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下的作文修改:赵树理教你改作文



世卫组织在内日瓦日前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中国上报的8万多例病例中,有70%已经康复出院。中国疫情正在结束。

这对世界,对国人,肯定是一个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校园里,小草开始发芽,鲜花即将盛开。步入久违的校园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孩子们在这个超长的寒假里,除了上网课、做作业,肯定还写了大量的习作。学习之余,是该拿出这些习作修改一下了。

有人说,作业这么多,习作也这么多,怎么改啊。



看看著名作家赵树理的故事,大家一定会受到很多启发。

赵树理,中国著名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文学流派的创始人。

1906年9月24日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历任教师、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等职。

赵树理一生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他的作品真实再现了中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生动活泼、趣味满满,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小二黑结婚》《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赵树理来到晋东南一个叫李家岭的山村体验生活。被安排在村东头一户姓李的农民家中。

这家的小李是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他看过不少赵树理的作品,对赵树理很崇拜。赵树理问他:“你也上了好几年学,怎么不学着写点文章?”

小李红着脸直摇头说:“写文章?我可不是那块料子。”

这天早饭后,赵树理帮小李去犁地。到了地里,小李指着南边一块早已犁好的地对他说:“那块地的女主人很苦,她男人早去世了。她上有体弱的婆婆,下有吃奶的孩子,日子很难过。我们几个小伙子就悄悄成立了一个义务帮耕队,昨晚偷着帮她耕了。今天早上你不是问我为什么两脚泥巴吗?就是给她家犁地了。今晚计划给村西刘大爷家耕,刘大爷是个军属,儿子在部队当兵。”



赵树理说:“义务帮耕队,这是一件好事呀,你收工后就写给我看看。”

小李问:“怎么写啊?”

赵树理说:“为什么成立这个帮耕队,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先按照顺序记下来就好。”

小李挠挠头皮说:“我怕写不好。”

赵树理说:“一定能写好,相信自己。”

晚上,小李真的把《义务帮耕队》的稿子写了出来。


赵树理仔细看了看,对小李说:“第一次写文章就写得这么好,不错。开头有点拖拉,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是帮耕,这个过程要写细致点。其他地方可以简略点。抽空你再改一改,明天拿给我看。”

第二天,小李把改了的稿子拿给赵树理看。赵树理说:“有进步了,有几个句子不顺,你自己读一读,找出来,还可以再改一遍,明天拿给我看。”

第三天,小李又把改过的稿子拿给赵树理,赵树理说:“又比上一次强多了。你再改一遍吧,耐心点,相信你会改得更好的。”

就这样,小李一直把搞子改了六遍。

第七天的早上,他把修改后的《义务帮耕队》又拿给赵树理看。赵树理看完笑笑说:“你很有耐心。这回好了,给你个地址,寄到报社去吧。”



半个月以后,小李写的《义务帮耕队》在报纸上发表了。

小李把报纸拿给赵树理看,问:“赵老师,你怎么不把创作成功的窍门直接告诉我,而只是让我耐心地修改呢?”

赵树理笑了,说:“孩子,‘耐心’和‘修改’就是我创作之所以受欢迎的窍门啊!”

从那以后,小李就按赵树理的“窍门”去创作,陆续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方圆老师说作文】

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艺术家之一。

赵树理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大学生读了不觉得简单,小学生读了也不觉得难。知识分子喜欢,基层农民也喜欢。真正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写的都是熟悉的事物。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其次,赵树理作品的优秀来自不厌其烦地修改。正如这个故事里赵树理所言,“修改”和“耐心”就是他取得创作成就的“窍门”。

大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都能一遍遍耐心修改,作为初学作文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细致、耐心修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