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水鏡先生誰更勝一籌?

佳人10000


諸葛亮和水鏡先生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徐庶和龐統也是水鏡先生的學生。學生三人都名聞天下,諸葛亮更是流芳百世,但這並不足以說明諸葛亮就更厲害。諸葛亮真正厲害的地方是處於亂世並沒有選擇保全自身,而是輔佐了劉備,為蜀漢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而水鏡先生先諸葛亮前遇到劉備,並沒有選擇幫助劉備,也沒有幫助曹操,而是選擇了保全自己。只能說兩人的個人追求不同,所以從大局來看,諸葛亮不是水鏡先生可以比的,但從個人感受來看水鏡先生則更為逍遙自在。


小唐說三國


水鏡先生的這三個徒弟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徐庶。

這三人都是曠世奇才。

當然了《三國演義》裡面把諸葛亮描述的幾乎是無敵的形態,真正的《三國志》裡,相對比較一般。

今天說一說諸葛亮和他老師水鏡先生,兩個人誰更優秀一點。

那還是諸葛亮、龐統、徐庶同窗時代的一個故事。

水鏡先生對這三個徒兒是十分中意的,認為這三個放出去,能把天下地圖的形狀給改變了。

但是在出師之前,水鏡出了一個題目:

“每個人,寫一份卷子,打動我本來冰冷的心,主動放你們出去,就算是畢業了。”

這三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說:“老頭的花樣還真tm多……”

三個人裡面徐庶最多小聰明,但是也略顯衝動了些,為了能出師,出了個下策。

“水老師,我媽病了,我要回家看我媽。”

這種謊也敢撒……

水鏡早就料到這貨會說謊,沒想到連自己媽都帶上了,於是微笑:“不行。”

手落,桌前的紅燈“嘟”一聲亮起。

算是沒過。

龐統一看,心想還真TM懸,本來這個辦法是我先想到的,幸虧我沒來得及說,不然掛的就是我。

龐統不愧是外號“鳳雛”,既然此計不行,就得另起爐灶,我要劍走個偏鋒。

看著水老師得意的臉,突然計上心頭:“水老師,此題不難,只要我站在院子裡,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水鏡一看這貨,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把我當小孩呢?這個當我要是上了,我叫你老師!”

於是鄙視的看著龐統:“老實坐那,哪也不許去!”

桌前的紅燈“嘟”一聲亮起。

徐庶抬頭看了看龐統,心想你也不行麼……

龐統垂著頭,別提多沮喪了。

三個人裡,諸葛亮最聰明,水鏡也最為欣賞,但是此時此刻,諸葛亮居然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睡就算了,還打呼嚕。

水鏡一看就來氣了:“這位同學,醒一醒,醒一醒,我們這考試呢!”

諸葛亮被這麼一推,醒了過來:“幹哈呀!”

“你還幹哈呀?我問你幹哈呢?上課考試你睡覺你說你幹啥呢?”

諸葛亮也怒了:“你說你是不是有病,是不是有病,沒事兒出這個麼個搜題目,你是瘋子吧?我看你也教不了啥玩意兒了,你趕緊走吧,不然都趕不上2路汽車了。

水鏡一聽就炸了毛了:“老漢我活這麼大歲數,還沒有人敢這麼說我,你小子今天是吃了豹子膽了,我教不了你?你什麼東西?你給老子滾出去!”

諸葛亮畢竟年輕氣盛,噌的站起來,桌子都推開了,弄得水鏡還以為這小子要揍他。

水鏡接著大罵:“龐統、徐庶你們兩個把這個貨給我扔出去!”

龐統、徐庶趕緊架住諸葛亮往外拉。

諸葛亮不依不饒:“滾就滾!”

水鏡怒火攻心,破口大罵:“只當是老漢我瞎了眼,從來沒教過這個孽徒!”

氣急敗壞之下,連亮燈的桌子都一腳踹開了。

沒想到,諸葛亮剛剛被兩個同學架到院子外,回頭立馬就跪下了:“老師,學生已經完成了老師的題目,交卷了。”

三人面面相觀,愣了好久才反應過來:“好小子,你這是答題呢!”

諸葛亮磕個頭:“我們三個都站在院子外面了,請老師明鑑。”

水鏡恍然大悟,哈哈大笑:“好,好,好,你們出師了!”

誰更勝一籌,到了這裡。

水落石出。


束髮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我認為他們師徒倆半斤八兩,五五開。

水鏡先生是諸葛亮的師傅,但是他一直是屬於一個閒雲野鶴一般的人物,素有才華卻與世無爭。和諸葛亮一樣,也是隱居,同樣也對當時的形勢瞭如指掌。在劉備逃跑的途中遇見了他,並把諸葛亮推薦給她,從而成就了劉備的豐功偉業。可以說水鏡先生在識人方面是非常厲害的,他所結交的也都是當世名家,自己的司馬家族也是漢末一隻不可小覷的力量。

諸葛亮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從三顧茅廬開始,借荊州,燒赤壁,空城計,每一個事件大家都耳熟能詳。在跟隨劉備之後所做出的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舉措,實現了三國的鼎立。在蜀國任丞相,高居於廟堂之上。但是在諸葛亮後期確實是沒有什麼建樹,多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最後只能在遺憾中死去。

所以從上面的情況來看,兩個人不存在誰比誰更厲害,而且一個在朝,一個在野,沒有正面的衝突無法做出比較,所以對他們五五開,平分秋色。


行走的二木


諸葛亮名氣更大,水鏡先生卻更勝一籌!

為何如此說?原因很簡單。

首先,諸葛亮入世,水鏡出世。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卻並非僅僅想要做個隱士。他胸中大有抱負,他深知生逢亂世,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不能隨意投靠一方勢力。所以,他避居山林,是在等,等待機會,等待明主的出現。所以,諸葛亮雖然隱世,卻有著一顆出世的心。知道自己的世界在外面的廣闊天地,絕非一個小小的臥龍崗所能承載。

而水鏡不是,水鏡是世外高人,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在治世領兵甚至奇門八卦方面的能力,不次於當世任何一人。但是通讀三國,水鏡先生似乎並不像諸葛亮一般隱居避世,而是行走在江湖,結交天下名士。

但是這其實只是假象。正如俗語云,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水鏡先生行走江湖,內心卻並非願意參與世事的紛擾。他堪破東漢亂局的形式,嚮明主舉薦別人,自己卻不曾隨波逐流,真的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心性而言,他高出諸葛亮一籌。

其次,諸葛亮能力不如水鏡。

這麼說,必然有很多人不服。因為《三國演義》的流行,將諸葛亮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模樣刻畫的尤為深入,甚至一度半神化。

當然,諸葛亮確實具備當時三國第一智囊的名頭,不過,撥開小說帶給他的光環,他的能力依舊在可測的範圍之內。其實,三國中,除了諸葛亮,還有多人和他處於同等檔次,即便實力略有不及,但也相差無幾。司馬懿、徐庶、龐統等人均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

那麼水鏡先生的實力呢?雖然在《三國》中並未詳細提及,但是卻能通過兩件事佐證他的能力。

一是和諸葛亮齊名有“鳳雛”之稱的龐統聽說水鏡先生在穎川,便不顧千里路遙,馬不停蹄趕往穎川求教。

二是徐庶離開劉備前,曾將臥龍(孔明)、鳳雛(龐統)舉薦給劉備,說如此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聽聞此話,水鏡先生在評論徐庶離開劉備前走馬舉薦諸葛這件事時,說過一句話,“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此話便預知了諸葛亮未來的宿命。而後,因為得知諸葛亮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終舉薦他追隨了劉備。讓劉備得以實現建立蜀漢的夢想。

可以說,三國的宏圖是通過諸葛亮之口說出的,然而總設計師卻是水鏡先生。正是因為他的舉薦,才讓原本並不存在的蜀漢成為三足鼎立的那一足。


Crazy歷史


1 從政績和對當時貢獻來看,諸葛亮完勝。生前為蜀漢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做到了人臣的極致。死後諡號忠武,忠武也算是諡號的極致了,同樣諡號的,有權臣司馬昭的父親,死後加封了幾次才到忠武的岳飛等。而水鏡先生司馬微,只是個先生。

2 從流傳下來的著作和對後世影響力來看,諸葛亮完勝。文學上的《出師表》,教育上的《誡子書》,軍事上的連弩,政治上的法律,都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還有後世流傳的饅頭,八卦陣,等等。水鏡先生司馬微則無。

3 從識人的角度來看,水鏡先生平分秋色。因為就舉薦來說,諸葛亮舉薦的真不少,而在出師表中提到的向寵等人也是傑出人才。諸葛亮唯一的硬傷就是馬謖了,可惜了。而水鏡先生舉薦的人才數量沒有諸葛亮多,算是平手吧。

所以以普世的價值觀來看,諸葛亮完勝司馬微。當然,如果以老莊那套隱世標準來看,司馬微則高了一籌。




橋洞下


諸葛亮和水鏡先生誰更勝一籌?好奇怪的問題!沒有具體的評比,怎麼比?既然題主不給具體的評比,那就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吧。

1.政治

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掌握蜀漢的政治權利,在內部的政治權利競爭中,輕取李嚴,主導蜀漢的民生、經濟、文化、外交;司馬徽呢?司馬徽敗。

2.軍事

諸葛亮作為武廟十哲,司馬徽在中國戰爭史上籍籍無名。司馬徽敗。

3.文學

諸葛亮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草廬對》,《誡外甥書》......司馬徽呢?司馬徽敗。

4.外交

諸葛亮主導了蜀漢的外交事宜,司馬徽呢?司馬徽敗。

5.教書

司馬徽教出了諸葛亮、司馬懿、龐統這幾位曠世大才,諸葛亮呢?諸葛亮敗。


小鬧39


水鏡先生是一名有名的教育家。他教了許多弟子,其中出名的有諸葛亮,龐統,和徐庶,他們在水鏡先生的熟心教導下,後來都成為了謀略家。

諸葛亮跟隨水鏡先生學了三年後,一天,水鏡先生對弟子們說,我出一道題,從現在開始,到午時三刻止,看看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能做到,誰就出師。

弟子們紛紛動起腦筋,有的大呼,莊外失火!有的謊報,家裡死了人,得趕緊回去!經先生根本不理睬。只有諸葛亮不慌不忙,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呼嚕聲大作,老的考場不得安寧。水鏡先生很生氣。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醒來,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麼刁鑽,盡出些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還我三年學費,快還我三年學費!

水鏡先生是天下名士,誰不尊敬?現在見諸葛亮這樣辱罵他,她氣得渾身打顫,命令諸葛亮滾出水鏡莊。諸葛亮哪裡肯走,水鏡先生吩咐幾個弟子,硬把他趕出去。

諸葛亮一出莊,哈哈大笑起來,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鏡莊,跪在先生面前,雙手奉上棍子說,才為了應付考試,萬不得已衝撞了恩師,弟子願受重罰。水鏡先生猛然醒悟,轉怒為喜,扶起諸葛亮說,看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可以出師了。


Leung07


一般來說,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智者這個稱號,是沒有爭議的。雖然有人常說司馬懿笑到了最後,也有人說如何郭嘉更加神鬼莫測,但畢竟司馬懿曾自語“吾不如孔明也”,而郭嘉也並非和孔明同時代,命數太短,無法並論。而諸葛亮一生,除了錯用馬謖之外,幾乎沒有失算過。(上方谷請忽略)

但三國中除了這幾位之外,還有一個超級隱士,此人便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簡直是被神話的人物,其“逼格”之高,比起孔明來,也猶過之而無不及。並且,臥龍鳳雛的名號也是他給取的,甚至諸葛亮求見司馬徽,還都得行跪拜之禮。因此司馬徽在三國中有著獨孤求敗式的地位。

在劉備落難獨自逃命,路過南漳時,偶遇司馬徽門生,得以引薦。隨後二人來到司馬徽隱居的草廬之前,暗歎這裡像仙境之時,正在彈琴的司馬徽忽然停止,並說:“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調。必有英雄竊聽”。當時並未有人通知司馬徽,其未卜先知的能力可見一斑。

劉備見到司馬徽後,司馬徽又率先一語道破劉備即將成為荊州之主的預言。並開始引薦諸多名士給劉備,如徐庶,諸葛亮、龐統等。但當劉備邀請司馬徽加入自己的陣營時,也被他婉拒,因此人們多把司馬徽尊為三國第一高隱。

空談無益,究竟司馬徽的智謀是不是可以碾壓諸葛亮?其實羅貫中早已說明,我們來通過一件事分析一下便知。

劉備在見過司馬徽之後,遇到了徐庶,綁住劉備出了不少計策,併成功擊退了曹仁的數次進攻,令本就欲取荊州的曹操惱羞成怒,打算全力秒殺劉備,並捉拿了徐庶的母親要挾徐庶。

徐庶得到消息後,打算前往許都救母。另行前,他感念劉備大恩,便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為了保險起見,他還專門跑到隆中去見諸葛亮,在和諸葛亮詳談一番之後,諸葛亮不僅沒有告訴徐庶,前往許都是陰謀,反而痛斥徐庶不該將他推薦給劉備。

以下為三國摘錄:

徐庶既別玄德,感其留戀之情,恐孔明不肯出山輔之,遂乘馬直至臥龍岡下,入草廬見孔明。孔明問其來意。庶曰:“庶本欲事劉豫州,奈老母為曹操所囚,馳書來召,只得舍之而往。臨行時,將公薦與玄德。玄德即日將來奉謁,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輔之,幸甚。”

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

說罷,拂袖而入。庶羞慚而退,上馬趲程,赴許昌見母。

陸毅版諸葛亮

而劉備後來將徐庶去徐州的事情和司馬徽說過之後,司馬徽馬上說徐庶肯定是中了曹操的陰謀:“吾素聞徐母最賢,雖為操所囚,必不肯馳書召其子;此書必詐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

通過徐庶被騙去徐州一事,諸葛亮與水鏡先生二人迥然不同的言行,可以看出,似乎是司馬徽更勝一籌,而諸葛亮卻好像完全覺察不到曹操的詭計。

而事實上絕非如此,正因為諸葛亮看得更加透徹,才會說出那番話。水鏡先生因為置身事外,因此以旁觀者的身份,點破了曹操陰謀。但諸葛亮卻是當事人,徐庶離開時,劉備南有劉表蔡氏水火不容,北有曹操曹仁已經殺紅了眼,已經可以說是逼入絕境了,甚至劉備自己都說“先生(徐庶)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矣。”

徐庶

而這個背景之下,徐庶母親發來信箋,司馬徽都瞭解徐母,難道徐庶不瞭解自己的母親?不可能。徐庶心裡應該也知道許都是計。或許是處於孝道,亦或許是處於前途,總之徐庶離開了劉備,而他在曹營也並非一言不發,而是順風順水,官至御史中丞。倘若繼續留在劉備處,對母親,對前途,對自己的名聲,都不會有好處。

諸葛亮自然清楚劉備所處的惡劣形勢,以及徐庶的內心思想。劉備待徐庶不薄,徐庶離開後於心不忍,於是幫劉備介紹諸葛亮當助手,算是最後的饋贈,但這一饋贈卻把諸葛亮拉到火坑裡裡了。要知道,連司馬徽其實並不願意將諸葛亮、龐統介紹給劉備,他只是說了臥龍鳳雛的名號而已,當劉備問及臥龍鳳雛是誰的時候,司馬徽只是說“好、好”,一帶而過。當司馬徽知道徐庶已經將諸葛亮的地址什麼的都給徐庶之後,他嘆息道:“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

由此看來,大部分高人都知道諸葛亮此時不適合出山,諸葛亮更清楚,他在後來的《出師表》中也說過“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徐庶為了自己所謂的道義,私自將諸葛亮推舉出來是十分不道德的自私行為。諸葛亮也深知徐庶的小算盤,於是他聽完徐庶的話,臉色立刻就變了:你把我當任你宰割的犧牲品了?(不滿被利用)

於是徐庶聽後,滿臉羞愧的走了。由此可見,諸葛亮只聽徐庶一句話,不僅知道許都是陰謀,而且還一眼看穿了徐庶打著的小算盤。因此,在徐庶自己都明知是計的情況下,諸葛亮實在沒有必要提醒徐庶,而是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徐庶卑劣人品的不滿。

通過同一件事,水鏡先生司馬徽只是看到了事情的未來走向,而諸葛亮不僅知道未來走向,還看透了當前形勢和徐庶的內心。至此,二人謀略水準高下立判,諸葛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愧是千古智聖。


月夜luck



小金獅


演義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修道髙人,道術高深。諸葛亮比他低著一個檔次,諸葛亮如達到司馬徽的境界,他也不會上劉備當出山管世事。諸葛亮比司馬懿,還不夠,司馬懿的忍性很強,有次諸葛缺糧要速戰速決,司馬懿就是隻守不戰。諸葛亮甚至送他女人衣,挑侃他,恥笑他,他巍然不功,穿上女人衣哈哈大笑。司馬懿的忍難性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