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五难”变为“无难”记河北省邯郸四院呼吸二科主任曹小惠

【直击“疫”线,有你最美】她将“五难”变为“无难”——记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曹小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庚子鼠年从武汉拉开帷幕,“新冠病毒”快速蔓延,全国各地定点医院的隔离区速速建立,一双60后的手,在请战书上毫不犹豫地按下红红的手印,主动要求加入第一梯队投入临床工作。她说:“无论从哪方面说,我都应该义不容辞地向前冲。”

这一冲就是21个日日夜夜。21个日夜她像一只陀螺,不停地旋转于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诊疗应急梯队”。

邯郸市第四医院作为邯郸市“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有“诊疗应急梯队”和“感染性疾病”科两个隔离区,她负责“诊疗应急梯队”隔离区。该区有三层楼:一楼是分诊来院就诊的流调史阴性轻症发热患者,去卫生院隔离观察,去之前要登记详细的信息和咽拭子及核酸检测化验。二楼是污染区(被隔离人居住区,可收住20人),三楼是清洁区(医护人员休息的地方)和半污染区(医护人员做医嘱、配药、写病历及换工作服、洗澡的地方)。因为防护物品不到位,每层楼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而她就是这三层楼的指挥者、协调者,这三层楼就是她旋转的舞台,必要时她穿着厚厚的手术衣、隔离服、防护服、戴着双层口罩,上下穿梭,穿越一道道难关。

一、打电话难

刚开始,她不停地打电话,对上接受指示,请示领导;对下指挥安排。打电话,在平时算不了什么,口干舌燥而已,可在隔离区,在戴着双层口罩呼吸不畅,且不能喝水的情况下,几个小时下来,焦渴难耐,汗流满面。而下边的人在隔离区又不能携带手机,她就提前交代,走得稍远的要竖起耳朵听办公室电话,可耳朵被几层防护用品捂着,多数时候听不到。这些平时都不是问题的问题,在隔离区都成了问题。她这个指挥者,只好从三楼旋转到二楼、一楼,上上下下。即使在平日,年过五旬的人也得气喘吁吁,汗湿衣衫,何况现在穿的是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隔离服。拧在身上的内衣与防护服、隔离服别扭在一起。她告诫自己:无论衣服怎么别扭,她不能别扭,因为她是自愿的,她是农工党员,特殊时刻才能彰显党员的本色。

二、住院难

每名入住者到院后,首先要登记有关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如果是工作人员还要填写所在单位、科室、职务名称;如果是农村人员,还要填写哪个乡镇,哪个村,哪一户,这一系列信息都需要她制成不同的表格上报不同的部门。为了安全起见,入住人员一律不允许家人陪护,必须独处,进屋后不能外出。不能出来,想买自己需要的用品怎么办?之前没有遇到的难题又摆在面前。她眼珠一转,智慧顿生:加微信好友!可手机不能与入住者接触,就用包装手套和头套的塑料袋将手机密封,因为双层密封手机,扫码很困难,与隔离者近距离接触时间自然要长,风险不言而喻。可总得有人负责这里的工作,她不能多想。如果她有畏惧情绪,隔离者会更加不安,更不容易配合工作。她总是笑着进去笑着出来,给隔离者带来一丝温暖,一丝安全感。然后她将微信红包转交给一楼值班人员,几经周转。可有些老人不会使用微信,只能付现金,隔离者的现金没人敢收,她就先把现金用塑料袋密封好,暂时压到污染区,再从污染区送到半污染区,进行正面消毒半个小时,反面消毒半个小时后,再送到清洁区,最后请医护人员送到一楼工作人员处。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都是工作人员用自己的微信红包替隔离者购买想要的物品。

期间,发热患者有时一来好几个。有天晚上几个发热患者到四院时将近凌晨一点,她把患者安顿好,之后给患者抽血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需要入住她所负责的“诊疗应急梯队”。一系列问题处理完,这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半,五六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这一天她仅休息了半个多小时。

陀螺注定是转起来就不容易停歇,非常时期非常旋转。她告诫自己——自己是峰峰矿区的人大代表,代表全矿区的父老乡亲期盼早日平安、自由,只有不停地协调指挥,才能和病毒抢时间,人们才能早日平安。

……(未完待续)


冬阳,原名王书芝,中学教师,河北省散文协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峰峰矿区作家协会理事。散文分别刊发于《散文百家》《西部散文选刊》等杂志及各级网络平台。

作者 冬阳 图文 邯郸文联 发布 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