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究竟有哪些深意?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并形成一系列内涵深刻的重大命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以“根本性建设”进行定位,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这既是实践要求又是理论命题,加深认识这个重大命题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大命题,是事关党的建设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之所以成为一个重大命题,是因为它生成了新的论断。在党的十九大之前,我们党一直强调“把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并指出这是一条宝贵经验。现在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布局,并提到首要位置加以突出。

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新定位,党中央有一个基本表述,即“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这揭示了为什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深层逻辑。它涉及的其实不是位置哪个前哪个后的表层问题,而是凸显了党的建设在根本上要抓什么的内层问题。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深刻之处,就是对涉及党的建设全局性的根本问题的把握。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首先,抓住了政党建设的本质问题。顾名思义,政党是政治性的组织,近代国家政党的形成是政治生活规范化的产物,是处置社会政治关系的组织化载体。

党中央明确指出,“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这就揭示了一个基本道理:政党无论怎样建设都不能脱离政治的范围,不抓政治建设,党就不成其为政治组织。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性意义。

其次,抓住了政党建设的全局问题。党的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决定了其任务的全面性,各个方面建设形成的布局要求协调发展的一体化。

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因为它涉及的问题和承担的任务具有全局性。例如,党的政治建设为坚持和发展党的全面领导所必须。又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直接或间接影响党的各方面建设。

这些具有内在关联的要求,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全局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

党的政治建设不仅统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而且统领新时代“四个伟大”历史使命,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发挥着保证作用。

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创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坚持从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内形势发展和党的任务变化,不断探索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作出了独特贡献。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是具有创新性的重大命题。

厘清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是认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大命题不可回避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两者的关系有十分清晰的阐述,即以“根本性建设”定位党的政治建设,以“基础性建设”定位党的思想建设,强调党的思想建设关系到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的重大问题,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党的思想建设并不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而弱化其重要性,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必须始终保持党的思想建设的高度自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对于党的建设来说,思想建设的基础不牢固,政治建设根本性的首要地位也难以真正树立起来。事实上,党的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任务都必须靠思想建设的任务来支撑。

例如,坚定“四个自信”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关键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净化政治生态的任务贯穿着坚持党的宗旨、增强思想免疫力的要求。

从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到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发展,是我们党不断深化自身建设尤其是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飞跃。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大命题,具有实践的历史基础和思想的经验基础。

从我们党建立起,政治建设就贯穿其实践的始终,有许多文献资料和历史事实可以证明,我们党无论在顺境的发展中还是在逆境的抗争中,政治建设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执行党的工作方针政策、严守党的组织纪律和规矩、维护党中央权威、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等方面进行的斗争,都表明党的政治建设的实际存在。

但把实践中始终在做的事情提炼为体现思想自觉的理论命题,则需要有过程的沉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历史实践与现实问题汇集而成的重大命题,提出这个重大命题是历史经验与新鲜经验的产物,既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创造性揭示。

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大命题,是新时代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战略举措

新时代党的建设取得卓著成效,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实现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很不容易,而转变能够实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顶层思维的全面从严治党整体布局紧密相关。

从党的十八大后重点转变党的作风,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具有连贯性、延伸性、拓深性的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谋划全面从严治党部署时,从一开始就把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从具体实践看,全面从严治党首先选择的重点是转变党的作风。

党中央表达的思想逻辑很清晰,转变作风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或者说是个“抓手”,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解决的是“老虎吃天从哪里下口”的问题。

因此,尽管作风建设分量最重,但不能认为转变作风就是管党治党的全部。习近平总书记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他强调,虽然重点转变党的作风取得了成效,但“树倒根存”,不实不正不廉作风在高压态势下的收敛不等于就治愈了,稍有放松懈怠,就有可能反弹回潮。

要从根本上转变党的作风并且能够巩固成果,就必须挖深层次的问题,找到生发的“病原体”,从根本上清除党内不实不正不廉作风的土壤。

哪些是深层次问题?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就是深层次的问题。把政治建设融入重点转变党的作风建设之中,既保证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实际的成效,又积累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新鲜经验。

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为主体任务,构建党的政治建设的系统架构,正是要以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来巩固转变党风的成果,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党的建设实践中,治标与治本是辩证的关系。

一般来说,治标是为了救急,治本求的是彻底;治标是对严重问题起缓解作用,治本则要从骨子里解决问题。

一段时间里把重点放在治标上,目的是为了治本,在长时期里着力治本也不能放弃治标。

标本兼治就是治标与治本相统一,但策略上可以有先后侧重、主次安排的选择。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在重点转变党的作风同时加强其他方面建设的整体推进,体现着标本兼治的党建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定力、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重要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这些重要概念和论述体现的政治建设要求,使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具有循序渐进的先后安排。

重点转变党的作风是全面从严治党顶层设计中部署的第一个战役,这是因为党的不实不正不廉作风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首先缓解就会危及党的政治安全。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第二个战役,在重点转变党的作风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转变党的作风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两个战役不是截然分开的。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只有在党的建设深层次问题上对症下药,才能使治标的效果落实到治本的基础上。

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驰而不息地抓下去,一刻也不能松懈。然而,党的建设重点不能始终放在治标上,在更深层次上解决好党的建设问题才能把重点移到治本上。

党的政治建设具有治本的意义,从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任务看,党的政治建设所着力解决的问题,对保持党的作风廉洁健康具有根本的保证作用。

就全面从严治党顶层设计的两个战役关系来说,重点转变党的作风第一个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必须转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第二个战役;赢得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第二个战役的胜利,是对重点转变党的作风建设第一个战役成果的巩固。作为战略举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大命题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安排。

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大命题,是统揽推进新时代“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要求,作出了清晰的阐述和明确的规定。

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工程的系统性,必须从新时代党的使命担当的要求出发,全面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深远意义。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再过两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重大时刻。

历史已经用足够丰富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伟大,中国人民看到,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政党和政治力量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令人信服的飞跃,改变国家的命运,光亮人民的前途。今天的中国,从政治上看问题首先就要看这一点。

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是简单的成绩证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奇迹般的成就,不能遮盖党自身存在的问题。

发展总是面临风险,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飞跃发展的同时,不可忽视党内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对政治安全构成的威胁。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为了消除党内严重的政治隐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确保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要求新担当,新征程赋予新责任。“勇于担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责任意识的重要话语。肩负使命必须勇于担当,担当决定作为,作为验证担当。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着它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先进政党,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在更高的政治站位上担当起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党中央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党的政治建设“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骄人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发展作了铺垫,然而,前进中的挑战和风险丝毫不会减弱,“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

在这样的情势下,党的政治建设能不能占据首要地位,能不能发挥统领作用,决定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能不能胜利实现。

来源:摘编自《群众》2019年第15期,原标题为《如何理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监制:李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