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熔喷布生产“补缺”,帮防护服穿着者“透气”省科学院新技术补上两块防疫“短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飞速运转的口罩生产线,却因为熔喷布供应不足而“卡壳”;医护人员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后,常常像泡在水中一样全身湿透……这是前段时间出现在抗疫战斗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个场景。

3月16日,记者从省科学院获悉,该院旗下的河南科高辐射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高辐射”)研发成功的两项新型材料技术成果,有望补上这两块防疫工作中的“短板”。

用于生产滤材的机器

其中一项成果是一种超细纤维湿法非织布,该材料有望取代传统口罩原材料熔喷布。据了解,该技术以超细纤维为主要原料,采用湿法非织布技术抄造制成,较熔喷布具有更好的均匀性、更小的孔径,可提供更佳的空气过滤性能和更高的强度。

“湿法非织布技术的特点是类似造纸技术,因此可以摆脱传统熔喷布生产设备,将造纸企业常用的斜网纸机改造后就能生产。”科高辐射董事长崔国士博士告诉记者,这让不少造纸企业具有了转产能力,可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成为该技术的核心优势之一。

另一项成果是应用电池隔膜技术研发出的新型防护服材料,可以大大提升透气性。据了解,该技术是研发团队基于现有科研基础和现有设备原料资源,按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功能要求,开发出的阻水透气纳孔复合膜新材料。

“国标要求防护服材透湿量为每平方米每天不小于2500g,我们研发的材料能达到每平方米每天8210g。”崔国士告诉记者,与市面上产品相比,该材料透气量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可以提供更好的排汗功能,显著提高了穿着舒适性。同时,机械强度提高一倍,耐折、耐磨,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其造价也与市场同类产品持平或略低。

防护服材料生产线。

据了解,这两个项目试验产品均经过了省医疗器械监督检验所检测,完全满足相关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目前,省科学院正在加快沁阳科创园湿法非织布生产线建设,预期建成后日产能达到5吨,可供应约300万只N95口罩的生产需求。同时,努力将新型防护服材料的日产能扩大至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