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为什么难治愈?谜底出乎意料,早重视避免尿毒症“缠身”

肾脏病长时间迁延不愈,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所有类型肾病都难治愈,最终都会走向尿毒症。有些肾病早期可以自愈,积极治疗受损较轻时,病情也能得到缓解。有些类型肾病本身病理类型较重,初次确诊肾功能就已损失过半 ,彻底治愈较难。

病理因素是导致慢性肾病难治愈的主要原因之一,受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具体病理类型可能存在差异。虽然这点自己不能决定,也无法改变,但仅仅是导致病情难治的一方面。

更多人病情难治疗,难控制,往往是后天因素导致的,而这些因素一般是可控的。只要发现的及时,且及时纠正,结果往往都会往好的方向走!

这些后天因素是摆脱尿毒症的“绊脚石”:

1、病理类型确诊不明确甚至误诊;

4、预防并发症不当回事,加速肾衰竭;

5、药物、饮食日常护理跟不上。

这些因素通常是可以避免的,越早引起重视,对病情的影响越低,尿毒症的风险也会随之下降。

慢性肾病的整体治疗理念在于早期抑制炎症、中期控制症状,中后期促进毒素代谢。但在每个阶段控制病情时的侧重点需要更加细致治疗。

首先确诊病理是第一步,大多数类型肾病症状相似,如果不确诊病理,不知道究竟损伤的是哪个部位,肾病治疗就难以为继,耽误治疗时机,也就增加了恶化的风险。

其次中期阶段,各项症状同时出现,包括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血红蛋白减少等等,都需要规范治疗,尽量降低指标到对肾功能影响最小。

中后期必须要重视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高钾血症、钙磷代谢紊乱、酸中毒等,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引起心血管疾病、肾性骨病等症状,比尿毒症更具有危害性,提前预防比发现在治疗更关键。

整个治疗过程,都不能忽视药物的应用及药效的保证,还有日常护理也是关键部分,尤其饮食起到的辅助治疗作用,应发挥到最大。各方面都做到位,才能抑制住尿毒症的“脚步”,肾衰竭也没那么轻易会来。

疫情期间,如有相关肾脏健康或肾病问题不能及时入院治疗,可以点“了解更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