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成就财政充盈、百姓富庶的大宋?海外贸易

引言

两宋时期,由于统治者惧怕黄袍加身再次上演,政府推行“崇文抑武”政策,使得军队战斗力不堪入目,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不断犯境,只有割地赔款,给后人留下积贫积弱的印象。

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认为两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它有着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作为农商并举、贸易立国的两宋时代对外贸易占据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

从海外诸邦进口的宝货,多是香料、象牙、药材、珍珠、胡椒等天然产品,属于低附加值物品,而从大宋出口至诸蕃的商货,则主要为陶瓷、茶叶、纺织品、丝绸等手工业制品,属于高附加值物品,贸易顺差可想而知

那么,为什么是宋朝?

本文带你寻找宋代海外贸易如此兴盛的原因。

1、文农工商带来的社会繁荣

北宋时期,由于长城沿线战事不断,威胁无时不在,就算有澶渊之盟,兄弟相称的北方邻居依然不满足于岁币和进贡,时不时越过长城,南下劫掠,百姓无法安生,纷纷向南出逃,使得北方经济水平逐步下降。

到了南宋,定都临安,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大量人口迁移到长江以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工具,使得南宋农业、手工业生产力大增,社会上各类商品玲琅满目,加之政府鼓励商品贸易,国内贸易一片繁荣,成为宋代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基础。

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使得人口迅速增长,从3710万增至12600万。这样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各类商品有了庞大的消费主体,消费又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据统计,在1000年时,宋朝GDP总量就达到265.5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可见一斑。

宋朝还是历史上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私学兴盛,文化艺术发达,科技发展迅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活字印刷和火药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可见政府鼓励创新的力度是非常之大的。

2、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选择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商品贸易的枢纽,丝绸之路的作用在宋朝之前无可取代。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一直到宋朝,吐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相继兴起,控制了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带,影响了宋朝与西亚的陆路联系,于是宋朝把东南方的海路开辟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贸易因而慢慢兴起

到了南宋,由于西夏完全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与阿拉伯人陆上的交流彻底中断。吃惯了贸易甜头的宋朝政府,扩大了另一条交流通道,抛弃了原有的丝绸之路,把眼光全部放到东南沿海

对外交流的路线由西北陆路改成了东南水路,商队降低了运输成本和交易风险,且海运要比驼队运输量大,贸易额大大增加。

两宋期间,贸易伙伴众多,宋人赵汝适在其著作《诸蕃志》中记载,宋朝与60个国家和地区有外贸关系,范围从南洋、西洋直至波斯湾、地中海和非洲东岸,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

宋朝与东亚的日本、高丽的贸易总额远超唐朝,为此,日本和高丽都专门建设了对宋贸易的港口

3、政府对海外贸易的大力支持

两宋时期,政府都积极支持商人开展对外贸易,经济中心的南移,加之政府的鼓励,使得东南沿海的港口很快成为新的贸易中心。

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到了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政府先后在今广州、杭州、宁波、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各项事宜

元丰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以法律形式承认对外贸易的合法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经过多年发展,泉州在南宋晚期成为全国的明星城市,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宋朝海外贸易分官方经营和私人经营两种方式,其中私人外贸又占大宗,私营经济的繁荣,与政府出台各项鼓励商贸的政策息息相关,使得百姓更加富庶。

宋朝政府在泉州、广州等港口城市设立蕃坊,供外国商人居住,如同现在国外的唐人街。

蕃坊在划定范围内实行自治,他们的生活习惯、风俗、宗教信仰乃至法律,都得到政府的尊重和保护,政府还在外商集中居住的城市修建学校,供外商子弟入学读书。

宋朝政府对久居中国的商人及其后代的尊重和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保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使得更多外商纷至沓来,促进了侨民与本土居民的融合,现在的广州、泉州等地,还有集中的“蕃客墓”遗址。

4、发达的造船业奠定贸易基础

宋代造船业的规模和制造技术,都比唐有明显的进步,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东南沿海的主要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大,造船业也很发达。

宋代所造海船有载重量大、速度快、船板厚、密封性好等特点,安全可靠,性能优良。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福州当地就有300余艘宽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可乘500人以上。

专业的造船工人,先进的造船技术,为宋代海上贸易提供了安全的运输平台

而指南针和罗盘在在航海上的使用,使得航海技术有了巨大进步,为宋代商品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5、木桥说

两宋所处的国内外环境,让政府在外交政策和贸易政策上做出重大变革,把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看作经济支柱,贸易伙伴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客观上促进了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革新。

数额庞大的商品贸易为朝廷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用来大修水利,维护港口设施,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经济生态。

两宋也由此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海上贸易最频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