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朱標有什麼評價?

好好好,挺好的!


明太祖的懿文太子朱標。

朱標之死觸發大明文武失衡的蝴蝶效應。

明太祖在位的前25年,殺的功臣不算多。而且朱標20多年的太子之位非常穩固,上下齊心,預留的班底也非常好。太祖20多年的治理,完全可以繼位後大展拳腳,把治世推向頂峰。

然而朱標洪武25年病逝,太祖痛苦,一生勤勞如牛的朱元璋長達27天不上朝,人生三大悲幼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堂堂開國皇帝全部經歷。一方面接受現實,一方面思考如何安排身後的班底,此時太祖已65歲高齡,垂垂老矣。敲定太孫為繼承人後,為掃清障礙,大揮屠刀,藍玉付友德等名將全部被砍,只留一個耿炳文。此時朝中已文武失衡。所以建文帝繼位後,是一個書生朝廷。加上建文帝無論經驗還是威望遠不如當年朱標。

假設,朱標順利繼位,也能活到個60多歲,跟朱老四兌換一下,那麼徵蒙古的就是藍玉付友德們了。朱棣的軍事才能是厲害,比起藍玉如何?恐怕不用永樂年那麼大耗國力的征伐蒙古。有這些將領,朱標完全可以放心治世,無論是藩王問題還是內政改革,相信只會比朱棣做的更好。首先他是大哥,無論朱棣還是朱允炆對藩王的問題處理都很果辣,朱允炆找到一點事兒就幹掉你,朱棣直接把你當豬養,啥都不允。但朱標如果能安排個20年,藩王肯定會逐步被削,但不會很激烈。一方面是大哥的權威,一方面是朝廷兵馬強盛。

這樣就沒有後面一次土木堡葬送幾乎所有武將,也不會像發展到明末,文官一家獨大。宣宗時,已經提拔司禮監分權。恐怕大明的盛世會比永樂時期更強盛了。永樂能揮霍20多年大興土木,也是太祖留下的好底子,換做一個守成的朱標,再積攢20多年,要來的可能就是文治武功的大盛世了。

而且朱標繼位,百年之後繼位的就不是朱允炆,應該是朱允熥了。允熥的天生班底也比建文好。


人類起源


朱標能力很強

無論是在打天下時期還是治天下時期作為一個二把手都是很合格的。而且在朱元璋離京,他監國處理政務的時候也做得很好,也就是說,在朱元璋威望能壓住群臣的時候,他做皇帝是合格的。

而朱標自己,在群臣中威望也不差,加上他多次在朱元璋刀下救人,群臣不少都欠他人情。可以說,群臣對朱元璋敬畏,對朱標則有敬愛。然後朱標還有姻親的武力在背後確保他的統治不會被叛亂動搖。

能力強,群臣歸附,武力有保證,幹皇帝活也沒問題,正常皇帝在快死的時候看到兒子這樣應該都會很開心。但如果皇帝還在壯年呢?兒子這麼厲害,自己當場死亡政權都能平穩過渡,那些被兒子救下的大臣晚上說不定還會偷偷慶祝,很有可能就會猜忌兒子。

這就是朱元璋方面的特殊了,他對朱標很放心,訓練朱標,幫朱標培養勢力,殺大臣也說是幫朱標殺刺頭,朱標救人他雖然生氣但還是忍下啦讓朱標收了人情。


北城棠花如雪


《明史》評價: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方孝孺:“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聖子承皇業,能疏四海衰。 朱標是朱元璋第一個孩子,還是一個兒子,屬於嫡長子。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已經28歲,古人結婚生子早,28歲生子的朱元璋絕對是晚育了,終於香火有繼,既對得起祖宗,也承載了他太多的希望。至於朱標為什麼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其實不難理解!朱元璋的全力栽培和寵愛偏愛。身邊諸多能臣重臣的輔佐。朱標德才兼備,能力出眾。

朱標才能卓著。朱標儲君之位很早就確立了,一直跟朱元璋學習處理政務,加之有宋濂等名師輔導,政務軍務能力是的到了朱元璋的認可的。朱標的人品。朱標雖然反對朱元璋殺人,但他從未有過搶班奪權的想法,只想做一些事情,對待弟弟也是十分寬容。朱元璋的經歷。前面說過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起點最低的帝王,他自幼失去親人,對親情十分渴望,朱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可想而知,朱標在感情上對朱元璋的重要性。

老朱心中其實早就把皇位給朱標了,說白了老朱無非在給朱標鋪路和背鍋。老朱在朱標死之前想的無非是把文官貪腐這些問題自己解決了,因為殺人多,罵名自己背!哪朝哪代皇帝有死命給太子拉軍權的?老朱幾乎把自己的老本嫡系全給朱標了!想的就是亂起來兒子手裡有兵權也不怕。朱標能力,德行都能當好一個合格的皇帝,對於農民出生的朱元璋,他的思維就是長子繼承。長子在他眼裡,比他其他兒子加起來都重要,朱標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恨。也就是他的不夠狠仁厚,朱元璋才會喜歡他。

就在這樣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朱標有幸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手中最有實權的皇太子之一。只可惜,朱標沒有當皇帝的命。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朱標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雖然後來被兒子追尊為了興宗孝康皇帝,卻又讓弟弟朱棣截胡,降回了懿文太子……直到南明時期,才最終恢復了皇帝身份,卻依然是個只有諡號、沒有廟號的“縮水版”皇帝。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我認為朱標能力很強,但性格過於仁慈。

朱標完全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合格非常優秀的繼承人了,母孝慈高皇后馬氏,同時還是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標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傳。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

朱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其品行極佳,深得朝廷乃至百姓們喜愛。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明史》記載,太子為人友愛。大名鼎鼎的沐英沐王爺曾被朱元璋撫養。“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也。”換句話來講,也就是說朱標的人品其實是非常優秀的,最起碼不管在正史還是野史中都沒有什麼汙點的記載。

而且為人處事方面朱標也是非常不錯,和幾個兄弟皆玩的不錯,非常會處理皇家人際關係!同時朝廷之上也是如魚得水,與眾大臣都是有著良好的關係,可以說深知帝王心術。

而且朱標可不僅僅只是“仁慈”,人家也是上過戰場的,畢竟朱元璋對其培養肯定是全方面的。朱標打過仗,守過城池,能征善戰,與武將們關係也是不錯。而且朱元璋外出打仗的時候,太子朱標監國,對於政務處理方面也是極為擅長,可以說他真的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儲君人選!從某種角度上講,朱元璋這一點的眼光還是相當不錯的。

可惜,就是這麼一位文武雙全的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可謂白髮人送黑髮人。所以說如果朱標不死的話,我想後面的問題也不會這麼多了。

首先,朱標不死,他肯定會成為皇帝。他如果成為皇帝的話肯定不會那麼傻的急著削藩(建文帝朱允炆的壯舉),生生把朱棣給逼反了。其次,就算朱棣謀反了,憑藉著朱標的能力,他肯定不會傻傻的派李景隆去帶兵打仗,更不會傻傻的說什麼不準傷害到四弟朱棣這樣的話(朱允炆還是太年輕了)。

最後,其實很大可能有朱標這個大哥在,朱棣也沒什麼理由和膽量敢謀反。因為第一,朱標才是根正苗紅的皇家嫡長子,相比較而言朱棣起兵就更加名不正言不順了;第二,憑藉著朱標的手腕,朱棣這位四弟怕是相當瞭解自己的大哥的,他也不一定就能鬥得過朱標,而且如果他自己乖乖聽話的話以朱標的性格估計也不會要了他的命,謀反的話估計朱標可就不會這麼好說話了。

總之一句話,如果朱標不死,朱棣很大可能是無法奪權的,可惜他兒子朱允炆還是太年輕,歷練不夠。不過通過朱標當太子這段時間的種種表現來看,如果他來治理天下的話,肯定也不會很差,起碼來說的話和朱棣相比我覺得也不會差多遠。儘管朱棣是文治武功,但是朱標那也是名頭響噹噹的,他二人比起來還是有看頭的。對此,大家覺得呢?





阿抖講歷史


朱標活著時是一位歷史上少有的好太子,他,仁慈寬厚,堪稱太子典範。死後,被後人寄想為一代名君,尤其津津樂道的是,如果他活著,無論如何也不會有朱棣的造反,既使真有,朱棣也不會成功,對這位悲情太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終因作為一個老好人,人太好,害了自己。

一、冊封太子。

1355年9月5日,朱標出生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此時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集慶(今南京),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吳王,即封朱標為世子。1368年,朱元璋稱帝,13歲的朱標冊封為太子。

二、精心培養的接班人

朱元璋對這位長子疼愛有加,命令宋濂作朱標的老師,教授儒家經典傳略,並與東宮共用一套領導班子,如有朱元璋不在宮中時,太子監國,在歷朝歷代,老皇帝生怕東宮生變,提前奪權或生亂。朱元璋這點非常難能可貴,1377年,朱允炆出生,22歲的朱標更是得到朱元璋特別的培養,那就是奏摺經朱標先評後,再交由朱元璋審閱。並親自教授朱標,“仁明勤斷”的四字要訣處理朝政。

三、仁愛寬厚

宋濂因胡惟庸案被牽扯,朱元璋要殺掉他,在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的勸說下,朱元璋才沒有殺宋濂。

朱標身為長子,對弟弟妹妹們很愛護,各位分封到全國重點地方做藩王的弟弟們,有時犯錯,都是朱標在朱元璋面前求情才免於處罰。

四、太子之死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但同時也性格暴躁,朱標與其政見相左時,朱元璋龍顏大怒要追著打他,他故意從身上掉下一幅畫,畫上是馬皇后當年揹著受傷的朱元璋逃跑,朱元璋看到後,火氣就慢慢消了。

還有一次,朱標與酷吏詹徽共同審理重囚案,朱標主持寬鬆從輕發落與詹徽發生矛盾,被朱元璋訓斥,竟跳入金水河,後被眾救起。

1392年,朱標巡視陝西,遇風寒去世。仍拿出了西安不適合做明都的建議。

朱元璋嚴厲肅貪肅吏,殺了好多人,包括一些開國功臣,只為善良賢能的太子鋪平道路。只可惜,也許也是一代明君的朱標未登上皇帝寶座,就撒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