟宝宝们一起收拾玩具的时候,他们都会喊着《收起来》中的口号“收起来,收起来,嗨呦呦,玩完了就要收起来……”可能这此是孩子的可爱之处。



我家宝宝最先看的就是《睡觉》,“呵~~小熊打了一个哈欠,小熊要睡觉了~~小兔子打了一个哈欠,小兔子也要睡觉了。……”就是这么简单的重复,是宝宝们的最爱。我记得给他们讲了这个故事后,宝宝们特别可爱,我一说睡觉,立马趴着,眯着眼睛。

我记得哪时候我家小鱼儿特别不配合刷牙,我多给他读了几次《刷牙》,立马乖了,而且每次刷牙都要喊口号“刷牙刷牙,乖宝宝要刷牙,上面的牙,下面的牙,前面的牙,里面的牙,刷刷刷……”


推荐理由:

这套绘本会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收拾东西,刷牙,洗澡,睡觉,交朋友、打招呼,排队,散步等等。对宝宝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平常的唠唠叨叨,千叮咛万嘱咐!

《小熊宝宝绘本》畅销千万册,是新手爸爸妈妈的福音!如果说生活启蒙类只买一套书的话我肯定而且一定会推荐这套小熊宝宝了!

佐佐木洋子通过一只生动可爱的小熊将宝宝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基本认识相结合,很形象展现了宝宝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帮助宝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情节简练,细节反复,特别适合宝宝的的认知习惯,所以才会受到这么多宝宝喜欢。喜欢的妈妈爸爸可以入手一套哦!

3-6岁!看这里!

3岁以后,孩子有了较强的个体意识。

要求“摆脱成人控制”。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他们喜欢尝试自己完成一些挑战。

然后有挑战就有困难,所以逆商的培养非常重要。

逆商,即一个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这套《勇气和信心培养》系列很适合3-6岁的孩子。

我记得我家阳阳刚上幼儿园时,经常哭着跟说"我不敢,我害怕!"

可是当她鼓起勇气面对困难,解决了问题后,她会笑着说:"哇!原来我这么厉害!"

之后,再遇到困难时,她会说:"没关系,我可以!"

这套书的魔力,就是把孩子变成一个乐观、自信的小勇士。
幼儿园指定精装硬壳绘本,培养逆商的品质好书!

7-12岁!看这里!

八岁是儿童阅读行为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这时候的孩子,会更喜欢丰富实用的内容。

无论是大环境教育的要求,还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抑或是家长自己对故土难以割舍的乡情,都要让孩子多在大自然中和田间多走走,多看看。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题字作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闵庆文推荐的科普绘本——《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很适合作为孩子的科普读物。


5本书分别从一餐饭、一渠水、一把锄、一束丝和节气歌的角度,把

500多个科普知识点融入到故事里。

在序言中袁隆平这样写道:

我几十年行走于田野间,田园情趣自有不少感受,能在这几册中见到,亦感欣喜。

我为这套书题名“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就是希望小读者们,可以在感受田园情趣的基础上,在田野这所大课堂里,更多的学到自然知识,历史知识。

原价120元,商家优惠仅需58元,有趣实用的少儿科普书!

小爸爸育儿结语

生命中最美好的快乐,其实就源自于那些简单而平凡的事。孩子面对着家人、朋友、小动物、大树、自然,似乎已司空见惯……这些日常,或许平凡或许简单,但感恩这些曾经让自己感动的事物,所留下的记忆与情感激荡或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中很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