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长生不老,但如果科学发展使得死亡消失,这真的是好事吗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繁殖后代。

地球生物的演化示意图

作为生物界的一份子,人类和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上一代生物会提炼出它们的精华,将其包装起来并传承下去,去其糟粕并创造更清纯、更先进的一代。这样的事已经在地球上持续了40多亿年,在这个过程中,从只会附着在岩石上的单细胞微生物完全蜕变而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出具有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的万物之灵——人类,他们甚至学会写诗赋词、创作艺术、彼此相爱以及致力于破解人类自己和大千宇宙的奥义。

然后,人类终将面临死亡。

阿喀琉斯之踵

在古希腊神话里,英雄阿喀琉斯出生后,其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为了让儿子免受轮回之苦,便握住他的脚跟,将他身体倒提着浸入地府冥河冷水中,想让儿子获得不死之身。但遗憾的是,因为冥河水流湍急,忒提斯握着阿喀琉斯的脚后跟不敢松手,所以,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就没浸到冥河水。

《阿喀琉斯的凯旋》,Franz Matsch绘,阿喀琉斯宫藏

这样,除没有被水浸过的脚跟外,他的身体不会被任何武器伤害,是不死金身。成年后的阿喀琉斯作战勇猛无比,令敌人闻风丧胆。在希腊人与特洛伊人的战争中,阿喀琉斯所向披靡,不料却惹怒了太阳神阿波罗。就在阿喀琉斯率兵冲锋之时,阿波罗在云端拉弓搭箭,朝着他的脚踝射去。阿喀琉斯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便栽倒在地,就此殒命。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两点:

一、人类从遥远古代开始就梦想长生不死

二、长生之路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衰老和死亡的恐惧

没有死亡,就没有这个代际循环,有机体的持续进步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

艺术家创作的《生死之间》艺术画


衰老和死亡可能让一类物种成长和繁荣。 因为自然选择会普遍保证那些“更适合生存并能生育的子代”生存下去(尽管改善微乎其微,但这就是进化)。 对父母而言,最好的选择是离开这个世界并让自已优秀的孩子活下去。 更简单地说,死亡避免了父母和其子孙竟争同一块有限的资源。所以,重要的是我们终有一死,根植在基因里的自毀的衰老程序,关闭了我们曾一度成功复制的操作,以便我们最终死去,留下子孙们——我们自己更清纯、清亮的版本——用我们给予他们最好的东西继续生活:最好的基因、最好的遗产和最好的创意。40多亿年的生物演化始终此,鲜有例外。

一大老少其乐融融

现在这一切正接近尾声,因为人类正在用进化而来的智慧去努力做的一件事:克服死亡。这是一项可以理解的事业,因为没有人想死——想死的基因不会让这个物种在世上活得太久。数千年来,人类的思想家梦想着征服衰老与死亡,中国的历代皇帝一直有寻仙问道求长生的传统。对死亡宣战渗透到人类的艺术、文化和很多科学研究(医学等)当中。我们让死亡化身为幽灵,厌恶它,害怕它,把它与世上一切不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有朝一日能驯服它,似乎未来的生活将会无限美好。

秦皇求仙入海处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东南部,因秦始皇东巡驻跸于此而得名

基因研究给人类长生带来希望

从1900年开始,长生的千年梦想开始有了雏形,因为不用再借助古老的巫术和修仙术,人类科学家发现了基因,而且在基因里发现了调控衰老和死亡的机制,并且,我们能改变这些基因的结构,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做事。基因科学家可以在分子层面对基因做加减,改变基因片段的功能,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替换,这种可能性令人激动不已,而且前景广阔。

基因工程是20世纪生物学最伟大的发明

在发现了调控衰老和寿命长度的分子机制后,科学家已经开始盘算改变生命历程本身的可能性。人们或许能延长寿命,或许很可能不久就能做到。根据最新估计,由于医学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一个能活到150岁的人已经在地球上出生了。一旦能根治癌症、心脏病和痴呆等人类长寿最大的杀手,我们可以再次给生物钟——限制我们寿命长度的结束操作机制——上紧发条,并且改变它。

为什么要中途滞留150岁呢?如果一个人保持不生病,老化的时钟又被停住了,他为什么不能活到200岁、300岁、500岁呢?

传说中活了800多岁的中国长寿冠军:彭祖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主意啊! 似乎很少有人怀疑它,所以有关衰老和长寿的研究在每一个富裕的、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都是政府和金融财团优先资助的事业,被称为“健康增寿”。 这项研究真正意味着延年增寿,因为按照定义,衰老是健康和机能独立于时间的逐渐丧失。 如果我们能阻止它,也就阻止了死亡本身。谁不想活到500岁呢?享受没有衰老和痛苦的生活,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喜爱的运动,取得那么多的成绩,从神秘而奇妙的世界中拧出每一颗水滴,不单单看看自己子孙成长,还能看着子孙的子孙们长大。未来将多么奇妙……

不过,等等。我们的寿命之为我们的寿命,是有理由的。 在生物界,不同生物的寿命相差巨大,从蜉蝣几乎不到一天的寿命到加拉帕戈斯龟的百岁不止,以及南极海绵估计1500年的寿命。这些寿命都铭刻着自然选择的印记,因为这些寿命最适宜于这些物种,在照顾子孙后代和与其竞争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不死世界面临的危机

作为有感情的生物,我们大多数人都爱自己的父母。但是请您想象一下,这个世界不仅居住着你们自己的父母,还有其他人的父母,还有你的和他们的祖父母以及曾祖父母——一个由这些人管理的社会,他们的思想和风格都要上溯好几个世纪。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或许你的老板在你垂涎已久的位置上要待100年。每一代人之间相互竞争着食物、住房、工作和空间。 正因为如此,年轻人抱怨那些已经快速延长了寿命的长辈们,人到老年却不肯住小点的房子而抬高了房价,不肯退休而加剧了失业。 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四个世纪的人在置业和就业队伍中排队,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会对已经普遍存在就业困难和生存压力的世界各国造成多大的冲击呢?

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对人类长生的展望

人类寿命的延长经常受到媒体的吹捧,但是它从未被质疑过。 似乎没有人怀疑我们应该推进衰老研究,识别那些基因,对它们修修补补,让它们为我们更好地效力。 因为没有哪个人想死,因此我们都希望这项研究大获成功,为了自己和我们的家人,为了自己和所爱的人尽可能长久地活着——万寿无疆,假如我们能做到的话。

艺术家创作的原始细菌的诞生

但是,对我们地球上最高等级的生物——人类而言,这是最好的事情吗?几近40亿年的进化错了吗?人类不是南极海绵,也不是蓝绿藻,我们死有其因。

1998-2004年香港亚视(ATV)推出的、由尹天照、万绮雯、任达华、杨恭如主演的奇幻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剧中男主况天佑因奇遇获得了不死之身,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敢爱,因为我怕我爱的人死在我面前;我不敢恨,因为恨会令我做错事。”话里充满了各种无奈,他最大的愿望竟然是可以死。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2》剧照

只有死掉,才能便于我们的后代——那些我们更好的版本——能繁荣兴盛。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应该担心死亡的消失。

参考文献:[英]kate jeffery(伦敦大学行为神经科学教授):《the loss of 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