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抗疫物资中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贵州装备制造业为医用防护服生产奋力攻坚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石琳婕)“生产医用防护服,不就是裁剪之后做一件衣服嘛,不应该困难呀?”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刻,面对医用防护服等各类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网友纷纷发出疑问。

  殊不知,医用防护服要达到防护效果,需要经过层层工序和一系列技术手段。尤其在医用防护服裁剪缝制、成衣无菌处理等十多道工序中,衣袖、腰身等所有经过缝合的地方,都需要经过压条机进行热胶条密封处理。

  “对贵州乃至全国来说,制约医用防护服生产保供的最大瓶颈就是压条机。”3月7日,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黎明杰介绍,为快速实现贵州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批量生产,经省工信厅统筹安排,由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牵头完成省内压条机研制生产和抢修工作。

  面对这一难题,贵州企业广聚力、广集智,以战时急行军的坚韧意志和不胜不休的顽强姿态,以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工作作风,全力抢抓医疗物资保供,在“贵州速度”中彰显着“新时代贵州精神”。

  “就是不睡觉也要啃下这个‘硬骨头’”

  黎明杰接到指令,第一时间组织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安吉华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召开会议,形成“一手抓抢修、一手抓研制”的两支攻坚队伍,力争用最短时间取得最大成效。

  “贵州之前没有企业生产防护服,更没有压条机,经过协调从外省紧急调来的10多台旧设备也残缺不全,根本无法使用。”2月12日,刚接到任务,贵州安吉华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伯礼就立即带领工程师赶赴压条机修复一线,可刚一到现场,他傻眼了,“在一片空旷的水泥地上,搭建起的一个临时厂房,里面散放着几台破损的压条机,故障率远比想象的要大,大部分设备已达到50%的功能缺失。并且在这个简陋的厂房里,没有操作台、没有工具,甚至连休息的凳子都是用废弃泡沫随意堆砌而成的。”

  面对超乎自己想像的修复困难,林伯礼下定决心:“就是不睡觉也要拿下这个‘硬骨头’。”

  设备损坏?那就诊断分析,重新调试、测试;部件缺失?那就从测绘开始,重新设计、备料、加工、生产、装配。

  第二天,急需备件测绘图纸一出来,安吉华元公司便立即组织生产,零件事业部和非标事业部紧密配合,加班加点地干,“尽快修复设备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安吉华元技术人员正在维复破损压条机

  “检测加热系统,成功恢复!”“检测剪刀系统,恢复!”“动力系统,恢复!”“实物操作,生产无误!”……2月13日傍晚,安吉华元维修部经理王平带领机械工程师周文军、电气工程师龙真、维修员蒋良政和陈芳等人组成的技术团队,成功将残缺设备中的两台功能修复并实验通过。

  与此同时,由安吉华元已复工的全部技术人员成立的核心技术团队,每天从早上7点忙活到晚上10点,全力抢抓修复设备工作。“所有设备修复后,我们不仅要检测功能,还要现场进行实物加工,最后通过生产方的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后,才算合格。”林伯礼说,要使设备功能百分百恢复,任务量和困难确实不小,但要确保防护服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那就是没日没夜、加班加点都得做。

  在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的统一调度下,安吉华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及时解决了贵州防护服生产的燃眉之急。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修复13台压条机,并全部交付投入医用防护服生产。

  “用苦干实干彰显贵航人的担当”

  生产加工一台防护服压条机,需要零件多达300多个。在没有图纸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要求企业转型生产,难度之大,困难之多,无法想象。

  就在多家企业纷纷婉言谢绝,防护服压条机的研发生产陷入一筹莫展之际,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海斌站了出来:“给我们7天时间,我们来做!”

对防护服压条机进行调试

  2月14日,唐海斌成立“一把手工程”的技术突击小组,由贵航股份带队,万江机电总牵头,华阳电器、红阳密封件等单位协助,全力投入防护服压条机的研发生产中。

  从未生产过,出图难?技术突击小组立即前往使用单位协调,将防护服压条机样机运回研究,分析原理、检测性能,迅速出图;部分零件没办法自行加工?华阳电器、红阳密封件等兄弟单位立即紧密衔接,保障配套工作有序开展。时间紧,任务重?“自愿加班加点,坚决按计划完成任务。”

  “单独左脚踏脚踏板,就要启动上轮下压动作,放开左脚,上轮需要抬起复位……”为使得压条机操作更为便捷,更快更好地帮助提高防护服的生产效率,技术小组对生产制作流程进行反复总结、反复对比测试后,自主研发出具有省时省力、操作便捷、质量稳定等特点的新操作系统,并在与用户多次沟通、试用调试后,将该新操作系统成功投入压条机的后期生产中。

贵州自主研发的防护服压条机

  与时间赛跑,披荆斩棘。随着机械、程序、操作确认等负责人的相继“点头”,2月21日,由航空工业贵航交办、航空工业万江牵头研制,航空工业红阳密封件、红阳机械、华阳电工、华阳电器等单位通力协作的第一批次5台防护服压条机,仅耗时7天,便顺利通过省工信厅、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专家组设备验收审核,圆满完成研制生产任务。

  2月28日夜,要求在3月1日前完成交付的全部50台防护服压条机,也比原计划提前两天完成任务。

  “战疫情、勇担当,哪里需要就顶上!”7天完成研制并交付5台压条机,15天圆满完成全部50台压条机生产任务。在这场跨界支援的战“疫”中,贵州航空人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属于他们的战“疫”研发实力和担当。

  目前,我省自主研发的压条机不仅投入到了省内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中,同时还销往了新疆等地,为全国战“疫”一线提供防护。

  随着一台台压条机的成功修复和成功研制投产,贵州大大小小医用防护服生产车间也底气十足开足马力。一件件贵州“本土造”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源源不断地生产下线并投入战“疫”。据省工信厅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贵州共累计生产医用防护服4.8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