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 欢声震天 观众是真的爱好者吗?非也 粉丝支撑着剧场

随着入住《头条》时间将近百日,视频基本保持每日一更,偶尔多发一段,因为都是我摄录的,所谓“原创”,受时间、器材所限,一日多发实在有些吃力,毕竟我不是专业干这行的,一切创作都是在工作之余,毕竟靠为《头条》投稿谋生似乎是难度太大了。目前每日一元多的收益别说吃饭,喝凉水都不够。

自进入至今累计上传视频百余条,在这里首先谢谢点击观看我所发视频的朋友,特别是那些有着非常专业水平的戏迷朋友的精彩点评,也是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更有很多知情者对视频、唱段、演员作了详细的背景介绍,让大家了解到很多相关知识和趣闻。

也有很多观众朋友对演员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具体、精准的指出来演员的某些不足,不能不对这些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由衷的表示敬佩。这些观众真正的懂戏、爱戏、爱惜演员,这是真的戏迷,看的是艺术和演员的表演功力。他们看得多、懂得多,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所以能对演员的表演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演员也只有在高水平的观众不断地挑毛病中才能一步步的把戏表演的日臻完美。



高水平的观众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演员。

与戏迷不同的还有一个颇大的观众群体------粉丝,两大阵营不能混为一谈。之所以加以区分,因为二者同坐在一个园子里看同一演员的同一出戏,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戏迷是因戏喜欢演员,因为演员水平高所以喜欢他的戏,而粉丝则是因为喜欢演员而喜欢他唱的戏。戏迷虽然也捧演员,但是是有选择的,比方说喜欢马连良的马派艺术,但绝不会说“马连良的《文昭关》比杨宝森还好”或“马连良的《大探二》比谭富英更好”之类。但偶像演员在粉丝眼里则是无论什么都是最佳,且不容置疑。



戏迷与粉丝最大的区别就是:

戏迷是看戏;粉丝是看人。

戏迷看门道,粉丝看热闹。

戏迷多理智,粉丝多狂热。

戏迷对演员是欣赏,粉丝对偶像是崇拜。

戏迷对演员是平视,粉丝对偶像是仰视。

戏迷支撑艺术发展,粉丝支撑市场票房。

戏迷造就千古大师,粉丝造就一时明星。

戏迷对艺术是就事论事,粉丝对艺术是就人论事。



粉丝崇拜偶像,其内心是把偶像当做了自己的一部分或自己的奋斗与追求目标,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粉丝心中形成一种似曾相识的归属感,并在内心为偶像加上许多并不具备的优良品质,是一种“理想的自我形象”。所以一旦有人对偶像发出质疑,那就等同于对粉丝本身的质疑与否定,自然会招来不顾一切的疯狂维护,因为那是在拼命维护粉丝自己。人是以“群”来划分三观团体的,站在这个群里会本能的对这个群体表现出高度的认同,并顺理成章的对持不同观点的群体表现出仇视和敌意。戏迷对演员的喜爱是兼容的,可以喜欢梅兰芳,并不意味着憎恶程砚秋。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则是排他的,偶像以外的同行都是粉丝的敌人。既包括演员也包括观众。

粉丝对艺术本身的发展完善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相反,在某种意义上会起到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因为在粉丝眼里、心目中偶像是永远正确、永远最佳的,即使他的表演一塌糊涂。那些没有任何演技可言的娘炮小鲜肉能拿上亿出场费便是这种病态“粉丝经济”的直接反映。



因此不必对粉丝带来的轰动效应会对是艺术发展起到拉动作用抱有太大的乐观。比如张火丁的程派《霸王别姬》被粉丝热捧上天,但几乎没有粉丝因为看了这出戏进而喜欢迟小秋、李海燕喜欢上程派艺术的,也很少有人因此去看看梅兰芳大师的《霸王别姬》。否则那就不叫粉丝了。随着偶像明星的逐步衰落以及粉丝本身的日渐成熟,激情退去之后依旧是一地鸡毛。因为粉丝追捧的既不是程派也不是《霸王别姬》,他们只是灯迷而已。

看看那位为了见偶像刘德华一面,先逼老爹卖房,最后把老爹逼上绝路的“终极粉丝”,能为社会、为流行歌曲带来什么具有正能量的影响?

本人原创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