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毛骨悚然,已经在你身上发生

相比停水停电,影妹最怕断网。

一断网,

不能追剧,不能点外卖,不能刷淘宝,不能看新闻……

简直就是废人一个。

但有了网,影妹也不是没有害怕的事。

每当我点击或搜索过什么,各个网站或平台就会根据我的喜好为我量身推荐相关“产品”:

我可能喜欢的剧,我可能喜欢的衣服,我可能感兴趣的新闻,我可能喜欢的一切……

方便是方便,但总被精准读心,难免有被监视的感觉。




互联网究竟是连接了世界,

还是用“定制服务”让人们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定制服务”纷沓而来,如此发展下去,

我们会不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

这些事看似稀松平常,但最可怕的已经发生——

《隐私大盗》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去年震惊世界的Facebook/剑桥分析数据丑闻始末,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数据是如何被用来操纵选举、践踏民主的。

2018年3月,Facebook被爆出超过5000万用户的个人隐私遭到泄露。

窃取用户数据的,是一家名叫剑桥分析的数据分析运营公司。

两家公司都被质疑干预了美国大选以及英国脱欧,而后者则被证实。

换句话说,剑桥分析是2016年美国大选的幕后推手,

是一条龙服务的政宣机器。




2016年美国大选时期,

特朗普每天在Facebook上投入的广告费就有100万美元

除了Facebook外,他们也在谷歌、视频网站等多平台投放广告。

当然,他们的投放不是无目的的投放,而是精准投放。




怎么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目标群体呢?

剑桥分析先是通过让网民做性格测试问卷的方式来收集用户信息,同时获取用户的好友网络。

也就是说,

如果A和B是在Facebook上互关的好友,A做了这个性格测试,B即使没有做测试,他的信息也已经泄露。




通过大数据分析,剑桥分析锁定了那些性格优柔寡断,容易在选择中摇摆的人。

剑桥分析要做的,就是用狂轰滥炸的引导性信息影响这些人的决定,引导这些人的行为,直到他们给特朗普投票。




同时,剑桥分析的建议者提出了一个“击败骗子希拉里”的口号。

通过发布希拉里的负面新闻,煽动人们的情绪,让人们自发抗议希拉里。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根据新闻,按自己的意愿投的票。

但实际上,

他们的意愿是被人刻意引导的,他们能看到什么新闻是被刻意操纵的。




在自己不自知的情况下被操纵,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

而在2016年美国大选之外,

剑桥分析还用大数据策划引导过多个国家多个地区的选举。




比如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有黑人和印第安人两大政党,选举前期双方的票数不相上下。

剑桥分析策划了一个活动——DO NO。

这个活动是干嘛的呢?

“我不参与政治,我不参与投票。”




一时间,这个很酷的表达自己立场的活动拥有了很多支持者。

其中大部分是年轻黑人。

他们不知道这场所谓自发的活动就是针对他们展开的。

数据分析,年轻黑人更叛逆更自由,年轻印第安人则更保守更听话。




活动引爆后,很多黑人选择了不投票,但印第安人即使拥护这个活动也会听父母的话去投票。

事后表明,剑桥分析的这一系列策划,影响了6%的选票。

印第安人的政党在大选中获胜。




这样一来,所谓的民主选举还真的有民主可言吗?

由此,你看到个人数据被泄露的可怕之处了吗?

窃取大数据的公司,不仅能操纵你在虚拟世界中看到的,

还能操纵你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

而你对此毫不知情,

基于你看到的,你做出了认为正确的选择。




这就像是一个回旋镖,

你在互联网上做出了种种选择,这些选择被收集分析后,再次针对性地回到你身上,改变着你日后的行为。

没有人可以否认,

人是感性动物,是容易受到影响的。


你可能会说,这些都是政治选举,离不需要投票的我们太遥远。

真的遥远吗?

每当我们下载一个应用程序,可能都会被对方要求获取地理位置、获取照片,获取通讯录。

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浏览,每一个赞,都会被铭记,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

互联网知道我们爱吃什么爱看什么爱玩什么,一到生日就给我们发祝福,比亲爹亲妈还了解我们。




我们的行为被精准预测,

我们的数据痕迹被挖掘成一个年值万亿美元的产业。

Facebook、谷歌、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都因为握有大量用户数据而成为数一数二的科技巨头。




《楚门的世界》中,

楚门没有隐私,他看到的世界是别人想让他看到的。

如今,我们看到的世界,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轰炸,

究竟是我们想看到的,还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在互联网世界,我们拥有多少真实?

或许,我们都是楚门。




“数据门”事发后,剑桥分析申请破产。

上个月,Facebook同意交纳50亿美元罚金。

随着剑桥分析的破产,事件完全的真相我们已经无从获取。

2020年美国大选将至,没有人知道它背后会不会有新的数据分析公司操盘。




上个月,Siri被曝涉嫌泄露用户隐私,

承包商称经常听到诸如医疗、性行为等私密信息。

有网友说,信息收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

也有网友担心这些信息会被售卖甚至被滥用。




数据属于个人财产吗?

数据权是基本人权吗?

在无网不欢的今天,这些问题值得被重视,被思考。

毕竟,没有人愿意成为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