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礼儿”

老北京有说不完的故事,现而今北京城大了,新北京反倒没什么可说的了——这话您觉乎着兴许不老大对劲儿?琢磨吧,磕头碰脑儿满眼的大高楼,你赶公交他挤地铁、电梯里脸儿熟却从没想过问您贵姓,瞎搭个什么?大爷没工夫理你!

为什么“没工夫”,其实不是。是老街坊散帘子了,生脸儿(租房户)走马灯儿似的换人家儿,楼道呀电梯里的常照面儿,你问她姑娘贵姓啊,上班儿呀您这是……,她一眼珠儿盯着手机拿另一眼珠儿白楞着你,满脸戒备地:“做啥?”

——得嘞,这路……那什么的主儿……,吃冰拉冰,咱没话!

聊正题儿,要说老北京有多么大的礼数,今儿个看微信的您谁也说不全乎儿。但是,您我之间打个照面儿聊不过三五句,怎么着——心领神会,哥们儿老北京!那么,老北京的礼儿我就不挨个数叨了,明镜儿是的,都在咱肚子里搁着呢——一边儿多。

老北京的“礼儿”和老理儿是两件不同的事儿,老理儿是规矩范畴的家道世道,礼儿是面儿上的人文交道。礼儿,无论世家官民还是江湖老泡儿,所遵循的根子上皆在于中国传统甚或孔孟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等等。咱小时候有个词儿,叫“骂街”,骂街是不指名点姓的“无主语”句式,既给人留了面子也给自己留了退身步,不像现在直接就“……”了。

还有老太太直面谴责谁谁谁时,通常会说:“你这孩子呀,缺教育,找你家大人说理去”,正好对应了如今的“这丫就他妈欠揍”!这两者背后蕴含着多么不同的观念时空和方法逻辑。

——逢上前一种情况时,但凡“懂事儿的”大人会一边给人赔不是,一边虎着脸做出要教训自家孩子的架势,那老太太马上会一边说没关系一边紧拦着,然后好了,没事了。然而双方始终明白:一边不是真要打孩子,另一边当然也不是真拦着,只有孩子当时或许有点儿抱屈。类似如此“有里儿有面儿”的事情多了,孩子们耳濡目染慢慢心领神会,也长大了也什么都懂了。

尊重和互敬是“礼儿”的精髓要义和通常表现:与不同关系的人怎么打招呼(不是指请安)、结伴同行如何走路、同席怎样敬酒用餐、及至茶壶筷子的摆放和迎来送往的讲究儿,再加上为不同关系、不同事由儿而送礼、包包儿的不同说道和忌讳,那就多了去了,可咱老北京全然不自觉的就这么过日子就这么打交道。这是骨子里的油儿,老辈子扎下的,对长辈老家儿、后生晚辈、朋友兄弟,各行其是理所当然,而且从没觉着怎么着了,自然平常、习以惯之。不管谁怎么说,这还就是咱改不了的“臭毛病”。——您说咱敬着别人,有什么不妥?嘿,他说你“事儿多”!

所以呀,头些年北京提倡那什么“请”、“您”、“对不起”、“没关系”,我真拥护。而且我觉乎着,这里头“对不起”是顶顶重要的。您发现没有,这年头“对不起”仨字是越来越听不着了,在街上踩一脚横一膀子的扬长而去,门里门外互相退一步的简直没有,偶尔听见一声sorry您还就真的有点冒蒙儿。其实呢,小有不妥时道个歉就丢人了?非也,他压根儿就没觉得不妥,还道歉个屁呀。如此这般地类乎开去,老北京们在不习惯中逐渐适应着,连我们的孩子们都不“老北京”了,我们也得将就将就别那么计较啦。时代就这么走的,没什么对与不对。日本人那样鞠大躬、韩国人那样欠身、我们那样拱手、西洋人那样相拥一吻,或者年轻人们的哈啰拜拜都在同一时空存在着,都挺好。就像微博微信抖音,既平行存在又可相互桥接,玩儿嗨了都高潮,过一阵子再有什么稀罕玩意另说。

甭多喽,再二十年,地球上您要还能听见老北京的“味儿”,那就真邪了门儿了。算了吧,但愿孩子们都长得棒棒儿的、快快乐乐儿的、有能耐有本事够材料儿!您说对吧。

(画: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