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旧事 戏剧《杀七口》与发生在汝州的一起弑父杀亲大案



汝州旧事 戏剧《杀七口》与发生在汝州的一起弑父杀亲大案

刘孟博/文

清光绪十六年九月,汝州城东二十里的刘楼村,曾发生过一起震惊豫西的凶杀大案,史称《刘楼凶杀案》。因此案当时在社会上影响较大,曾被说唱艺人根据案情,改编成戏剧《大闹苏家楼》,频频在各地演出。

《大闹苏家楼》,又名《杀七口》,豫剧、曲剧、河南坠子、河洛大鼓等均有该剧目,但剧情与实事真相并不完全相符。据戏曲档案介绍,《杀七口》剧情为刘好善年过花甲,又纳一妾,其妾与好善之次子安元私通,被刘妻撞见,告于好善。妾反诬为妻陷害自己,刘好善听信妾言,将妻赶岀宅院。其长子安邦讨债归来,听母哭诉后,一怒之下,大开杀戒,连杀七命。据《汝州市志》记载,刘好善的原型,为刘楼村武生员刘嵩峰,因其治家无方,致使家庭矛盾激化,最终酿成惨祸,该剧目便是根据发生在他家中的血案所改编。


刘嵩峰家境殷实,妻子杨氏,为小屯镇杨集人,婚后生有三子,长子岸邦、次子黑志、三子荣。小妾卢好,东关迎风楼人,婚后生有两男一女,大的叫圪拉,小的叫石头,最小的女孩尚在强褓之中。刘嵩峰自纳妾后,嫌妻子爱小妾,宠黑志而恶岸邦,家庭矛盾日趋尖锐。岸邦、黑志一同随父习武学艺,但刘嵩峰对岸邦不屑一顾,而对黑志却细心指拨,唯恐学艺不精。一天兄弟阋于墙,白刃相向,结果两败俱伤,而刘嵩峰却只给黑志配药治疗,对岸邦的伤情不闻不问,此事使岸邦由伤心转为怀恨。


光绪十六年九月下旬的一个下午, 岸邦外出回家,见母亲杨氏在房内默默哭泣,问其原因,杨氏答:“夫打妾骂,忍受不下”。岸邦闻听之后,怒不可遏,遂赌气不用车马,将母亲背送到外婆家中。此时岸邦新仇旧恨涌上心头,遂起杀人之意。于是当天黄昏返回刘楼,先到其三叔刘松亭家中看望了祖母,并吃了祖母给他的肉包子 ,然后到村外游转至深夜方回。进门后见父亲搂着五弟石头在门楼下睡得正熟,便随手操起墙上靠的锄头,照其头部猛砸下去,刘嵩峰当即脑浆迸裂,死于非命。石头被惊醒后慌忙逃跑,两人追至碾道,刘岸邦顺手摘下墙上挂的镰刀,照石头胸部砍去,肚皮一划而破,血溅肠出,当场毙命。此时,刘岸邦已眼红脑胀,如疯似狂,急奔南场用长矛戳死毫无戒备的二弟黑志,再捏死与他共同看场的四弟圪垃。尔后返回家中叫开姨娘房门,不由分说抓住头发拉到当院,把头按在捶布石上,用棒槌砸得稀烂。正在吃奶的小妹哇哇大哭,也被岸邦高高举起狠狠摔死在地。至此,全家已被他杀死大小男女六口,只剩下老实本分的三弟夫妇两口,岸邦不忍下手,趁天不亮,向汝河南岸匆匆逃去。


次日一早,村民发现刘嵩峰家中发生凶案,地保韩学纯慌忙赴州衙报案,知州徐某闻报,亲赴现场验尸,听了四邻的述说,确定凶手便是刘嵩峰长子刘岸邦。于是一面派人缉拿凶犯,一面呈文秉报河南巡抚,不久刘岸邦在杨集被抓捕,解往省城开封受审。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因此忤逆杀亲案,自古以来,均为视为仅次于谋反叛逆的大案来处理。除了严惩首犯外,当地官员由于教化不力,以致发生逆伦大案,也需要革职待参。五服族亲,左右邻里,上不报官,亦当治罪,轻则充军发配,重则斩首示众。据说,当时还有规定,如果哪个村出现了忤逆不孝之子,这个忤逆子的家在县城的什么方向,就要将那个方向的一段城墙或城墙角掀掉缩回,以此警示后人。 清同治五年,湖广总督报奏汉川县武生郑汉禛、妻黄氏夫妇殴打母亲案,便是一例。同治帝看过奏折后暴怒,下圣旨严厉责罚其相关人员,其酷刑令人瞠目结舌,不寒而栗。“上谕:朕以孝治天下,山陬海隅,莫不风同道一,又加意激励愚顽。今据湖广总督奏,汉川县武生郑汉禛、妻黄氏殴母一案,朕思不孝之罪,无加于剥皮扬灰。族长不能教训子孙,问绞决罪。左右邻居隐不上报,各杖八十,发乌龙江充军。教官责在师傅不能教训,杖八十。服内人等,上不报官亦当治罪,禛叔祖文魁斩决;禛叔才美、禛兄汉祥、汉禄均绞决。府县官不能善教化民,削职回籍。黄氏之母脸刺“养女不教”四字流七省示众;黄氏之父名英,原系不第秀才,杖八十、流三干里。汉禛与黄氏,发回本县,对母剥皮,张挂四城门示众,尸首烧灰扬散。汉禛之母,着湖北布政使每日给米壹升、银壹钱,汉禛子方九月,姑留汉川县抚邮,改名“学善”。禛家田产永荒。着湖广总督伤将此案刊刻遍行,各省倘有忏逆者遵依朕旨,毋许轻释。钦此。”


凶案发生后,刘嵩峰族中男性,因惧怕追究罪责,纷纷外逃避难,刘嵩峰家只剩一个刚过门的三儿媳秦氏,作为当事人前往开封作证。知州徐某为保刘门芸芸众生和自已声誉地位,几经思谋,按刘岸邦精神失常,误伤人命上报,并让秦氏牢记口供,几次对秦氏过堂演习,以振其神,壮其胆。


是年冬,该案结束,免去刘嵩峰族人之罪,仅依据《大清律例》“刑律·人命·谋杀祖父母、父母”条规定:“凡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已行者(不问已伤、未伤),皆斩。已杀者,皆凌迟。”判处刘岸邦一人凌迟处死,在开封行刑后,人头被解回汝州,悬挂在刘楼村南大路边示众,直至腐臭方准掩埋。州官徐某因此案影响,调往它地,离任时,刘楼全村男女老少为报答其保护刘楼群众之功德,夹道送行,直至长埠街东郏县地界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