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考卷”:传承13代依旧完好无损,笔迹让书法家自愧不如

“伟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了五千年沧桑的民族;

我们的中华民族,是经历了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民族;

我们的中华民族,是拥有无数默默守护的人的民族;

困难、积淀、爆发、守护,因为有了这些特殊的历史境遇,我们的中华民族,才有了如今的模样,才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记忆。

穿越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积累了太多的共同记忆,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了更多的价值连城的宝物。因为年代久远,因为技术精湛,因为制作者的用心,它们如今变成了无价之宝。而这些无价之宝散落在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各个角落,等待着它们的有缘人。


一、专家寻宝

1982年,一名叫魏振圣

的专家来到了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名叫郑母村,位于山东省青州市。本来一次平常的探索文物的旅程,可是超乎预料的是,这次魏振圣的探宝旅程,却得到了满满的收获。而这一次他发现的文物,是真正的独一无二的宝物

虽然在当时郑母村看似是一个十分平常的村落,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你绝对想不到,在三十多年之前,这个小小的村庄竟然是一个著名的文物发掘地,来到这里的专家找到了很多的文物,郑母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文物产地。

虽然在魏振圣来到这里之前,他就已经听说过这个村子的悠久历史,可是真正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隐藏的东西还是让他大吃一惊。在与村民的谈话过程中,魏振圣了解到,这个小村庄走出了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最辉煌的就是在几百年前,这个小村庄曾经培养了好几位状元。

农民猜测到了魏振圣的来意和身份,于是就悄悄告诉魏振圣,在这个小小的郑母村,

有一位姓赵的人家有一件已经传了13代的宝物。

作为文物所所长的魏振圣对这些文物十分喜爱,他看文物的眼光就好像是狼群追捕猎物的眼光,有着极大的渴望。经过细细的询问,魏振圣大概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状元卷

原来,这位手里有着传了13代宝物的持有者名叫赵焕斌,他们赵家世代都是郑母村的村民,而赵家曾经有着极为风光的时刻,那就是在几百年前,他们家曾经出现过一位状元,这个已经传了13代的宝物,据说就是状元的试卷。

魏振圣听到之后十分惊讶,如果事情的真相真的像村民说的那样,那么他此次的寻宝之旅可真是太幸运了,状元留存下来的试卷十分珍贵,在整个中国都没有留存太多,仅有的几张清代的试卷也都保存在台湾,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状元的这张考卷简直是无价之宝

带着满满的兴奋感,魏振圣赶忙前去拜访老人赵焕斌,可是他那时候并不知道,找到这张试卷的过程,远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的多。

赵焕斌(中)


三、寻卷艰难

魏振圣来到了老人赵焕斌的家里,刚进入赵家的时候,老人正在忙着手里的活儿,当魏振圣表明自己的来意时,老人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他依然做着手里的活儿,对魏振圣说,曾经中过明朝状元的赵秉忠确实是自己的祖先,至于自己,则是他的第13代后人,不过对于魏振圣口中的那份状元试卷,老人一口咬定自己并不知情。

此时魏振圣很理解,如果真的存在着这样已经传了13代的试卷,那就是赵家祖上的宝物,对于自己家族世代相传的东西,极其宝贝甚至隐瞒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更别提这张试卷已经是价值连城,老人不愿意透露也在情理之中。

赵焕斌老人

但是魏振圣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赵焕斌老人的祖先赵秉忠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原来,赵秉忠在25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状元,曾经是礼部尚书。只是因为为人刚正,被剥夺了官位,在53岁时就含恨而终了。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魏振圣再次登门拜访。

而这一拜访,就拜访了很多次。魏振圣不厌其烦地向老人讲述自己了解到的赵秉忠的故事,并且讲述老人手中这张试卷的历史意义与历史价值,与此同时,他还潜移默化地向老人输出保护文物,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性与光荣性的思想


四、状元卷上缴国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劝说后,赵焕斌终于松了口。而魏振圣这一劝说,就劝说了24次。在经历了魏振圣24次的“老哥,捐了吧”这样的劝说之后,赵焕斌终于说自己的手中确实有这样一张状元卷。

只是这张试卷已经传了13代,自己一定要守护好它。但是经过魏振圣的劝说,老人想明白了,这样珍贵的文物应该上交给国家,应该让它在国家的层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拿到这张试卷之后,魏振圣马上将这张试卷送到故宫进行鉴定,最终鉴定结果显示,这张试卷确实是出自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考卷,而这张状元考卷,也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最早的状元考卷,有着真正意义上的独一无二的价值。

卷子上的书法笔迹与书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是真正的精品。至于这份考卷,也有着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考卷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则是典型的八股文,最后一部分是阅卷人的相关信息。

在赵焕斌捐出了这张状元试卷之后,赵氏一家得到了文物保护部门的锦旗,文物保护局以此来表彰赵家的奉献精神。捐出文物的第四年,赵焕斌老人离开了人世,赵焕斌的儿子赵继光认为,父亲捐赠文物的做法,是真正为赵家赢得了荣誉,同时,这样的行为也是真正为国家做了贡献,他为父亲而自豪。

如今,这份价值连城的宝物被当作镇馆之宝收藏在青州市博物馆。

其实,作为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试卷的持有者本来可以选择将他们卖出去,然后过一个好的生活。但是,他们未曾有一刻产生这样的想法,只是因为他们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正因为这样,这份文物已经在赵家传承了13代依旧完好无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文物保护专家24次的劝捐。他们,是文物的传承人,他们,更是文物的保护者。

正因为有这样的人的存在,我们的众多文物,才会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