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白龍馬在休息的時候為什麼不變回人形?

餘堅銳


這題目問的,

白龍馬要變“回”也是龍形,不是人形啊!

大概題主對電視劇中,小白龍帥氣的美男形象印象太深了,忘了他的真身是一條龍吧?還是在龍族中地位尊貴的西海龍子。正常情況下,他是以龍身出現的。變成唐僧的腳力之後,就是一匹白馬的形象,還是觀音菩薩欽定的白馬,輕易不能變來變去的。

白龍在整本《西遊記》中,以人形出現只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鷹愁澗,被觀音菩薩指點後,上得岸來變成人形,拜見菩薩,隨後就被菩薩“摘了項下龍珠”,變作一匹白馬,去見唐僧。第二次就是在寶象國,為了救唐僧,變作一個宮娥,和黃袍怪掐架。

哦!86版電視劇中,白龍見唐僧時是個俊俏的小夥,還要加上編劇創造的一次,小白龍變成人形,跟萬聖公主兩口子打鬥。

看出來了不?但凡白龍變成人形,必定是有大事發生。

豬八戒評論過他:”你但說話,必有大不祥之事。”變成人形,那就是更大的事要發生了,不但大,還都緊急。

第一次變成人形,是先前以龍形出現時先把唐僧嚇了個半死,待到要拜師加入取經團隊,無論是為了安撫唐僧還是為了禮貌,變成人形也是應該的。這樣大家都能接受,你能想象一條巨龍對著唐僧行禮嗎?

第二次變人形,純粹是為了迷惑敵人,好佔得先機,當然結果還是被敵所傷。第三次嘛,把小白龍和萬聖公主二人都拉郎配了,一對俊男美女,總比兩條龍更能令觀眾養眼吧?

以上種種,都說明了,白龍變成人形根本不是常態。也沒那麼必要。

我們人類作為觀眾,潛意識裡,總覺得不象我們的都不好看。哪怕是神仙鬼怪,也得裝扮成人形才符合我們的審美。但這只是我們人類的想法。如果站在非人的角度看,誰規定了你們人類的形象才好看?我就願意以本來面目行走江湖,誰也干涉不了這個自由。

事實上,《西遊記》裡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有的選,相信白龍更願意以真龍之身存在。但它不能啊!誰叫他是待罪之身?又吃了人家的坐騎白馬,只好變成個一模一樣的白馬,馱著唐僧一路跋涉,不容易啊!

要知道變化成自身以外的形象,也是要耗費功力的。白龍又被菩薩摘了龍珠,這龍珠怕是它的內丹一類的東西,所以從那以後,功力就大為下降,跟黃袍怪打不了幾個回合就敗了。再讓它經常變成人身?根本沒那個必要。

再說,取經隊伍中,大家也都是以本來面目行走,小白龍若是時不時就從馬變成人形,是吃撐了?還是得瑟著和唐僧比俊俏呢?

我是阿財JJ,用心寫字,用心回答。如果您有不同觀點,歡迎溝通交流。


阿財姐姐


考慮一下唐僧的感受吧:騎在胯下的白馬,忽然搖身一變,成為翩翩美少年,唐僧會不會大呼“妖怪”?嚇得倒地不起?

這沒有關係,因為誤會可以解釋清楚。但是明天繼續上路,當唐僧重新騎馬的時候,他會怎麼想:我騎的可是人哪(他看到的是人形,不是龍形,而唐僧習慣性地相信自己的眼睛)!每天騎在人身上,讓人駝著跑,慈悲的唐僧能忍心嗎?

什麼?你說白龍馬剛皈依的時候,曾拜見過唐僧?你這是受電視劇的影響。在小說中,白龍馬出現在唐僧面前的時候,已經是馬了,以至於唐僧驚奇:“徒弟,這馬怎麼比前反肥盛了些?在何處尋著的?”根本沒有龍太子拜見唐僧的情節。

在孫悟空被趕走、唐僧被黃袍怪變成老虎的時候,白龍馬曾化身宮娥,試圖殺死黃袍怪救唐僧,失手受傷後又建議豬八戒去請孫悟空。不管是化為人形,還是開口說話,都沒有面對唐僧。可以說,唐僧見到白龍馬不是馬形,只會有一次,就是取經成功後佛祖封賞,封白龍馬作“八部天龍馬”的時候。

所以唐僧從來只說“我有三個徒弟”,沒把白龍馬也算進來。

那麼,讓白龍馬在休息的時候變成龍形,行不行?

當然不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其實已經是人形了,只是長得醜一點,還屢屢引起圍觀,甚至被誤認為是妖怪。好麼,一條活龍!師徒四人在屋裡休息,院裡裡盤著一條龍!嚴重不利於途經各地人民的平靜生活好不好?

在《西遊記》第四十五回,也曾有過活龍現身的情節,雖然已經經過孫悟空的預告,仍然“那國王在殿上焚香,眾公卿在階前禮拜”。如果沒有預告就活龍現身,勢必引起騷亂。

況且,白龍馬本來不是白龍馬。這個名字在《西遊記》原著中其實並沒有出現過。人家本來叫“玉龍三太子”,是犯了錯、在死刑前被觀音菩薩救下,加入取經團隊的。而他的取經,不僅是給取經工作增加助力,同時也是自我修煉、自我進步、自我蛻化的過程。

而佛家的修煉,苦修是基本方式之一。以龍作馬,正是苦修。


棲鴻看紅樓


很明顯那會兒唐僧騎的就是個普通白馬,白龍馬不知道跑哪裡偷懶去了

出手了也是白搭,一起都被抓走,還不如保存實力,然後給大師兄,二師兄報信


文染墨冢


取經不是上下班兒,還換制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