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花园里的阿多尼斯:你的童年是走不出去的村庄,可我没有证据

诗歌和哲学总是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都想超越生活。不像小说重在记事,在乎时间、地点,故事的线性,诗歌不在乎逻辑,他跟梦境有某种相似之处,迷离、怪诞,人看到的并不是它正在表达的——它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要发现的内核。诗歌大概也这样,诗人通过见到的动物、风景来表达隐秘的想法,然而正是这种凌乱的情感的抒发,直达读者心灵,产生一种轻微但破坏性的共振。许多人关注诗歌是因为情诗,为了达到某种直接的用途。抒情是诗歌最大的功能,但除了输出爱,诗歌还有其它的能力,抒发焦虑、忧愁、孤独,表达时间、真理、存在的困惑,总的说,诗歌是生活,表达的是整个人。如果要说有人把诗歌和哲学结合了起来,那就是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生于1930年

阿多尼斯[1],原名阿里·阿赫迈德·萨义德·阿斯巴尔[2],1930年生于叙利亚的一个村庄。阿多尼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诗。1944年,阿多尼斯给第一任叙利亚总统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爱国诗,总统很是赏识,决定由国家资助让他去学校学习。之后阿多尼斯去大马士革大学学习哲学。在此前后,他以“阿多尼斯”的笔名写作。除了写诗,阿多尼斯还是一个画家,他常常把自己的绘画作品用作自己诗集的封面、插图等。


阿多尼斯在上海

2009年,一部汇集他多年诗歌作品的诗歌选集《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首次在中国出版。阿多尼斯是一个把诗歌哲学化的诗人,不知道是翻译太妙了还是诗人本身设计的结构原因,他的诗歌总有某种无形的押韵感。但他的诗歌最重要的还是哲理性,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老人说他的思考时,并不会让人像看哲学书那样想睡觉,“孤独的男人:一翼翅膀;孤独的女人:被折断的翅膀。” “诗歌的双唇印在巴格达的乳房上……”而且里面运用了大量的拟人,诗人都喜欢用拟人,但是阿多尼斯的拟人会让人有焕然一新之感,因为他除了用“水在撒谎”“灰烬,把幼发拉底的河水引到他的脸上”他还会把一些抽象的东西给予生命,“当我向光明发问:‘云彩阅读什么’时,光明为我的无知感到惊诧。”“绝望长着手指,但它只能抓住死去的蝴蝶。”“倘若死神在你唇间大笑/生活,由于思念你而哭泣。”所以你如果喜欢哲学,又觉得它晦涩难懂的话,这部诗集既可以增添你的阅读趣味,也可以满足你对世界的好奇。


《蓝色对话-2》阿多尼斯 作

“他打破了阿拉伯诗歌的传统与格式,通过自由的韵文、多样的韵律以及散文般优美的诗句来表现流亡、转变等主题,语调趣味横生而又融入着先知一般的智慧”,这是评论界对他的统一评价。阿多尼斯的诗歌写历史、死亡、时间,也关注阿拉伯世界,关注宗教,关注和平——这也是他孤独的原因。对于阿多尼斯的诗歌,他自己的说法是“我的作品力求超越细节抵达整体,同时揭示有形与无形的事物。” 近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1]阿多尼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叙利亚国王忒伊亚斯之子,是令维纳斯神魂颠倒的美少年

[2]维基百科上也译作“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比尔”


《无题-3》阿多尼斯 作

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当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

我瞥见幽深的黎明

我看到古老的昨天

看到我不能领悟的一切

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动

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最初的诗篇》(1957)


二十世纪的镜子

棺材覆盖着儿童的脸庞

书本,书写在乌鸦的内脏

野兽举着一朵花在踱步

岩石,在狂人的两肺间呼吸

这,这就是二十世纪

——《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1961)


音乐篇·一·(之三十一)

我怎么称呼我们之间过去的一切?

“我们之间的不是故事

不是人类或精灵的苹果

不是引往一个季节

或是一个地方的向导

不是可以写成历史的事物。”

发自我们肺腑的沧桑如是说。

那么,我该如何形容我们的爱情

被这个时代的皱纹收纳的爱情?

——《身体之初,大海之末》(2003)


短章集锦(节选)

我们的历史,依然按照锣鼓的意愿

——而非理性的意愿——被创造。

什么是通行的道德?

——蜡烛,快要熄灭在令人窒息的洞穴里。

亚伯对该隐讲述的是哪一种语言?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闪亮。

孤独,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阶梯。

——《黑域》(2005)


布满窟窿的被毯(节选)

我的孤独有多么美妙!

——并非因为它让我独处,而是因为它将我播种。

昨天,夜晚徒步前来看我,似乎它不愿搭乘星星搭乘的火车。

独自一人,今天,在我忧伤的宅第,我将快乐地守夜。

噢,太阳刚铺开它的手绢,乌云就把它折叠起来。

我的梦不知道往哪里放飞

它昨天在夜的森林里捕获的鸟儿。

让我成熟吧,太阳!把我采撷吧,夜晚!

思想,一旦与身体脱离,就不过是草秸做的鸟儿。

只有语言,是这寒冷的世上御寒的被毯;

语言,是布满窟窿的被毯。

好的,我将垂下房间的窗帘

—— 你有什么要告诉我的,爱情!

——《安静,哈姆雷特:你能嗅到奥菲莉娅的疯狂》(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