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也是一种能力

1、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晚上路过超市的时候,想起家里拖把坏了,走进去看看,满脸堆笑的售货员为我推荐了一款手压旋转带桶的拖把:“安装简单,好用又护手,带轮子,98元一套,还赠送一个拖把头,很划算呢。”

我看了看,又拿在手上试了一下,确实很不错。

就在售货员以为我要带走时,我放回了原位,说:“我再转转吧。”

离开超市,在网上搜了一下,同一个牌子,同一个型号,价格68元,我果断下单。

四天后,快递到了,拖把跟超市卖的一样好用。

我一边安装拖把吸盘,一边向老公公洋洋得意地说起自己如何省下了30块钱,好像自己收缴了战利品。



这要搁在五年前,我肯定会鄙视自己,为了省30块钱,等好几天值得吗。

可是现在,我会肯定地说,当然值得,等几天有什么,家里拖把坏了还能凑活用,也不是什么大事。

年龄越大,越知道挣钱的不易。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买东西讨价还价太丢人,看不起菜市场为了省几个钱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大妈。

可当自己也走进了生活的战场,为了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操心时,才发现精打细算简直是过日子的必备技能之一。

尤其是步入中年,收入已经基本固定的时候,省钱真的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只挣钱不省钱,就像往一个有洞的桶里注水,永远都注不满,省钱就是砍掉不必要的花销,堵住那个漏洞,实现存款额度的上升。

2、钱,有时候就是命

生活中,我们总是对一些特别节俭的人嗤之以鼻,并给他们贴上“抠得要命”的标签。其实,省钱不会要命,没钱才会真的要命。

在纪录片《生门》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身患糖尿的陈小凤怀了双胞胎,并且胎盘前置,本地医院不敢接收,老公只能带着她来到省城医院。

医生跟陈小凤的老公说,一个孩子一万五,你这俩就得三万,再加上……最少得五万,你交了多少?

她老公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小声回答说:“交了五千,还都是借的,没有钱。”医生接着问:“那你期望值是什么?”他说:“好不容易怀上了,大人小孩都想保。”那个男人的声音小的像蚊子一样,因为没钱,所以,他没有底气。



“你想办法搞点钱来,要不就放低期望值,我们国家也不是免费医疗。”医生两手一摊,满脸无奈,转身离开。然后就看见那个一脸沧桑的男人,蹲在地上,用粗糙的手抹了一把眼泪。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真是印证了这句话,再硬的汉子也得在金钱面前弯腰屈膝。

他要在医院照顾老婆,只好委托自己的哥哥回家筹钱,他哥哥筹钱的那段最能反映普通百姓缺钱的状态,挨家挨户说好话,求爹爹、告奶奶,好在大家还愿意帮他,这家几百,那家几千,最后总算凑够了5万块,陈小凤平安地生下了一对“金花”。

如果没有借到钱,那该怎么办呢?结局可能不会这么完美。

成年人的生活中,90%以上的烦恼,都是没钱惹的祸,当大夫跟陈小凤的老公说:“一个孩子得花一万五,两个就是三万”的时候,他说的钱,也是命。

一个人只有在缺钱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走投无路、山穷水尽。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谈钱很俗,可是活在这个世界上,钱就是底气、就是实力,就是免你惊、免你苦、免你颠沛流离的坚强所在。

3省钱,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好友小雅和老公都是一家企业的普通工人,两人一月收入加起来7000左右,不算多,但好在工作稳定。

这些年,小雅很清楚,自己和老公没有特殊的技能,将来挣大钱的可能性比较小。何况,公婆也没有经济来源,虽然,暂时公公打零工也够老两口花,但保不齐将来有个什么意外,所以,结婚后,小雅一直很节省。



她很少在衣服、鞋子和包上花钱,但她总是把自己和家人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连鞋跟都刷得干干净净的。

即使需要购买,她也会选择打折期间再买。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儿童店,都看上了一件儿童毛衣,店家当时打八折199,我马上掏钱买下,小雅觉得太贵了,就放下了。结果过了一个星期,我们经过那家店,那款毛衣已经降到98元,小雅才买下。而我给孩子买回去的毛衣等店里降价了还没穿。

小雅买菜、买水果也会选择少量、多次购买,防止一次买多了吃不完变坏,扔掉也浪费。她很会做美食,周末,在家带着孩子一起烤面包、做各式各样的糕点,一家子其乐融融,丝毫不比去外面的高档餐厅感觉差。

去年,小雅的女儿小升初,考到了市区最好的初中,但那所学校费用较高,如果就在家门口上初中,能省下一大笔钱,老公觉得自己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决定就在家门口上算了。但小雅坚持要把孩子送去市区中学,并拿出一张存折,里面有十几万,这些都是她精打细算过日子省下的,孩子只要成绩好,将来上市区的高中都没问题。



她说,市区初中虽然花费高,但教学质量比家门口的初中好得多,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前途比什么都强。

根据现实情况,小雅的精打细算并没有降低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反而在关键时刻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她很清楚哪些东西对生活产生实际意义,哪些东西不过是虚荣心的体现而已。

4不为虚荣买单

现在,全社会都在鼓吹要提前消费、要高消费,新上季的衣服,买;新上映的电影,看;新开的馆子,吃......仿佛不花钱就对不起自己来人间走一趟。

甚至很多名人都在说,年轻人要存本事,存人脉,不要存钱。勤俭节约这样的传统美德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人们不屑一顾的土包子行为。



买房按揭、买车分期付款、买个LV也可以分期付款,哪怕你一月挣3000,一样可以用得起价值3万的包,背出去,谁能看出是分期付款,哪怕在家吃土别人也看不见,反正背出去有面子。

花钱花得心安理得,欠账欠得光明正大,月月挣钱月月光,却感受不到这种状态下暗藏的危机。

岁月静好、收入稳定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存款的重要性,可是一个疾病、一次失业、一场意外都能让一个小康家庭瞬间回到解放前。

有钱时,不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一味花花花,万一将来遇到困难了呢?作为普通人,我们不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不为虚荣买单,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把所挣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值得的地方,让充足的存款增加我们未来生活的容错率,过高性价比的生活可能比一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