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一位检察干警的抗疫日志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疫情期间,我院干警袁伟杰所在小区因有人被确诊患有新冠肺炎,全体住户被隔离观察。居家隔离期间,袁伟杰用笔记录下这沉甸甸的一个月。在这漫漫的黑暗里,或许有焦虑、有不安,但信念就像永恒辉煌的明星,给予我们方向和力量。

袁伟杰,楼区检察院一名80后检察官。2015年进入楼区检察院工作至今,现任岳阳楼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科副科长,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写作。

大家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吧!

一位检察干警的疫情回忆

欢乐喜庆的春节到了

春节放假前,与其他办案人一样,我检查了办案系统内的案子,算好时间节点,防止超期,哪些需要提前办手续,哪些还可以等一等。走的那天,我把抽屉里一个有些发焉了的苹果扔了,带走躺了很久未读的书,拔掉插头,忍不住再回头看看这已经坐了几年的位置,还有清理好的桌子,柜子里的一摞摞案卷,窗外从未变化的过的景观……不知为何有一丝丝陌生的味道。

春节七天长假,可以跟女儿腻在一起,陪她疯闹,她最爱举高高,可她真的太重了;可以吃心心念念很久了的爸妈做的饭菜,馋小时候的味道;可以把晾了很久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读完;还有是枝裕和的电影,淡淡的悲伤,把沉重生活嵌入日常,用孩子的敏感和轻盈去诠释和消解生命的苦难……

肺炎?我们不怕

其实一月初开始,就多次注意到武汉不明肺炎的报道,后来专家又说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身边的人都以为只是局部爆发的类似流感的疾病,没有人在意,都够不上人们的谈资。

一月下旬,情况突然严峻起来。每天确诊的肺炎病例开始大幅增加,政府部门和专家也开始告诫该病毒存在高度传染性。大家小心谨慎起来,戴上口罩。那天早上,看到武汉封城的决定,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自己把微博刷了一遍又一遍,看到了大量救助消息、各方观点、各种真相,各种悲喜剧。

随即,我们小区微信群里也发布了应措施,只留下一个车辆通道和人行通道,进出都需要测量体温,车内外消毒,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难免有人与物业发生争执,已经习惯了自由的人们还不习惯这种管制措施。人人都带着各式各样的口罩,仅漏出的眼睛看不到类似惶恐的表情,更多的是平静。在“日常”面前,人人都显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疫情期间,科里来了一批涉疫“口罩诈骗案”,看着同事们穿着厚重的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白手套提审的照片,觉得他挺酷。他们也像前线的医生,为疫情防控工作做着贡献,展现着检察力量。

1月31日早上,女儿去了外婆家。晚上我重看了《Hello!树先生》。刘瑜说,一个人因为无法忍受生活中的尴尬,所以一疯了之。“树先生”从精神上打败了这套世俗社会规则,做了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国王。我觉得,像我这样尽情放纵着自己清醒的人,没法疯,日常的美让我应接不暇,哪怕疫情肆虐。

度过这前所未有的加长版春节假期后,我赶到单位把快到期的案子做了处理。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上班除了办案本身,还多了许多的程序:量体温、消毒、单独就餐,通过微信研究案件,需外出的工作暂时放下,这是一种不同的工作节奏,但也都似乎得心应手。而且,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戴口罩的他和她,从他们眼尾纹,我知道他们在对我微笑,一种默契,也是一种小小的温暖。

“蒸着包子、和着面”战胜疫情

2月10日晚上,小区微信群忽然里传来消息,我们这栋有人被确诊,单元楼立即被封闭,禁止所有人员进出。很多人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不敢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接着,群里有人发消息说,车库电梯口的门为啥锁了,在关门的前一秒,他没来得及回家;有人埋怨物业未及时发布隔离消息,绞尽脑汁回忆是否认识那人,是否曾跟他同乘电梯;有人咨询出入问题,生活物资如何购买,甚至垃圾如何收拾……当不幸真的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我们总是哀怨为什么倒霉的是我呢。上帝就像一个顽皮的儿童,当他想推倒自己的积木时,可管不了会砸到谁,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偶然性”。

很快,大家平静地接受了必须被隔离在家14天的事实。如果谁还有什么担心,大家都会觉得他矫情了,因为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必须接受这种日常的破裂。

不过,大家的心并没有随封闭、隔离而上锁,平时几乎没人说话的楼栋单元微信群变得异常活跃。大家聊病情和家常,分享厨房美食,互通消毒物资,转发相关疫情消息。被@最多就是物资配送员了,他胖胖的,我们亲切的称他“胖老弟”,每天数趟,风尘仆仆,拖着小车哐啷哐啷,把大家从网上订购的生活物资帮忙送到每户门口,让后再@该户主,告知“货已送达”。大家连声说谢谢,内心温暖。

中午时分,楼上楼下都会准时传来砧板剁肉的哒哒哒声,飘来饭菜的香味,从未中断过。这生活的惯性真强大,或者说人可能天生就有“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的本能。当然,也不是没有无聊,可大家的消解能力也很厉害,那就是变着法子做吃的。群里有人做包子、蛋糕、腊肠蒸饭……

疫情还在持续,确诊的数量也不断升高,各种新闻、事情层出不穷。有感人的,有悲伤的,也有令人愤怒的,根本来不及消化和反思,它们就这样迅速划过大脑。但我们需要总结和反思,纪念逝者,抚慰受伤的灵魂,让错误不再发生。

但是,疫情终究会得到控制。现在大家都忘了已经有多少天是零确诊了,尽管武汉的疫情还是让人揪心不已。佐西马长老的告诫,“一旦您惊恐地发现,尽管您做了一切努力,您非但没有向目标靠近,反而像是离得更远了,恰恰在那个时刻,我可以向您预言,您将一下子达到目的,您将在上方看到上帝的神奇力量,一直在冥冥之中指导您的行动。”(《卡拉马佐夫兄弟》)

太阳依旧照常升起

多希望武汉的医护、社工、病人们有无穷的能量,不等他们反映过来,已经打败了病毒,迎来了胜利和掌声。我们都欠他们一句感谢、一个拥抱。

而我们普通人呢?我相信日常的力量和生活的惯性。大家很快就会淹没在琐碎的工作中,逛街、吃饭、购物,烦恼、快乐、郁闷、惶惑……

14天后,我又回到熟悉的办公室,打开电脑,翻开卷宗,试图把握好每一份证据,写好每一份文书,尝试让正义在每个具体的案件中得到实现。这是你我不起眼的日常工作,但也是你我的贡献。也许,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日常”,才构筑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