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局长便血2年当“痔疮”——医生痛惜:耽搁太久了..

初见李阿姨是在一个家庭聚会上。

前几天的一个周末,我去大姨家串门,正好碰上大姨的同学来访。

她笑盈盈地和我打招呼,虽然和我大姨一样都50岁了,她却看起来非常年轻,像40来岁的样子,白皙的 皮肤,秀美的大眼睛,得体的穿戴,谈吐温文尔雅,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学老师。

大姨让我喊她李阿姨,说是我们临近市的一个局长,今年刚满49岁,今年刚被提升为正处级干部。今天来吉林开会,顺便拜访下老同学。

席间,李阿姨问我在哪里上班,我告诉她,我在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中心,跟着王宏光教授做助手。

她说,我听说过王教授,是全国劳模,著名的大医生啊。

我有痔疮,大便也经常不正常,偶尔还腹痛。能不能让教授给我看看?

我说:肯定行。都有啥症状?多长时间了?

李阿姨说:有两三年了吧?症状也不明显。就是手纸上有时候带一点点血,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也不疼。就是大便不太正常,排便有时候干,有时候腹泻。

这几年体检也没发现其他异常。

我安慰她说:看样子应该是痔疮吧。那就明天让我们主任看看吧。

第二天一早,李阿姨如约来到了我们消化中心,王主任听完自诉后,说先做个指诊吧。然后他亲自为李阿姨做了肛门自诊。

我在旁边,清楚地看到手套上有血迹。

但王主任神色自若,轻描淡写地说:“李处长,恐怕您需要再做个肠镜看看。您的直肠可长了个息肉,我们需要看的更清楚些,还可能要取一点肉来化验。”

李阿姨答应了,我就赶紧帮拉伊准备肠道和相关准备工作。

下午2点,在李阿姨在经历了七八次腹泻后,大便终于达到了清亮的标准,

在她的要求下,还是王宏光教授亲自为她检查肠镜。

王教授娴熟地到达回盲部,然后仔细地退镜观察,在距肛门65cm除发现了一枚0.4x0.6cm大小的息肉,并直接电凝切除;

在直肠肛管移行部在齿状线上方,一个约1.5x1.2cm大小占位性的病灶面赫然出现在视野中,其表面成结节状、中央凹陷、质脆、易出血,看样子不是好东西!


王教授告诉我:

你李阿姨的“痔疮”,肯定不是痔疮,上午指检就能摸出来。她如果在2年前做个肠镜,哪怕就是一个简单的指检,就能发现,就不至于当成痔疮了。

看样子,已经癌变了。先去个活检,然后请肛肠科和外科的专家会诊一下,看能否保住肛门。

肠镜检查结束后,王教授和其他科室的几个专家,经过详细会诊评估,建议外科治疗,一致认为该患者不能保肛,只能造瘘治疗(就是吊个粪袋子),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

当时,我没有把专家们的意见告诉李阿姨,我不知道她能否一下子接受这个现实,毕竟,她今年刚刚提拔为正处级干部,事业上正是蒸蒸日上的黄金时期。。。。

为此,王宏光教授提醒大家:

第一,千万不能随便把肛门出血当成痔疮,超过90%的直肠癌,在初期会被自己活着医生误认为是痔疮,结果很多人本来可以早期发现的拖成了中晚期;

第二,一旦出现持续大便异常,便血、腹痛,等信号,要首先做一个简单的指检,最好做一个肠镜。

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手指伸进肛门进行检查,可以发现80%的痔疮癌;

当然,最好的检查还是结肠镜,它几乎能发现99%的早期结直肠癌。


那么,究竟啥样的便血是直肠癌?它和痔疮有怎样的区别呢?

王宏光教授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区别:

1、首先是年龄。

痔疮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直肠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因为直肠癌和其他癌症一样,它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虽然现在有成年轻化的趋势,但大部分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才会发生!

2、其次是便中的血液。

痔疮患者的大便有血,是因排便时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落下来,因此血液不会与粪便混合,它的血液是鲜红色的,而且不会有黏液存在。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混有血液、黏液和浓液,而且一般颜色也要比痔疮的血液的颜色要深一点!

3、再者是排便的次数。

直肠癌患者的大便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的次数会增多,而痔疮并不会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此外,腹泻的患者,每天都会排便很多次,如果用药后腹泻仍不能减轻,也应该特别留意。

4、最后,要留意声音。

当直肠癌造成肠梗阻时,腹部会膨胀,肠中会有声音发出,肠鸣音亢进。

当然,只凭这些症状只能是让大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旦发现这样的症状,就要去医院进行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查才行!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做一次肠镜

数据表明,45 岁开始筛查可以延长寿命、降低癌症死亡率,为此,建议平均风险人群应在 40-45岁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

虽然结直肠癌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死于结肠镜检查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建议 76~85 岁人群应根据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筛查;

85 岁以上应停止筛查。

建议结直肠癌罹患风险较高的患者更早、更频繁的进行筛查——如果有一级亲属在 60 岁前罹患结直肠癌,则建议其 35-40 岁时开始进行结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