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燕:让女人主导家风建设



父母大学堂

三八妇女节,先祝女性读者、男性读者的女性亲属们节日愉快。一早收到各地文友们发来的祝福,我幸福感爆棚。

女神节日快乐!这比三八妇女节节日快乐要好听。我未婚时很不愿意接受这个节日,总觉得这是给妇女设定的节日。后来逐步接受泛指女性。不知不觉我也人到中年,也就能接受这个称谓了。

古代社会的女人是从属地位,社会分工男耕女织、夫猎妇炊、妇事养育夫任保护。女人以育儿、煮饭、缝衣等为唯一天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发生变化,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与男子平等,女性经济独立,女性思想发达。女性参与社会建设的比例提高,女人既要从事家庭工作,又要承担社会工作,这为女性提出了新的社会考验。

我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在社会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家风家教的建设已提到重要地位。国家倡导、社会关注、家庭践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社会风气好转在于家庭建设之整体推进。家庭文明主要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组成,在家庭分工分工上,有必要再做一些强调:男人主要承担家庭物质文明,女性则当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让女人主导家风建设,家庭才更和谐更温暖,家风家教才可能有新的进步。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母亲,其母仪天下都被传颂。周室三母《列女传》里所写的西周三位先君夫人太姜、太任和太姒,她们都是典范。

周文王之母太任是商朝末期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嫁给夫君季历后,太任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孝敬婆婆。她主持后宫立身端正,宫廷上下肃穆祥和。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从不歪着身子睡觉,也不偏斜着坐、跛着脚站。切割不正气味不良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夜里就让乐师朗诵诗歌。姬昌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人们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被誉为中国胎教第一人。《历代贤后故事》里所绘太任对婆婆周姜孝顺伺候十分周到的故事。

画荻教子的故事也很让人感动。欧阳修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母亲的教导有方也是主要原因。

我曾去过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纪念馆,并读到双峰县政协组织编写的蔡和森母亲葛健豪的故事。“母仪是式亮节高风”的确令人崇敬。葛健豪也是“女中豪杰”蔡畅的母亲、先烈向警予的阿婆。

她思想进步,敢于反对封建礼教。丈夫为得五百元银洋,准备把十三岁的蔡畅卖给一户地主作小媳妇。她十分气愤,支持女儿同父亲抗争,后来又要女儿躲到长沙一个亲戚家去,使女儿免遭迫害。 她支持儿子蔡和森赴省城长沙求学。因家道中落,缺少旅资学费,她毅然典当了自己的嫁妆——一包首饰。翌年春,年近五十的她带着儿子、女儿,还有一个三岁的外孙女,一家三代五口人进了省城去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报名学习。

毛泽东从湖南四师转入一师后,通过蔡和森很快认识了葛健豪,并亲切地尊称她“蔡伯母”。

一九一五年,葛健豪学成回乡在家乡创办一所女子学校。招收学员一百多人,学员大多数是贫苦人家出身的中青年妇女。葛健豪把她们编为三个班,以学文化知识为主,兼授缝纫、织布、刺绣等技艺。

一九一七年夏,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决定暂不谋个人职业,而要在省城同毛泽东等同学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支持儿子的行动,葛健豪再次上长沙,在刘家台子租了套房子。她还租了半亩菜地耕种。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蔡和森、毛泽东等发起的“新民学会”成立会开在她住处,她特地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来祝贺。

一九一九年,进步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纷纷出国留学。湖南青年学生积极报名赴法勤工俭学。为争取女子的地位,葛健豪带头出国留学,四处奔波筹措经费。 葛健豪、徐特立这两位“老学生”,和其他六十多位学生,在上海乘法国邮船启程。毛泽东专程从湖南赶来,为他们送行。

经过三十五天的旅游,葛健豪等于一九二〇年二月二日到达巴黎,七日到达蒙达尼,葛健豪和女儿蔡畅以及向警予进入蒙达尼女子中学;儿子蔡和森进入男子中学。一位中国小脚老妇人,赴法留学,并且和其他女学生一道参加体育活动。

三年后葛健豪回到长沙,创办“湖南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并担任校长。学校不仅“专教贫穷女子以手工和针黹等技艺”,也是革命青年的活动地点。“马日”事变后,葛健豪在长沙的住处被搜,湖南平民女子职业学校也遭到破坏,不得不停办。葛健豪只好跟着儿子辗转到上海,以后又回到双峰老家,过着清寒的晚年生活。

综上所述,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与女性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密不可分。葛健豪母亲的这种革命勇气、求学热情,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 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让女性主导家风建设,适当地给她们一些家庭建设的时间,这也不是空谈。

前不久上海市妇联就研究推行家庭育儿假,这不但是职业女性应当享受的社会福利,也是家风家教真正落实的良策。

给女人减压,让女人承担社会建设之时,有主导家风建设的精力和时间,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如果家庭建设抓好了,问题青少年减少了,社会不良现象也会大幅减少,这是相得益彰的事。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让女人有回家育儿建设家风家教的时间,不为五斗米焦虑,这也是时代需要。

主笔简介

康海燕,作家、编剧。父母大学堂全国巡讲、青少年励志报告主讲。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讲师。代表作《妈妈养育心经》《孩子我想让你幸福》。长篇小说《小康之路》作家出版社即将出版。影视作品《陈香梅与飞虎将军的一千个春天》《民国第一家庭:宋美龄的传奇人生》。原创公众号燕语世界每日更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