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假成真”的异体字

异体字好像人体上的盲肠和肿瘤,对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有些字的写法开始是异体字,但是长期当作国名、姓氏或地名就将错就错地变成正体字了。“隋朝”的“隋”,本字是“隨”。因为隋朝的创建者杨坚在南北朝时,曾封为隨王。后来统一全国,建立了隋朝,开始还写作“隨朝”。传说,杨坚因为隨的走之旁,含有“不安定”的意思,就去掉走之旁改为“隋”,开始这是异体字,沿用下来就成为朝代名和姓氏的正体字。


原来隋朝隋是这么来的

“邱”原始“丘”的异体字,开始只用作地名。到了清朝,雍正皇帝为了避讳孔子名“丘”,下命令让姓丘的人一律改成“邱”,现在也看作正体字。随着“邱”字的通行,引出一个析字断案的故事。

一天,某县令正在大堂上办公,从外边进来两个人打官司。这两个人一个姓王,一个姓邱。姓王的说:十年前他买了姓邱的两间厢房。因为那时姓邱的女孩多,暂时借住他买的那两间厢房。现在姓邱的你柴豆长大出嫁了,姓王的要把买的厢房收回来自己住。但是姓邱的不承认自己卖过房子。县官问:有没有证人?王答:证人死了。问:有没有证据?王拿出买房的证明。

证明前边写着邱家卖房的原因,后边写着邱某某,王某某和证人的签名。最后写着证明的时间是“康熙五十五年”。

县官知道康熙是雍正皇帝父亲的年号,又看了看带耳朵旁的“邱”字,就断案说:这个证明是假的,房子应该是邱家。

康熙盛世,雍正勤奋,乾隆游玩

有些字同音同义,单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如“窗户”的“窗”字,除了常写的“窗”外还有“窓”“窻”“牕”“牎”等几种写法。常用的“窗”字我们叫正体字,其他的都叫异体字。异体字好像人体上的盲肠和肿瘤,对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上边就写了孔乙已用异体字卖弄学问的故事: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

“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茴字么?”

“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小说上没有把三种异体字“囬、囘、第四种是没有的”写出来,因为这些写法早已经不用了,孔乙已还在炫耀自己的学识。


请看图片,这是在炫耀什么吗?

有些异体字和正体字的字素都相同,只是安排的位置不一样。异体字在整理的过程,一般废除了上下结构,采用了左右结构,因为现在书写和印刷都是横排,左右结构比较适合横排和横读。

有个笑话:从前有个姓苏的人请一个同姓的朋友来家做客。他让客人坐在桌子的北边,自己坐在对面。一会儿,他妻子端来三盘菜:一盘素炒韭菜,一盘红烧鱼,一盘红烧羊肉。

主人把素炒韭菜放在客人面前,把红烧鱼和红烧羊肉放在自己面前。两人开始喝酒吃菜。桌子很大,筷子很短。客人够不着荤菜,只能吃素炒韭菜,韭菜又老又硬,咬不动。客人在着急中想出一个办法。

对主人说:“老朋友,我们都姓“蘇”,蘇字还有一种写法是把鱼字放在右边。你看,应该放在哪边对?”

主人说:“这是异体字,放在哪边都可以!”

客人又说:“群众的群字,也有人把“羊”放在“君”字的下边,你看放在哪一边对?”

主人说:“这也是异体字嘛!放在哪边都可以!”

于是,客人站起来说:“那么,现在我把红烧鱼和红烧羊肉都挪到我这边来吧!”

汉字的文化,有时候在很多的场合可以化解你的尴尬,让对方通过你的表述更加欣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