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坦桑尼亚大使出席南共体卫生部长特别会议并致辞

3月9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简称“南共体”)卫生部长特别会议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行。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应邀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全面介绍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成效和经验,强调中非应本着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精神,携手同心、精诚合作,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致辞全文如下: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受邀参加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卫生部长特别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欢迎,对会议组织方坦桑尼亚政府和南共体秘书处表示赞赏。

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正如大家所知,前所未见的新型病毒肺炎突如其来,引发了一场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我的8万余名同胞不幸遭到感染,其中超过3000名更因此离开人世。现在,病毒仍在世界范围肆虐,已有101个国家出现疫情,中国以外已报告近25000例确诊病例,累计死亡近500例。非洲已有9国出现78例感染,病毒给南部非洲带来的威胁和风险正在上升。

在此背景下,南共体紧急召开这次卫生部长特别会议,共同商讨防范应对新冠肺炎的对策方案。中国人常说,“凡事预则立”,这次会议的召开十分及时、关系重大,将为南部非洲携手抵御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发挥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力地控制了局面、扭转了势头,推动疫情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截至3月8日,中国大陆新增确诊人数降至40人,较高峰期下降了98%以上,疫情重灾区湖北以外更连续两天实现本土病例“零增长”(新增7例均为输入型);治愈人数已超过5.8万人,治愈率超过70%;全国病例死亡率控制在3.9%左右,湖北以外的死亡率仅约为0.9%。这个局面来之不易,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和重大牺牲,也充分展现了我们的决心、勇气、智慧和担当。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魔,中国勇敢应对挑战。中国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指挥和全国性的动员,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不留死角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这是一种全社会、全领域、全链条、全民参与的防控策略,最核心的有这么几点:一是当机立断。我们史无前例地对拥有1100多万人口的疫区中心武汉市采取“封城”措施,并在全国所有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控制住病毒蔓延态势。二是刻不容缓。我们执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及时阻断病毒传播渠道。我们用一周时间完成病毒基因鉴定和测序,在武汉以每天增加3000个床位的速度向前推进,短时间内改造和新建了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完成了6万多张床位,并从全国紧急调集4万余名医务人员、运送6万多吨医疗和生活物资驰援湖北,逐步实现“医生、床位等病人”的医治条件。三是精准施策。我们根据疫情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及时完善防控策略,例如在一个多月内七次更新诊疗方案;将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对重症、轻症和疑似患者进行分类施治、分类隔离,收治率和治愈率显著提高,感染率和病亡率大幅下降。

在这里,我想特别赞扬我可爱的同胞——14亿中国人民。不管是身处一线的医务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是自发减少外出、居家隔离的普通人,还有为疫区捐款捐物的海外中国人,他们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高度自律和空前团结,让世界为之动容和点赞。

面对保卫世界的责任,中国尽显大国担当。中国始终将防止病毒向境外扩散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疫情暴发后随即取消所有出境旅游团组,在全国所有离境口岸实行体温检测,要求每个出境中国公民积极配合目的地国的检查措施,并自觉隔离两周时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些。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责任担当、中国人民的自觉自律,在中国疫情最严重时,非洲没有出现一例输入型病例;现在非洲已确诊的病例中,也没有一例来自中国。

中国重视外国政府对在华本国公民的关切,像保障本国公民一样关照在华外国人士,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在华留学生,努力让原籍国宽心,从而避免撤侨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当前,南共体成员国在湖北有近1500名留学生,其中四分之三在武汉。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中方不仅尽最大努力保障他们的健康,还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做了细致周到安排。这些孩子现在都很安全,迄今没有一人感染病毒,请大家放心。

面对全球共同的挑战,中国与世界携手合作。中国展现出最大的公开透明,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第一时间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每天通报疫情数据,积极配合世卫组织专家组到中国武汉等地考察。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因为中国共享了几万个病例信息,世界才能越来越清晰地掌握病毒传播的“图谱”。此外,在自身抗疫任务相当艰巨的情况下,中国还力所能及地向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国家,以及非洲等公共卫生体系较脆弱的地区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两天前,中国宣布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该组织开展应对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抗疫斗争。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广泛给予中国道义和物质支持,为中方战胜困难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力量。这其中不乏南部非洲国家的温暖和真情。所有南共体友好国家(15国)领导人和南共体执行秘书都向中国领导人致函表达诚挚慰问和支持,一些国家还向中方捐赠了资金和口罩等医用物资。我们常说,“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你们让中国再次真切感受到这句话的真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兄弟的南部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

医疗卫生合作一直是中非合作的传统领域和突出亮点。特别是当非洲面临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时,中方从不袖手旁观。2014年埃博拉在西非暴发,很多国家选择撤走侨民和机构,但中国却当起了“逆行者”,向疫区三国派出了上千名医护人员,并分四批提供7.5亿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2018年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中国第一时间向刚果(金)等国家提供了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及时向非洲疾控中心提供核酸检测试剂,支持非洲加强预警、培训人员的努力;中国驻非洲各国大使与驻在国政府密切沟通,分享中国防控经验。

当前,新冠肺炎在中国以外呈现出多国蔓延,加速扩散的趋势,发现感染的非洲国家和病例数量正在不断增加。面对病毒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也是我们今天聚在这里的原因和目的。为此,我呼吁中国同非洲本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携手同心,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信心与冷静。中国的抗疫成效和经验已证明,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我们以高度责任感、理性态度和科学手段,积极制定防控方案,大力向民众普及防控常识,重点加强入境管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辨认、追踪感染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及时阻断传播渠道,就完全可以控制病毒扩散甚至将病毒挡在国门之外。

二是加强交流与合作。世界范围內的信息共享、协调合作对遏制疫情扩散十分关键。我们应公开、透明、及时地向世卫组织等通报情况,并同世界各国加强防止病毒跨境传播的合作。中方愿积极同非洲国家分享抗疫信息和经验,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非方防御和遏制疫情提供支持,包括提供更多检测试剂和医疗物资,适时召开专门面向非洲国家的视频会议等。

三是抵制谣言与歧视。伴随病毒而来的,还有政治病毒、信息病毒、人性病毒,这些人造病毒有时比病毒本身更可怕。在这个困难时刻,我们应加强团结、相信科学,共同与散布恐慌的谣言作斗争,与基于种族和国别的歧视作斗争,与借疫情打压和污名化他国的行径作斗争。

女士们、先生们,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了国际社会加强公共卫生合作的紧迫性。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每个人都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士。中国将继续坚定必胜信念,同包括非洲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精诚合作,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为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

权威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