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古人的智慧,道理何在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出自《增广贤文》,有时候也有人说“虎毒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或者直接把原文意思全部改了,变成“虎毒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其实“虎毒犹可近,人毒不堪亲。”这样的说法也有道理,非常直白的意思,一读便知。而“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却有点出人意料了,为什么越熟的人,越不可亲近呢?

仔细揣摩这句话,里面的道理很深刻,大概就是“物极必反”吧,有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当好到“共穿一条裤子”的时候,就可能会闹矛盾了。因为关系太好,对对方的期待和要求肯定也高了,这样一旦对方让自己失望了,就可能恨意顿起。


“人熟不堪亲”这句话尤其适合朋友、同事、哥们、闺蜜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最容易从极其亲密、无话不谈走向形如陌路、不共戴天。所以古人拿“虎生尤可近”来衬托熟人之间关系的危险。其实虎生也是不可近的,但跟熟人比,好像老虎吃人的威胁不值一提。

古代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秦末的张耳和陈余。张耳和陈余是患难之交,二人都被秦朝通缉,在逃亡的过程里,张耳还曾救过陈余的性命。二人后来在赵国,被秦将章邯攻打,张耳被困巨鹿。这时,陈余正带着几万人驻扎在离巨鹿不远的地方,张耳几次派人催促陈余前来救援。


但陈余感觉自己兵太少,去了也是送死,不如等张耳死了,自己给他报仇,于是几个月按兵不动。最后,项羽破釜沉舟,打败了章邯,也顺便救了张耳。从此后张耳和陈余不共戴天。后来张耳投奔刘邦,刘邦也想招揽陈余,没想到陈余却说:先把张耳的头拿来。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虽然像张耳陈余这样最后走到互相要对方命的“熟人”很少,但熟人之间确实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最需要保持距离的就是“利益”,《增广贤文》里也有一句:“人亲财不亲,财利要分清。”这就是说关系亲密后,如果利益再交织一起,更容易闹出矛盾。

其实“人熟不堪亲”,跟人的嫉妒心也有关。可能越是熟人,越嫉妒你的一些优点。这就是嫉妒之心,熟人更甚于陌生人。比如你取得成就后,可能跟你熟的人会更加嫉妒,反而陌生人对你的成绩可以做到“不闻不问”。


清末时候,曾国藩每次立功,都要把官文的名字写在前面给朝廷汇报,虽然官文什么事不做,但他权力大,如果看曾国藩不顺眼,或者嫉妒曾国藩功劳大,就会在背后给他穿小鞋,所以曾国藩非常谨慎,深知水满则溢,不敢自己一个人居功,每次请功都要带着官文。

总之,古人说的:“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是经验总结,也不是说熟人不可亲近,但要拿捏分寸,该保持距离就保持一定距离,明白这些道理可以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