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当年被逼着弹琴背诗的孩子,现在过得很好

放下手机,招呼和小朋友嬉戏打闹的学生,“练完这个指法,我们就下课。”小女孩闻言,乖乖的坐过来。

现在的我是某艺术培训机构的古筝老师,非专业兼职,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

童年的印记终归被时光冲淡,对我这种忘性极大的人来说,更是如刹那光芒。唯有一些记忆是抹不掉的。

从六岁开始,我很少有写完作业下楼和小朋友嬉闹的机会,因为我要练古筝。

母亲有个多年未实现的音乐梦,她小时候参加合唱团,同学中有会拉手风琴的,站在台上为大家伴奏,惹人注意。

“那时我决定一定要学一种乐器,如果我学不了,就让我孩子学。”母亲说。

我理解她的憧憬和期待,也就间接接受了她日后对我极其严格的鞭策和一个有些无趣的童年。

在八级之前,教我的老师是并不精修于古筝,要求相对宽松。母亲就成了督促的执行人,每天必须练够一个小时,周末翻三倍。这对于正处于好动时期的孩子来说是种煎熬,在多次劝说无果后,母亲祭出不二法宝——打。

逃练习,打。

不好好练,打。

一个指法练错,打。

……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四级考试之前,由于那一曲高山流水的“流水篇”总是练不好——也许是我不想练。母亲气上头,冲进厨房拿了一把剪刀。

我永远,永远也不会忘了那首曲子,以及那种尖锐铁器抵在后背的感觉。

因为我怕。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练琴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走神开小差,会想到半夜偷偷看的一个鬼片,里面有个藏在门框上的打篮球的鬼,只有你倒立的时候才会看到他。(不然怎么说孩童的想象力就是丰富呢。这个脑洞搁现在的我是想不出来的,哈。)

于是每次母亲的责骂声在耳边炸起,我就感觉那个呆在门框上的鬼向我嘿嘿地笑。我回头看向母亲,有点悲伤。

她是不会明白我看到了什么的,否则她会骂我又胡思乱想。

一日复一日,八级艰难的爬上去了。老师在这时觉得力不从心,逐把我推荐给从事古筝教学二十多年的老师。

这个老师姓姜,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厉害到当我考十级的时候,推门而入,发现她端坐在评委席正中央。这些都是后话了。

从师三年,正好赶上小升初。而我半路才转投她门下,从指法到演奏方式,都要改。

身累是其次,心累才是最难受的。

每一次的否定,每一次的训斥,都足以让我产生“前几年是不是白学了”的念头,沮丧和不甘一起袭来,暗暗的蹂躏着内心。

母亲这时反倒温和了许多,被骂以后,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也许她也觉得我被老师骂得太狠了,再伤口撒盐,未免说不过去。

更关键的是,一节不到一个小时的课,收费两百,每周一次。母亲肉疼,我心疼。

连我自己也没发觉,那颗名为要强的种子已经暗埋于心。这也促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使再不喜欢的事情,也努力做好,我不要落于人后。

直到我长大以后,母亲无意中说了实话:“小时候看你趴在窗台上,眼巴巴地看着底下小朋友玩,还是挺心疼的。”

我茫然的回忆:有么?

……

小说里描写的纤纤玉指,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意境美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一日复一日的把僵硬的手指反复打磨,直到每一个指法都趋向纯熟;一日复一日的练习基本功,直到每一个弦音都趋向饱满。

这个过程很慢很枯燥,功夫却要下得深。老师素来严格,三天不练便能听出生涩。小竹竿在空气中咻咻的划过,听得心惊。

别跟我说什么快乐学习,这世上也许什么都是虚假的,唯有痛苦是真实的。

唯有痛苦才是真实的。

后来看《爆裂鼓手》,弗莱彻的魔鬼指导残酷暴虐,安德鲁发疯的练习,手指鲜血淋漓却死不放弃。评论有人说,如果我有这个魔鬼老师,我一定好好珍惜。

才不呢。有些人和魔鬼做交易,是因为他敢失去,而大多数人是不敢的。比如,你愿意拿童年一半的美好时光去学习一样日后可能用不到的东西么?你愿意承受付出很久却见不到丁点长进的失望么?你愿意在其他人嬉戏打闹的时候枯燥的守着乐器么?

光辉之所以光辉,是因为它难以得到。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绝对公平的,没有任何幸运的成分。

幸运的是,小学毕业我顺利拿到十级证书,由于不走专业的缘故,练习生涯到此为止。

六年后,备战艺考的我在一所学校的面试上,作为加分项目演奏《西域随想》。难度系数较高,我拿不准是否打动了评委。但那一年,这所学校却实是我唯一通过的。

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翻来覆去的想了很久,最后跟我妈说,谢谢你当年逼我。

我妈哭了。

真的,你所有的痛苦,都是真实的。

就算我剪了头发,改走中性风格,依然会有人跟我说,你是学过乐器的,你身上有那种气质。

就算我因为长期不练手指生疏,辩音能力下降,可是当我心血来潮跟着学长学吉他,他会跟我说,你的节奏感比其他人都要强,你是不是学过钢琴?

当同学都在为了一小时十块钱的兼职跑来跑去,我凭着多年的积累,谋得琴行的生计,不到不到三小时一百多,恰似我当年在老师那里的感觉。

小时候学的东西最终给我的生活带来丝丝缕缕的改变,时间流转也不曾消退。

时至今日,我不能说喜欢古筝,毕竟能坚持下来大半靠的是心里暗搓搓的倔强和不甘。可是我又不想忘了它,若是就这么简单的忘了,怕是对不起我小时候挨的揍。

不管怎样,那个当年被逼着学琴背诗的孩子,她已经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付出都有被回报的那一天,很多只是时候未到,静静等待就好。

那个当年被逼着学琴背诗的孩子,现在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