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小三、杀人、这部电影告诉我:爱自己最重要

你会经常去讨好别人吗?

同居男友经常家暴你,要你出卖身体去养他,你还觉得他爱你吗?

被一任一任男友抛弃,你会怎么做?

前几天看了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深受触动。

松子从小就被父亲忽略,为讨好父亲,事事顺从父亲的意愿,扮鬼脸哄父亲开心。

但无论怎样做,父亲最怜惜的还是体弱多病的妹妹。

长大后,松子的恋情也很坎坷。

她全心全意付出,却被一次次抛弃、被嫌弃。

松子死后,弟弟的评价居然是:

她这一生真是无聊的一生啊

一个美丽善良、努力生活的姑娘,为什么就没人真心爱她,人人嫌弃她呢?

我的态度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下面来说说我的理由。

“我”排在第几位?

电影里有一幕我看了很心疼。

7岁的小松子发现,做鬼脸可以让严肃的父亲对她笑。

父亲不开心了,她就会做鬼脸。

看到父亲因为自己而高兴,就会很满足。

渐渐地,她只要看到别人脸色阴沉,就会下意识地做鬼脸。

从松子和父亲的相处模式看,松子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为了让父亲笑一下,不惜扮丑,活得小心翼翼。

可换来什么呢?

是父亲的疼爱吗?

不。

她仍然被父亲忽略,她仍然不是父亲最爱的女儿。父亲买礼物,也只会买给妹妹。

她用尽力气去讨好父亲,却得不到同等的回报。

看过《我家那小子》的观众都知道,朱雨辰有一个很爱他的妈妈。

朱雨辰妈妈,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她的儿子的,完完全全没有自我。”

不管儿子在哪里拍戏,都一定要亲手做饭给他吃,还非要搬到北京照顾儿子。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十年如一日,朱雨辰不喝都不行。

像苦行僧般的付出,换来什么呢?

儿子朱雨辰至今单身,女儿自认承担不了这样重的责任,迟迟不敢迈入婚姻。

以牺牲自我为前提地爱孩子,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沉重的负担。

松子和朱雨辰妈妈,完全没有自己地去爱别人,看似很伟大,实则很肤浅。

这世间最值得爱的就是自己,连自己都不爱,你还有还能知道该怎样去爱吗?

2

为什么我反对这种一方过多付出的爱呢?

两个相处,一方总是付出,一方总是得到,得到多的那个,若有不满,就会被指责:我都这么爱你了,你都不能体谅我吗?得到多的那个就会有愧疚感。

时间久了,得到的爱越多,压力越大,最后只想逃离。

就像电影里阿龙说的:松子的爱太耀眼了,我只想逃离。

七分爱人,三分爱自己。

保留一点爱给自己,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人与人相处自然的底线。

最后,把《魔戒》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

把手放开,你得到的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