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政府取决于钱的来源途径

看了刘守刚的《中国财政史十六讲》这本书领悟到不少东西,对于收税,政府关心的是税收的多少,税收方法的难易度,收税时避免贪污问题。税收也不仅是一个单向的政府收税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向塑造政府的过程。说白了,有什么样的税收,就有什么样的政府。税收,不仅是一个全民该关心的话题,而且也是民间社会参与国家制度建设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先来看一个简单的道理,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到底有啥区别?

传统的农业社会,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土地。土地无法移动,也难以隐藏,民众逃避税收的可能性就很小。历代官僚都是以不让民众产生共愤的前提下,掂量所需征收的税收多少。毕竟也真不想逼得老百姓造反这不是,老百姓造反起来朝代也都难逃覆灭的。收税方式古代也只能采取挨家挨户招呼的形式,所以必须建立庞大的官僚系统。税收的用途也就大都用于官僚机构跟皇室的开支,只要巩固皇室的权威跟武力便坐定江山,所以会建长城,运兵道,重农抑商。

而工商业社会,商人的流动性大,资产隐匿性强。武力压制的方法交税就大打折扣,官僚就不得不给商人更多的实惠,让商人自愿纳税。比如建立商道,建立码头等从中挣取关税。清政府便是如此,海关税都占总税收的四分之一,关税还比较容易征收,只要在重要关口设上衙门,便有大量的关税收入,政府就只要提供便利的运输通道,就能从中收过路费。

而要发展完整的工商业从中收取税收,这可是个大工程。政府需要完成自由贸易市场建设,工商法的建立对商人利益的保护,要保持市场秩序吧,要避地方免豪强收保护费吧。建立良好的社会福利,比如宋朝就有怀孕,养老,丧葬等补贴。甚至还需要建立金融体系抵制商业风险。能够收简单的税政府怎么可能会这么费劲,清政府也是在八国联军辛丑条约之后欠下10亿两白银的赔款才费这心思收各种商业税,进而完善社会的制度建设。

再看看一些外国的例子,比如一些中东国家依赖天然的矿产资源致富,政府只要严密控制这些特殊资源,就可以确保收入源源不断,政府也就不太重视国内制度的建设。只有少部分人掌握石油资源,也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这也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源诅咒”。

财政收入是政府的命脉,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演进,商业财务流通变得越来越清晰,不像古代只能估摸着这店铺大概一个月收入多少该交多少税。渐渐收税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起来,这也是社会建设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