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姥娘的故事系列【原创首发】第三节 看样学样


有人喊妈的日子是新鲜且富有激情的,没有女人不是“为母则刚”,更何况骨子里从来不曾缺乏斗志的姥娘,她正视一切困难,身体力行,竭尽所能地给我妈妈以呵护,妈妈耳濡目染了姥娘面对生活的倔强,被潜移默化出不轻易服输的个性也就顺理成章,以致在解放初期政府组织的扫盲班乃至后来的进学赴考中,妈妈每次都不遗余力地拼命投入,最终如过独木桥般地跻身到改变她一生运势的平定师范(转为国家人员,毕业从教),为自己此后衣食无忧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姥娘在同时代人里面算是识大体、有慧根,看问题比较长远的妇女,但她终究还是不能摆脱根深蒂固的封建家长制思想,更多时候她把妈妈当做私有财产去支配,包括她的婚姻(当然,姥娘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经地义),愚孝的妈妈就用无条件地顺服去回报姥娘的再造之恩。

妈妈读书、工作、成婚后,姥娘姥爷又恢复了寂寥的二人世界,随着年龄渐老,看着左邻右舍孩子们三五成群甚至七郎八虎承欢绕膝、嬉笑打闹的场景,姥娘不免心生凄凉,于是在她46岁时又主动请缨,再次替命运多舛的妹妹(前任丈夫战死沙场,现任丈夫又因病丢下一个6岁的儿子、一个4岁的女儿和一个刚满6个月的女儿撒手人寰)分担抚养她4岁女儿(我生命中第二个重要人物--二姨)的义务,旨在减轻她们孤儿寡母的实际生存压力,且承诺等孩子长大成人可以自食其力时就送还回妹妹身边(所以我二姨始终唤我姥娘为姨姨,直至姥娘去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长大后的我二姨再现姥娘的拧劲,用她顽强的个性紧紧抓住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贫下中农子弟通过社员推选也可参加考试的机遇,奋力冲进我妈妈毕业的院校--平定师范(在当时它是我们普通百姓比较容易企及的目标之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我心底姥娘的精神是那么难能可贵。她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不屈不挠、乐观从容直接影响并贯穿了被她抚养大的我们三个人不同程度地争强好胜的人生轨迹。

2020年3月11日晨

图片来自刘现辉民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