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必得——完美的“生命线”自查

今天和肾友们聊聊老问题——内瘘自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治疗中最重要的血管通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肾友的“生命线”,可想而知它对于肾友的重要性。

患者通过自我检查内瘘状态,对于早期发现内瘘并发症至关重要,做到早期发现,尽早干预,有时可以挽救“生命线”。

经典的“视”、“触”、“听”,永远保鲜。此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一、

1. 内瘘侧皮肤是否清洁?

2. 内瘘肢体有无水肿?

3. 与对侧肢体相比,观察远端皮肤或者甲床的颜色是否一致?

4. 内瘘侧皮肤有无破溃、结痂?有无异常分泌物(注意颜色及量)

5. 内瘘侧皮肤有无红肿热痛?

6. 内瘘穿刺部位有无血肿?皮下淤青?

二、

1. 内瘘静脉是否存在搏动?

2. 触摸内瘘震颤,与前一次对比震颤强度。非透析日,每天至少2次;透析日,若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透析后需严密监测震颤情况,可以每1-2小时触摸内瘘1次,还需要监测血压,尽早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就医。

三、

建议血液透析患者家中常备听诊器。听内瘘杂音,是否存在声音不同?检查频率同震颤,一旦发现杂音性质改变,及时就医。

四、上臂抬举:

抬高内瘘手臂,如血管塌陷,说明内瘘无狭窄。当然单一的实验,不能完全解释狭窄问题。


医护患心连心

作为医生,管理好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是大学问;对于肾透析的医生来说,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为即将进入透析阶段的患者设计并搭建完美的动静脉内瘘更显无微不至,更显智慧。

作为透析护士,通过合理的计划穿刺,合理利用血管,有效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寿命,更显肾友守护者的精髓。

作为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内瘘的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尽快就医,确保内瘘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医护患,在透析室关系尤为密切,需要共同关注,共同维护“生命线”。

:发挥每个角色的主观能动性,关注肾友血管通路,做好自我居家管理,共同为“生命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