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旧”改造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改造(上)

首先我要道个歉。

中山2019年的GDP数据,砍了几百亿。也就是说,我之前有几篇文章一些数据引用是不准确的。本来有偏差是我预计之中的,但偏离几百亿真是……我还是太单纯了。

不过,有些数据我可以保证是比较准确的,比如土地的数据,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现状等。因为我知道这些数的调查手段和据统计方法,数据偏差是很小的。



一直想谈谈这个话题,正遇上这次事件,就谈谈吧。

之前我和一些网友吹水的时候提过,其实在“三旧”改造的同时,我们的社会更需要一次思想的改造。

人民是需要被教育的;干部与政府,也需要再教育再学习。最近我在看《毛泽东传》,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已经投身教育事业,为男女平等接受教育,为穷苦大众能接受教育,扫除文盲,改造思想,身体力行。在他投身抗日与革命时,也坚持讲课教育官兵与群众。直到他步入中晚年,也一直想通过教育来改造这个社会。甚至他自己也在不断的思想改造中。当然,有些方法错了,甚至已经不是他能完全控制的事情。说得有点远了。


毛主席在给战士讲课


随着改革开放,无论物质经济上还是精神文化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很多一二线城市都陆续开展城市更新,一大批老房子拆除,一大片洋房小区拔地而起。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行政部门,我们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其自身已经准备好了吗?作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已经跟得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了吗?我们又该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公民呢?

我分两个层面来谈谈我自己的观点,一是关于行政机关工作思维的转变,二是公民思想的提升。



用运营的思维去管理社会


很多成规模的公司,部门都是分得比较细的,运营、风控、成本、设计、投资等。无论是单个项目还是整个公司运作,都要从节点、风控、资金等细节管理,保证品质的同时做到效益最大化。我想,一个社会的管治也要用这种运营思维,保证人民利益、立足长远的前提上,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计划与运营

国家层面上,发展的规划与实施方向是十分清晰的。但到了某些地方,往往缺乏方向感,像只盲头乌蝇。今年招商签了多少千亿的项目,要搞个什么面子工程,要种多少树……口号吹得很亮,能落地的很少。甚至连自己的资源能不能承担起这些计划都完全不清楚。

其实地方政府真的有必要设立一个“运营部”,总体管控整个城市的中长期发展。在5年或10年内,当地的GDP、人口、森林覆盖率、基础设施建设等要达到什么水平。这是一个总的指标。然后将指标分解到每一个年,再将指标涉及的工作分解到下面每一个职能部门,各个部门再将工作分解并制定落实时间

。比如涉及GDP的,对已落户的本地企业,根据实际分类别明确提高幅度指标,要达到这个指标需要政府给与什么协助。企业发展有什么困难需要政府帮忙解决。未落户的,落实地方招商部门的每年招商任务,已招商的落实供地计划。依据招商任务与已招商的情况,国土管理部门制定供地计划。并且,供地后要帮助企业按计划投产上马,并落实责任制。地方政府的“运营部”作为一个总管控要对每个环节的每个时间节点进行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

我相信用这种思路开展工作,效果会更好。



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的。确实,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首先你要了解情况,才能对症下药。现在有些干部或者专家,对实际情况不了解,瞎指挥,瞎“画大饼”,浪费资源又做不成事,还错过了发展时机,都是应该反思的。

你的辖区范围内有多少企业,依据分类各自的比重是多少,每个企业的单位产能,遇到的发展的问题,希望获得政府什么帮助(比如土地,比如法律帮助),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做好调查的。

还有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些地方干部或人大代表好像已经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没事少开会,多去基层走走,听听群众的心声与想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立足之本。


三、用对人,用好人


要打胜仗,既要有好的谋士,也要有好的将领。是不是一定高学历、留学回来的才是人才呢,是不是一定是某些“专家”才是人才呢?我觉得不一定。只要有好想法,业务与实践能力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都是人才。

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为何一定要花重金招人才呢?难道本地就没人才了吗?

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岗位上,专业的岗位由专业的人去负责,让他们发挥好自己的能力,这就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不要埋没人才。


四、抓住主要矛盾

做事要抓住主要矛盾,我想这个道理读过高中的人都懂。地方政府的工作内容很多,人力与物力是有限的。要懂得分主次,那些与实际工作无关的(比如无谓的会议,一些不急需的工程),应该先搁置,将资源用在刀刃上。

比如我们的“三旧”改造,有那么多改造形式,那么多潜在项目,但是什么才是我们最急需最迫切的呢?看看临近的顺德,他们就只抓一个工改工。产业才是真理啊!


五、风控要转变思维

其实,地方政府在抗灾应急上一直都做得很好

。比如台风天,都会提前做好预案,各个环节安排人手。像洪水期,基层人员都会身体力行,亲自上阵。前段时间我在知乎上一个回答赞扬基层前线的抗灾精神,获得了6万多个赞。可见在抗灾工作上,人们还是给与我们基层的干部和人员很高的评价的。

像台风、山火、暴雨等,因为几乎每年都遇到,所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控体系。而像这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很显然就准备与应对的不足了。

对后果严重的小概率事件,不要掉以轻心。应该想办法杜绝或尽量降低其发生的机会。这次疫情过后,不但要停售野生动物(可能要分类),一二三线城市应禁止居住范围内N公里的一切活体动物买卖,实行强制集中屠宰。售卖宠物也要做好严格管理。



归纳总结,用变化的思维看待问题。我们没碰到过的问题,要提前做好分析研究,做好预案。对碰到过的问题,要总结经验,分析其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去应对。比如我觉得这次抗疫过后,每个地级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口罩、防护服的生产企业,没有的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口罩、防护服全部或部分划入储备,政府兜底,定期更新。

全面地看问题。在下达指示之前,要全面地看问题,这个安排会不会产生其他负面效果呢?如何兼顾其他利益呢。比如有的地方市内禁止机动车,那真的有需要的人急需用车的时候如何办呢?一些地方封路,家禽养殖的饲料供应如何解决呢?这都是要全面去思考的。当然,有时候时间太急,可以事后慢慢调整完善。

设置独立的防疫机构。涉及传染病的防疫防控,省级以下应设置独立于地方政府的专业机构,可直接与部委沟通,准确应对。特别是防疫这种非常专业的领域,应该由专业的人员管理与领导。因为不同专业的,连专业术语都不懂,如何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