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世界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

这位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人公叫南仁东,他被称为“天眼之父”,第一眼你看到他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他面色黝黑,面容沧桑,很多人看到了都会说,他是不是哪个工地上的工人,或者说他是不是哪个田中归来的农民朋友,但其实我想说,在我的心里,他是一位英雄,他是一位令很多人都敬重的英雄。

天眼之父南仁东

他为中国打造了一款特别大的锅,这个锅直径五百米,当然这不是一口普通的锅,这是全世界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只要这个望远镜一开的话,它就立马能接收到1351光年之外的电磁波信号,为未来在外太空探索生命迹象提供了可能,有人把这口锅形象的称为“天眼”,所以他也被人称作为“天眼之父”,他叫南仁东,南先生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学霸,有成绩为证,当年呢,他是以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到了清华大学的无线电系,在清华大学四年的寒窗苦读,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之后,他去了荷兰当访问学者,去了日本当了客座教授,在国际天文的舞台上,可以说他用自己的成绩在不断的证明自己,一个又一个科技上的创新和突破让他跻身到了国际天文学届一流科学家的行列中,受到了全球科学届的青睐,就在大家觉得他会在国际大舞台上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回国,他回到中国之后,在北京担任的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副台长,当时他一年的收入仅仅相当于在国外一天的收入,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选择,但是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知道,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他希望回到之后,为中国打造全世界仅有的最大射电望远镜,但是当时的理想在当年看来谈何容易,但是他坚持了这个梦想22年,他告诉自己的一句话是困难再多,我们也要开始干,他从选址开始,实现自己理想的第一步,没想到,这地址整整选了11年,为了找了更好的地址,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用在这块寻找的过程中,后来在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当中,他找了最佳的安放位置,他给自己的这个工程名字叫“FAST”,意思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这个时间用的更短一点,速度可以变得更快一点,2011年当地的拆迁工作开始进行了,他心心念念的“天眼”工程,这个被称为“FAST”的工程开始动工了,南先生是中国天眼工程的首席科学家,也是总工程师,他完全有理由有机会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去审视每一张图纸,但是我们看到的他完全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几乎每一件事情,他都会亲力亲为,可能在工地上会看到南先生,去锁紧一个螺丝钉,也可能看到南先生去细心磨平每一个钢板,时间就在这样一天又一天的奔波和付出当中流转,一直到2016年的9月25号,南先生和他的团队,拼杀了二十二年之后的中国“天眼”终于落成了。这是让全中国沸腾的一件事情,也是让全世界震撼的一件事情,代表着中国在世界天文学界的一个领先,它是一个里程碑,那一刻,人们在南先生严肃的脸上看到了一丝丝欣慰,只有他知道,在过去的22年中,他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在这22年中,他带着老中青三代的科研人员,付出了多少个心血,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此刻的南先生,早已不再是当年年轻的他,当年的火热已经变得苍老,当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的双腿早已不在矫健,他患上了肺癌,手术之后,手脚不在那么矫健,声音有些沙哑,有时甚至沙哑到发不出声音来,但是不管怎么样,不管我的身体再累再差,我也要飞到贵州去,我要去跟大家一起见证我们守护了二十二年的初心,是如何绽放的,我想看看这个伟大工程落成的那一神圣时刻,我想所有的人都在那一刻读懂了他的内心,那是他的命,不仅仅是生命,更是使命,时间进入到了2017年的9月15号,距离天眼这个伟大的工程落成还不足一年的时间,因为病情的扩散,南先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永远的闭上了双眼,但是他为中国为全人类打开了另一只“天眼”。

“天眼”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应该不要去忘记这位为了科学而持之以恒仰望星空的人,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过去的二十二年中,为了祖国,有这样一个脚踏实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