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的明星躺在錢上笑,腦癱外賣員為5塊錢哭

出國避難,回國撈財。


既然都可以喜歡這樣的明星,為什麼不能接受殘障外賣小哥?

他被罵了,被質疑炒作。

身高1米88,劍眉星目,眉眼酷似金城武。


唯一不足的是,口齒不清。

後來才知道,這是位腦癱患者。

叫阿龍。

曾因為5塊錢差點丟了工作。

1月時,又因錯過人臉認證,阿龍被平臺封號。

可是他卻沒有抱怨,反而笑得靦腆又真誠。

當好心人特地捐款時,他堅決不收。

擲地有聲地說了七個字:

憑自己努力賺錢。


阿龍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尊重他們的人格,也是一種更大的善意。

但,蜂擁而至的敵意不曾減少半分。

1.為什麼看不起我?

2019年7月,阿龍註冊成為一名外賣騎手。

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

家人聽說他要當騎手,都強烈反對。

說到底還是安全問題。

外賣騎手每天高速穿行在街巷,阿龍能行嗎?

但他鐵了心要出去賺錢,還放出狠話。

“不出去只有等死,不如讓我出去闖一闖。”


阿龍不願意讓自己的人生屈服在一場疾病下。

對於生命,他有更勇敢的活法。

剛當上騎手,對路況不熟,烈日炎炎下走過很多彎路。

但第一個月,他賺了2000塊錢。


阿龍一直對自力更生很驕傲,說到這裡時,他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幾千塊錢在小縣城裡也是份不錯的收入。

可後面接踵而至的差評、賠償,也帶給阿龍更多無端的委屈。

有一回,阿龍冒著大雨給顧客送餐。

雨天路滑,他還摔了一跤,磕到了腳。

由於晚到幾分鐘,顧客十分不滿,直接讓他賠錢。

阿龍表達有障礙。

他不能清晰地解釋雨天路滑,不能解釋自己還摔了一跤。

更不能說些其他好話,請求對方諒解。

最後,只能好脾氣地賠付了18塊錢。

而送一單隻能賺5元。


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阿龍在送餐時,幾乎不與顧客交流。

有一次,顧客問他問題。

阿龍迫不得已回答對方,卻只能說得磕磕巴巴。

顧客不耐煩地說:

“你這樣的人,還要來送外賣。”

轉頭就給了他差評,原因是“形象不好”。

成為殘障人士,本就足夠不幸了。

為什麼連存在都要被人嫌棄?

憑什麼努力生活,還要被人看不起?

這種不能解釋的委屈,他都默默吞下。

歧視、誤解、賠付,這些惡意中傷,我們很難通過他的笑臉去揣摩到。

阿龍似乎不會抱怨更多,他只會疑惑地問:

“大家都是工作,對不對?”

為什麼要看不起他?

2.自食其力的人,最帥!

阿龍剛出生時,發燒引起一場大病。

家裡為了給他看病,花光了積蓄,還欠下許多外債。

幸而阿龍保住了生命。

但也留下了永久的殘疾。

為了讓一家人早點過上好日子,父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阿龍就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

轉眼間,已到而立之年。

身邊的同學結婚生子,而阿龍連一份正經的工作都沒有。

還在靠家人養活著,這讓他心裡憋著一股勁兒。

自從做了騎手,終於實現了自力更生。

也交到很多的朋友,阿龍逐漸變得自信起來。

他在視頻裡總是滿面笑容,那是能自給自足後,打心眼裡流露的快樂。


最多的一次,他領了4000元工資。

於是,歡天喜地地給爸爸換了手機,又給媽媽、爺爺、奶奶各添置了一身新衣服。

阿龍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證明,他可以獨立。

就像網友們說的:自食其力的人,最帥!


我們順理成章就能畢業找工作,可阿龍卻要努力十幾年。

如今,阿龍火了,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電話,擠佔了他的工作時間。

原本只想努力工作、減輕爸媽負擔的阿龍,又變得手足無措。


他不需要出名,不需要讚頌。

更不想成為有人嘴裡的炒作生意。

他要的,只是那一份尊重。

每送一份餐,收到一聲平等的“謝謝”。

少點惡意的差評,多些溫暖的支持。

也建議外賣平臺,在特殊人士送餐延遲時,能設置顯著的提醒。

及時告知用戶,騎手是特殊人士,請多諒解。

我相信,在知情的前提下,大部分用戶都會報以善意。

社會環境寬容了,更多特殊人士才有參與就業的勇氣。

不再怕被人看不起,也能更有尊嚴地生活。


3.把他們當人看

普通人的生活都是負重前行,殘障人士更是背水一戰。

40歲的楊蕾是單親母親,也是位聾啞殘障人士。

既聽不見,也說不出,交流只能憑藉手語。

但堅韌的她,打了兩份工。

除了做裝修設計,每天上班前、下班後,她仍兼職送外賣。


頂著晨起的朝陽,迎著晚歸的路燈,她奔走在送餐的路上。

每天額外工作的6個小時,加起來每月能多賺一千多塊錢。

這樣就能讓讀初二的女兒午餐多加一份葷菜。

在最敏感的年紀,不因為家庭貧困而蒙受自卑。


而為了這一千多塊錢,楊蕾也遇上很多困難。

刁難的客戶,複雜的交通,糟糕的天氣。

最大的障礙仍是交流。

有時候顧客給她打電話,可是她聽不見,也說不了。

只能匆忙掛掉電話,給對方發短信,請求諒解。

她曾打著手語說:

“我也很希望聽障人士當外賣騎手後,可以讓社會更加理解我們。”

他們想要正常人一樣生活,而非在歧視的眼神下卑微生活。


東北人韓耀山,一樣有肢體殘疾。

他的左腿因小兒麻痺症落,行走不便。

可即便如此,5年前,他漂到青島打工,想多掙點退休金。

找了很多工作都被辭退,一直很不順利。

直到經人介紹,當上了外賣騎手。

一部手機,一臺電動車,韓耀山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

剛開始跑單,人生地不熟,加上腿腳不靈便,他速度很慢。

“其它騎手一個小時送四五單,我只能送一單。”

碰到沒有電梯的顧客,他硬是扶著欄杆,拖著左腿一級一級臺階往上爬。

常常累得氣喘吁吁,手掌也磨出水泡。

別人兩三分鐘樓上樓下跑一個來回,他要五六分鐘。


可是韓耀山卻不願放棄。

春節期間騎手少,能賺更多,

於是他一連好幾年都不回家過年。


2016年春節,他爬到6樓派送當天的最後一單。

顧客一開門就對他說“謝謝”,還拿出5塊錢,非要感謝他。

韓耀山婉拒了,顧客硬是追著一直到樓下。

那天雪夜,一把年紀的韓耀山站在原地,眼裡噙滿感動的眼淚。

“我那時候心裡特別溫暖。”

微不足道的5塊錢背後,是韓耀山最渴望得到的尊嚴。

所以,他哭了。


有時候,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面通過自食其力豎起的精神旗幟。

在你眼來那一份普通不過的餐食,撐起了他們能驕傲生活的資本。

事實上,很多殘障人士足夠有能力參與工作。

卻囿於企業歧視、同事歧視、客戶歧視等等,無法邁出這一步。

歧視,是他們融入社會最大的障礙。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弱者的一方,歧視是最狹隘的做法。

地鐵站裡回收塑料瓶的跛腳老爺爺,路邊擺攤賣鞋墊的聽障阿姨。

一隻袖管空空卻穿過大雨,來送餐的外賣大叔。

他們不比健康人差一分一毫。

一不偷,二不搶,本本分分,認真賺錢,

我們,沒有資格嘲笑努力生活的他們!

他們也比任何人的心理都要柔軟、善良。

我們又憑什麼擠兌、看不起人家?

今天的掌聲留給他們。

請這個社會,多一些善意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