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女神”、“女王”的标签,堂堂正正做妇女


我们不该因性别而受到显性或隐性的对待,也不应该因性别而奢求额外的红利和优待。

——遇言姐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今年的3月8日天猫没有使用“女王节”这个标签,而是换成了中性低调的“3.8节”(然而,JD还是明晃晃的女神节)。


▲往年,天猫的广告是这样的

在明星代言人拍摄的宣传短片中,也不再提什么“女王节”、“女神节”,而是统一口径用了“3.8节”这个称谓。


不过呢,天猫虽然去掉了“女神”、“女王”的标签,但还是不情愿加上“妇女”这个法定字眼儿。

一些美妆广告页面仍然在暗戳戳使用“女生节”、“女神节”——也可能是去年的文案没改?

陈哲远在视频中说的是“3.8妇女节”,字幕忽略“妇女”,只写了“3.8节”,是嫌“妇女”两个字烫嘴吗?


此外,个别广告仍然不尽如人意。

比如这个“暖友进修班”的染发剂广告,鼓励女孩子靠换发色去惊艳前男友,读起来总觉得怪怪的。

也不是说它有什么大问题,就是价值观和视角比较low吧。


横比同为电商的亚马逊

亚马逊今天推出的庆祝主题是——偕DVF裹身裙设计师黛安-冯芙丝汀宝探讨every woman to be in charge(女性扛起责任)这一话题

在视频中,73岁的黛安这样说:

扛起责任是我们对自己的承诺,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继而,亚马逊介绍了一些女性图书作者和店铺主人,并链接了几样由黛安设计的,带有#incharge 字样的单品,以及,黛安推荐的女性作者所写的书籍


遇言姐觉得,同样是节日营销,亚马逊将价值取向和商业行为有机结合的做法,明显要高明得多



“堂堂正正做妇女,真好”

不过总的来说,今年,天猫的节奏已经比以往节制了许多(也可能是被疫情搞得没心思折腾了)。

豆瓣小组中也对妇女节得到正名感到欣慰。

大家纷纷感慨:

发声还是有用的。

堂堂正正做妇女,真好。

经过几年“女神”、“女生”、“女王”的闹闹哄哄带节奏,微博上的言论也开始回归理性。

打开微博热搜#三八妇女节#这个标签,发文都是酱紫的——

拒绝妇女一词的污名化,正视妇女节原本的定义;

庆幸不再推波女王节了,拒绝妇女节变成营销节;

科普国际妇女节的历史由来,不忘先辈为平权做出的努力;

还有,致敬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了不起的她”


两年前,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海霞

政协会议后的一番话被大家顶了上来。

她是这样说的——

现在有很多人把这个节叫做“女神节”,这个可以当做调侃。

我还是更喜欢三八妇女节的称号。

女神是别人附加给你的色彩,远不如奋斗得来的女性平等的地位让我更自豪更自信。


遇言姐说,这才是“妇女节”这个庄严节日应该具有的品格和高度啊。

不枉包括遇言姐在内的朋友们孜孜不倦地连续发声,抗议将为性别平权而设立的节日变成买买买的狂欢

阿里这样的大企业,原本在言论上应该特别谨慎,在价值观上应该站得比大众更高,最起码不要出现走偏、走歪的行为

作为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以前官微上写的那些什么“老板,来碗软饭”、“男人擦泪不刷卡,那是万恶的旧社会”这种低级段子炮制的消费主义鸡汤,与企业的体量和所承担的责任严重不符。


▲2016年的天猫微博文宣


何为真正的“女子力”?

遇言姐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不是翻旧账,而是想表扬一下天猫今年做出的改变

不过,我发现了一个蛮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天猫去年的妇女节文案,不少梗放到今年就已经翻车了

比如,这条鼓励在校女生“供养”爱豆的。

对比眼下,粉圈文化成为众矢之的,粉丝和爱豆之间的供养关系,已经不是上得了台面的好词。


还有这个由18位男明星加入的“女王守护星”计划

放到眼下就是“中国女孩不需要三尺键盘的云保护”


对比大家不久前

向二维偶像发出的现实108问,我们的社会敢不敢实实在在地协助女性打破界限,而不是让“守护”、“声援”仅仅停留在二次元

还有这则视频中,一个姑娘坐在挂着蒙娜丽莎画像的豪华房间里,配着马卡龙品尝一杯盛在精美茶具里的红糖水。

台词是:

“大姨妈来了,再小的事都要有仪式感。”


对比今年,护士提到生理期的镜头被电视台剪掉、女性卫生用品不在必需物资的名单中

我们并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喝糖水仪式,我们需要的是社会保证女性的基本尊严。

这有那些二维化的“女子力”,什么“能在菜市场走秀”、“能在美术馆打拳”、“能在童话城堡里唱摇滚”,莫名其妙、强凹姿态,既无诚意,也无意义。


▲在美术馆打拳、在菜市场走秀,叫打破界限?这是哪儿跟哪儿啊

对比今年,《人民日报》推出的一组以医护、警察、环卫、职员为代表的“战疫她力量”,这才叫妥妥的“女子力”啊。

再往前翻,2018年,天猫“女王节”则是推出了“直率黄”、“ 骄傲红”、“软萌粉”……各款“女子力”,并称上海的女性最具“女子力”,因为上海姑娘的购买热情全国第一


遇言姐只能说,这莫名其妙的马屁貌似比2016年天猫微博祭出的“没有一个姑娘因为买买买而贫穷,特别是好看的姑娘”进步了一点儿。

犹记那年在天猫“妇女能顶整片天,男人擦泪不刷卡”傲娇过后的一个月,161名裸贷女孩的信息流出

这些“能顶整片天”、“不因买买买而贫穷”的少女为了筹钱买服饰、手机、化妆品,不惜上传身份证和自wei照

这几年来,电商在大家的批评声中,从矮化、吹捧女性到开始克制自省,感谢众位敢于发声的姑娘们,是我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三八不是贬义词,妇女不是贬义词

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为了纪念女权运动而设立的节日,起于女性对于同工同酬、参政议政的诉求,迄今已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

1910年,社会主义国际在哥本哈根召开首届国际妇女会议,德国女性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倡议设定国际妇女节,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次年三月,在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士等国共有一百万人举行庆祝;

1924年,国民政府发表公告——“公启者,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日”。这是妇女节在中国的肇始


妇女节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节日

上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崛起,联合国于1975年正式承认妇女节的合法性,并且举行庆祝活动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3月8日,谷歌都会奉上相关主题的涂鸦



▲谷歌今天的涂鸦是用3D剪纸制作的各行各业的女性群像

妇女=Women,国际妇女节=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这是最为恰当、贴切、平等、严肃的翻译,毫无偏颇倾向,并且涵括了不同年龄与身份的女性。

除此之外,一切“女生”、“女神”、“女王”、“仙女”都是对女性一词的狭义化、刻板化、商业化

三八不是贬义词,妇女不是贬义词。

三八妇女节,是不分年龄、职业、收入、教育、阶层的,所有劳动妇女的节日;

其关心的是女性权益、是性别平等,不是如何让大家买买买,也不是

如何永保少女感

女性,不需要用力过猛的田园女权,不需要网络暖男们的云守护,只需要给我们平等的权益、义务,和尊重。

最后,遇言姐想说,女性主义者是多样的

作家阿迪契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我们都应该是女性主义者)中写道:

我爱文学和政治,我也爱口红和高跟鞋。


▲阿迪契代言了口红,参加过迪奥的活动

你既可以选择做一个穿红底鞋的女性主义者,你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拎环保袋的女性主义者

喝茶或是喝酒,结婚或是单身,生育或是丁克,居家或是在外,强势或是柔软,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样子。

我们不该因性别而受到显性或隐性的对待,也不应该因性别而奢求额外的红利和优待。

2020年,祝大家能真正作为女性而感到快乐。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