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高手在民间

前言:

什么是专家,准确的说,就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者为专家。什么是高手,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的人为高手。专家未必是高手,高手也未必是专家。

专家与高手对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才是最后的赢家!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健健康康的活着,生命只有一次,健康的活着真好。可是,人都是肉体凡胎的,吃着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道理。

如果,只是个小毛病也就罢了,一旦遇到一些缠手的,可能心里就会不踏实,就会有病乱投医。

生病,是个烦恼事;看病,是个头疼事;治疗,是个操心的事。


今年国庆,朋友好心请客喝酒,我就喝了一点白酒。我本身酒量不行,有皮肤过敏现象,哪怕喝一点点,就感觉血液流动过快,酒劲一上头,就有点燥热,感觉右下腹有点摩擦,随手一摸,不知何时长了一块硬结,不疼不痒的,就是有些红肿,感觉像长个疮似的。找了附近小医生看了看,也说是长疮了,用了一些土方子敷在上面,也未见效果。


一天下午,妹妹回来了,吃饭间,我说不能喝酒,就倒出言情,掀开一看,硬结有指甲盖大小,就说不如跟车子一块到大医院看看放心。说的也是,如果是疮,有红肿肯定有炎症,应该有疼痛感才对,可是一直不疼不痒,到大医院看看也好。于是,就随车子到了省城,去了趟省立医院。

专家门诊里,一位四十几岁的专家接待了我,看看摸摸之后,也没问什么,被诊断为皮下囊肿,并且还说,如果不放心,可以做个彩超。

彩超需要预约,于是,我就托人预约了彩超室的一位张博士。张博士一番检查后,觉得软组织硬结不像囊肿,说应该还是炎症,既然是炎症为何不疼不痒呢?带着疑问,我把结果交给专家再次斟酌。那个专家只是斜眼看了看,很自信的说,应该就是皮下囊肿。并叫我回去吃点头孢,一个月后过来做个门诊手术,把囊肿切除就行了。如果现在切除,不是不行,只是囊肿周边有炎症,切除了很容易复发。

说的也是,专家都说了,就按照专家的要求回来先消炎。


吃头孢不如打头孢,为了尽快消炎,我选择了打针,一周过后,没见一点效果。之后,当地医生建议,说打针没用,应该改吃红霉素。

换换口味,我又吃了一周红霉素,还是不见效果,硬结还是那个样。

无奈之下,我只好改变方式,决定去拜访一位民间高人,一个吃斋的和尚师傅。和尚师傅没有庙宇,一辈子云游四海。曾经在望江寺呆过一段时间,最终受欺负被赶走了,之后在平岗头附近的破庙宇起家,等庙宇修复完善后,又被人赶出去了,现如今,只能暂时在土门店粮站附近,干孙子的一处铁棚里住着。今年,老人家已经94岁高龄了,身体依然健朗,行走自如。


我之所以去拜访他,是因为,和尚师傅有些方面确实有神奇之处。比如,他一辈没念过书,但他能认识一些字,写出来的字,一笔一划非常工整,尽管有好多字是错别字,有些字辨认不出来,必须要按照字形和上下句子,才能理解这个字是什么字。他没学过中医,却能认识一千多种中药材,懂得每一味药性功能,以及如何配伍,随手而就出口成章。

曾经有人胃疼,托人找到了和尚师傅,好容易才开了一副药方子,里面有二十几味中药,回来后有些担心顾虑,就请了一位学过中医的挂牌医生给予斟酌斟酌,看能不能用。不曾想这位医生赞叹一番后说,每味药都是治胃病的,哪有治不好胃的道理。


其中,有些中草药,医书里压根没有的,都是和尚师傅根据猫狗生病后,所吃过的一些杂草来进行辨认,再亲自尝试得到验证后而总结出来的方子。据说,老人家还治疗过乳腺癌之类的疑难杂症。不过,老人家一般不给人看病,除非是非常熟悉的人,或知己带去的人。

十一月八日上午,师父陪同我一块前去土门店拜见和尚师傅(师父和老和尚熟悉)。其实,本可以叫一辆车直接过去的,师父说坐公交车到戚家桥,那一段路走过去,还说,最近新修建的一条路直接通净土寺,到了净土寺几乎就到了,那个地方师父熟悉,多年前师父下放就在那里。


从戚家桥下车,新修建的路也摸到了,走了大约五里路,净土寺也找到了。欣喜中,本来是向西南走,师父说向东北走,因为净土寺左边有一座老式桥墩,师父说过了桥应该就到了。于是,我们一直走,一直摸到了二级站,感觉方向不对,只好打听一番,谁知二级站离土门店粮站至少有十里路,南辕北辙了。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回到净土寺再说,毕竟净土寺离土门店粮站最近。这时,附近一家开小超市的老板娘告诉我们,从她家对面的一条水泥路能直接到净土寺。于是,我们又马不停蹄一路狂奔。大约走了五华里,前面是个村庄却没路了。想找个人问问,几乎家家关门。好容易在池塘边,有两个洗衣服的少妇,我们问之,对方说,你们走的太离谱了,等于绕了一大圈,这里离净土寺只有两里路,你们顺着田埂走过去,很近的,条条大路通北京。


有道理。于是,我们下到了田埂,穿过了一片棉花地和稻茬地,这时已经汗流浃背了,费了好大的劲,结果,被一条水沟挡住去路,两边也没看到桥,净土寺也不见踪影。

这下麻烦了,来不来去不去了,此时已是中午十一点四十分,又累又渴又饿。我说,师父我们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还是原路返回吧,不然我们一天怕都走不出去了。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原路返回,好容易上到了水泥路,气喘吁吁,师父累得已经是东倒西歪的了。情急之下,我只得联系了一张苏埠面的师傅,叫他定位过来。在水泥路上等候,无意间,净土寺近在咫尺。

张师傅轻车熟路,二十分钟就过来了,然后直接到土门店粮站。


巧合的是,和尚师傅正在家里,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在写东西,看见我们来了就停了下来。师父说明来意,我就掀开了衣服,和尚师傅看了看,摸摸按按后,很干脆的说了两个字:热毒!

太不可思议了,一针见血,果断而不犹豫。一句话戳到了我的心坎里,自己的事自己明白。今年夏天,每天午后,我都在外面徒步十公里。且本人酒量不行,皮肤过敏,但闻到酒香就想喝一口,于是,每顿饭前喝上两口白酒,一喝就是两个月,日积月累,不是热毒才怪呢!


和尚师傅用药也很简单,说内服一味草药,能解毒泄火。这味草药,师父认识,我们刚经过的田埂上随处可见。外敷一种膏药,有一家门诊药店里就有。据老和尚师傅说,这种膏药的配方,就是他自己提供出来的,给了辽宁一家制药厂生产,尽管可信度有待考证,至少,和尚师傅没有说假话的必要,出家人不打妄语,况且他对这种膏药的性能是特别的娴熟。


整个过程中,开车的张师傅,对我的这个硬结也是非常专注。在回来的路上,开车师傅说他家有祖传秘方,专治一些疑难的疮科病症,用单味药根子薰,效果不错,并说,如果需要他带我去挖一些。

为了方便起见,我联系了张师傅,挖了一些藤子的根子,并从叶子、茎和茎的味道,我也认识了这味草药。晚上,开始熬药薰之,三天下来,效果明显,一周下来,硬块仿佛小了一些,半个月下来,应该说硬结小了三分之一。

天气转凉了,薰蒸不是太方便,太烫了,容易伤皮肤,凉了又薰蒸不到效果。于是,我又改用了第二种方案。


这味草药,起初去净土寺,误入田埂上,一片全是,只是太远了。好在我散步时特别留心,终于发现了一些,都是几年生长的。这味草药在挖掘过程中,我也是比较了又比较,因为相似的有好几种,好在有师父手把手教认。我挖回来后并及时叫师父鉴定完毕方才敢用。

草药解毒功效的确不错,加上膏药一并使用,内外兼治,半个月下来,硬块又小了三分之一。如今只有一点点了,或者说,几乎摸不着了。防微杜渐,斩草除根,我决定必须要消除隐患。


高手在民间,这句话虽不是万能,但是,只有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问题解决了,还必须要学会保养,否则,曾经的伤疤或许还会重滔覆辙,看来,今生我和酒无缘了。

生活中,有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做起来并不都是一帆风顺。

我家厨房是一间平顶,漏了好几年也根治不了。起初,找了瓦匠师傅,从油膏到油毡,两次花了上千元,还是无济于事。墙面漏的全是污迹。之后,我找了一位能盖高楼大厦的大师傅,大师傅建议,在平顶上面再铺上一层混凝土,我考虑立身太重,怕墙根承受不住,没有采纳。


今年梅雨前,我准备把上面铺上彩钢瓦,想一次性投机,看是否可行。结果师傅请来之后,查看了一番,说漏的根源不是平顶,是隔壁一家的平顶出水点在公用山墙边,交界处有好几个裂缝,这才是漏水的根源,我觉得这位局外师傅讲得很有道理。

师傅建议,自己去买一桶防水油膏试试,应该可行。于是,我按照师傅建议,花了一百多块钱买了一桶防水油膏,为以防万一,我涂了一层又一层。涂上之后,几天后,居然油膏又开了几处裂缝。我找到卖油膏的,对方说我涂厚了。无奈之下,我从网上搜寻了一番,花了三十几块钱,又买了一小桶。我是看中对方的说明,说先涂上一层,再铺上一块防水布,然后在防水布上再涂。或许这就是经验,买回来之后,按照方法进行再次补漏。一直期待着下雨来检验成效。


谁知今年雨水少,几个月都没下雨,无法检验。好在入冬之后下了几场雨,果然不漏了。

哈哈,谢天谢地。我赶紧买了一桶刷墙的涂料,把厨房里面的墙面重新刷了一番,崭新如初,如果请人都得花钱。

实践出真知,真理是从实践中检验出来的,同时,真理还得放到实践中去检验。

通过自己经历,我觉得,对待问题的出现,只有找出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解决了问题,无论是专家还是平民才能算是赢家,能解决问题的人,才称得上是有真本事。


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