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油菜花儿香,漫山遍野铺金黄。请欣赏美文《家乡的油菜》

家乡的油菜

家乡的三月,金黄的油菜花开得如火如荼,成了多少江阳才子笔下的尤物。这金黄色的精灵,让多少远方的游子久久不能忘。我的家乡没有雄伟的高山,没有宽阔的平原。有的却是秀丽多姿的小山。凡是能栽种的坡坡边边地几乎都种上了油菜。随着山势的起伏,金黄的油菜花丛嵌着其他绿绿的蔬菜或小草或麦苗,远远看去,反而让人觉得错落有致的自然,就像一幅天成的油画,画里就有生我养我的故乡。到江南来吧,参加一场油菜花开的盛宴,做一只蜂儿或蝶儿,吟唱在春天里,岂不美哉!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原来不这么大种油菜的。原来也种,只是种的很少。种下的油菜只图来年用菜籽给稻田下个好肥。那时榨油来吃的还很少,主要是没有榨油的设备,镇上的余三瞅住了这个商机,率先购买了榨油设备开起了榨油店,赚足了一大笔钱。之后镇上便如雨后春笋冒出几家来。现在去到处走走,你会发现每个乡镇,榨油的店铺也是很多的。在榨油老板开工的那天,整个镇都沉浸在油菜籽的香味中。家乡种油菜的人们多了起来。一般的人家一年都能收到几百斤油菜籽。一家人的吃油问题解决了,除了过年宰的肥猪积下的猪油,然后就全是自家种的油菜榨的油。榨下的油渣仍可用来肥田肥地,或做养花的底肥,也可用来喂猪,没有一点浪费。


摄于泸县喻寺镇谭坝新村

记得油菜成林的时候,伙伴们就最爱在油菜地里藏猫猫了,甚至把家里的小锅或铁碗铁盘的拿到油菜地里烧锅锅噫(川话,意思:野炊)。那种乐趣简直不摆了,一个字,爽!而在收油菜的时候,家家户户把割下的油菜在晒坝上堆积如山,顶上用塑料薄膜苫好,然后用几根长长的篾条捆起来。这时的晒坝成了伙伴们的战场,大家分成敌我两方,手握自制的纸手枪,周旋于油菜垛之间,嘴里"突突突,啵啵啵"开起仗来,被击中的"喔哟儿"应声佯装倒地。有的为了更加隐蔽,把油菜垛扒个洞钻进去,钻出来,真如天降奇兵,神出鬼没。真是一场好战,大家玩得酣畅淋漓呀。


摄于泸县玉蟾街道濑溪河边

过了一些日子,堆在晒坝上的油菜容易脱籽了,大人们就寻个好天气,把油菜垛打散晒干后,用晾盖打,油菜籽就脱落下来,油菜籽壳也不能烧掉,它仍然是下肥的好料。晒坝的周围和油菜地里免不了溅落一些油菜籽,几场雨后,油菜籽就又发生根发芽了,长成嫩秧子。我小时,奶奶健在,她总爱掐一些回家,用开水淖熟了,蘸焦油辣椒吃。有时也用来炒胡辣椒吃,味道鲜美极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油菜苔,油菜苔看起来样子很老,实际上吃起十分鲜嫩,主要就用来炒胡辣椒吃。现在菜市上也有卖油菜苔的,但是价格并不便宜。因此,在油菜苔多的时候,父亲每个双休日,总爱给我摘一背篼来,还是吃不厌。当然父亲每年也要给我们背来几桶自家种的油菜籽榨的油了,说自家种的油菜榨的油吃起来放心些。老人们就爱操心这,操心那,不过也的确是这样的,吃起来放心,而且也为我们节约了一大笔钱呀!

朋友到我家乡来吧!明媚的三月,阳光暧暧地照着春意萌动的乡村。在九曲河,濑溪河,冱水河,马溪河,秀水河两岸,金黄的油菜花如几条彩龙正在热舞。水是那样的清,那样的柔。空气中有着沁人心脾的花粉香,沐着春风,你会是最幸福的人儿,纵有千般烦恼的事儿,也将都随风飞散。

摄于泸县喻寺镇谭坝新村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几首描写油菜花的诗吧.

《菜花》

--清·乾隆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宿沣曲僧舍》

--唐·温庭筠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何苗,笔名,深夜,深夜的灯盏,苗子。头条号,苗苗行摄。四川泸县人。在《诗刊》《草堂》《工人日报》《中国国防报》等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大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