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魏徵、李鴻章,誰的軍事才能更高?誰的政治能力更強?為什麼?

三國英雄曹操


李世民曾經評價過魏徵與諸葛亮,他說:魏徵治大國從而開創盛世,又豈是諸葛亮這種小國之相能比的,

可見魏徵的政治能力是強大的,至於魏徵的軍事能力,魏徵曾幫助李建成,剿滅山東劉黑闥,以攻心術完美取得勝利,在決定李密命運的北邙山之戰前,如果魏徵的意見能夠被重視,李密不會敗,可見魏徵的軍事能力也是超級強大,只是運氣不太好吧。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多是演義吹的,六出祁山無一勝總是事實,李鴻章是一個官場投機者,清廷不願見湘軍一枝獨秀,曾國藩無奈培養了淮軍,淮軍能打的大都是湘軍底子,李鴻章甲午之敗,沒有軍事才能可言,當然他辦洋務還是有功勞的,

總而言之:無論政治軍事,魏徵>李鴻章>諸葛亮


1006787345961


三人當中諸葛亮軍事能力最高,政治能力強非魏徵莫屬。

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為劉備三分天下。諸葛亮為了協助劉備達到這個目標,利用他的軍事才能一出山就讓曹操的軍隊吃盡苦頭。之後他又下江東力戰群儒,說服孫權、周瑜與劉備聯合共破曹操。在東吳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為最後戰勝曹操軍隊立下汗馬之功,經此戰役劉備得到荊襄九郡,以此為基礎諸葛亮與劉備又拿下四川,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以前到處顛簸沒個立命之所,現在好了,有了天府之國,劉備不信大業不成!縱觀諸葛亮一生,經他謀劃的戰役勝多、很少有失敗的時候,只不過應了三國水鏡先生的那句話:諸葛亮“只得其主不得其時”,才有了蜀國的失敗。

魏徵是唐朝的丞相,他那句給唐太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格言深深影響了唐太宗的執政風格。魏徵以在大殿上向皇帝敢諫而聞名,唐朝正是有了魏徵這樣的名臣,才使唐太宗做出決策時不致以失誤,才有了大唐盛世幾百年基業。魏徵作為丞相功不可沒。

清朝末期政治腐化人心沒落,這時的李鴻章雖貴為內閣總理大臣,更多時候表現出來的他只是慈禧太后的一個奴才。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對於李鴻章,他的功過用五五開比較妥當。





王春來342


這個問題問的,諸葛亮、魏徵、李鴻章三個人屬於不同定位的,魏徵有些像諫議大夫、御史大夫這種,更多是給建議,提想法,提出弊端,所以軍事上肯定是最弱的,但是政務治理應該是比較出色,貞觀之治之所以出名,跟魏徵這樣的臣下有很大關係,所以魏徵是個政治強於軍事的人才。

諸葛亮是丞相,強於政務治理,弱於軍事,但是也是他的強項與自己相比,如果和魏徵,李鴻章比的話,他的政治才能應該不弱於魏徵,但是軍事能力絕對強於魏徵和李鴻章。諸葛亮的在歷史上軍事上主要成就就是南征北戰,南征就是征討蠻夷之地,七擒孟獲,維護了南方統治,北伐就是六出祁山,征討魏國,雖然最終失敗,但是明明弱勢的蜀漢卻成了強勢方打的魏國成了防守方,魏國300萬人,軍隊30-50萬人,卻打不過蜀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還是值得稱道的,尤其他還著有 心書、將宛等。

李鴻章主要才能是政務治理,其次是軍事才能,他的政務才能弱於魏徵,弱於諸葛亮,他的軍事才能強於魏徵弱於諸葛亮。李鴻章晚清三傑,領導了洋務運動,組建了海軍,所以他是有才能的,只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烏龜的國學館


李鴻章一生榮辱參半,與諸葛亮等人相比,方顯他能力之處。李鴻章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也是我們現代很多人熟知的為數不多的一些歷史人物之一,在他那個年代,他在世界上都可以說是非常的出名,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關鍵人物,一人包攬了中國外交,在與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留下了不少屈辱的歷史,所以很多人對於他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有的人認為他是清朝為數不多的能力的一位忠臣,有的人則認為他是一位賣國賊,簽訂了很多屈辱的條約,這個說法確實是非常片面的,把它與歷史中其他有名的人物相比,才能夠看出來他的能力。

李鴻章和霍光有一個相似之處那就是不學無術,可是他們兩個人又有著明顯的區別,因為李鴻章的地位並沒有他那麼高,也沒有他的那份膽量,在做很多事上李鴻章都是處於保守地位,他的一生都是忠於朝廷的,雖然擁有著很大的權力,但沒有非分之想,可以說李鴻章也是一位胸懷大志的人,但是由於他處的歷史年代,他並沒有辦法去實現心中的志向,對於這一點來說,他能力不及霍光,但是他的學問卻高出了很多。我們應該都認識諸葛亮這個人,他的能力從歷史上也是能夠看出來的,擁有著很多的頭銜,比如他忠心跟隨劉備是一位忠臣,他精通五行八卦是一位儒臣。

他善於用兵打仗是一位軍事家,他能夠輔佐劉備和他的兒子是一位政治家,他能夠和其他兩國周旋,所以也能夠看出來他的外交能力。擁有這些能力的人,在歷史上看來最符合的也是李鴻章,所以這也是他們兩個的相似之處。他們兩個的不同之處就是所處的歷史年代不同,李鴻章所處,的環境比諸葛亮要好很多,可是對於當時的統領者,顯然李鴻章比不過諸葛亮。而且兩個人同樣經歷著創業艱苦的一段時期,李鴻章憑藉著自己一己之力,把上海的團練拉到了江南下了大功,可是有一點他是遠遠不及諸葛亮的。

那就是諸葛亮能夠憑藉著自己一臂之力拯救岌岌可危的蜀國,讓蜀國的命運維持一段時間,可是對於清朝來說,李鴻章顯然沒有這個能力,能夠力挽狂瀾拯救清朝,兩個人的死後名聲也有很多不同,諸葛亮一生清廉,李鴻章卻留下了很多的財富。李鴻章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暫時鞏固了清朝皇室的地位,他的這個功勞和郭子儀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郭子儀除了解救國家患難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功勞,而李鴻章創立淮軍,並且成為清朝後期的一大權勢,這個能力顯然是超過他的,並且除了這之外,他還有非常出色的外交能力和政治能力,在這兩點上也是遠遠超過他了。很多人就都拿了李鴻章和秦檜相比,因為很多人認為,在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李鴻章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這相當於是賣國。

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考究的,因為當時清朝的地位就在那裡,沒有任何的能力,所以簽訂這些條約,對於李鴻章來說,他的內心也是非常不情願的,但是局勢就在那裡,他也不得不去做這些事情。所以他們兩個人根本沒有可比之處。秦檜是主動選擇賣國的,為了給自己謀取錢財和地位,可是對於李鴻章來說,簽訂這些條約,他也是沒有任何選擇,因為他要服從清王朝的指令,而且他也沒有能力能夠挽救這種局面,換作其他任何一個人,那麼這個結局應該也不會有什麼變化。剩下的就是李鴻章和曾國藩以及左宗棠的對比了,很多人都說李鴻章永遠比不過曾國藩,因為後者畢竟是前者的老師。

但是在很多方面,兩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曾國藩處事圓滑,面對困難能夠自保其身,全身而退,而李鴻章卻能夠知難而上,承擔大局,並且在外交方面李鴻章做的確實是最出色的。而對於左宗棠來說,他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而且心胸狹隘,李鴻章則是心胸寬廣能夠容人。兩個人所處的歷史年代相同,能力也是不相上下,可是為什麼左宗棠能夠獨善其身,而李鴻章卻要背上罵名了?這主要的原因還是左宗棠去世比李鴻章早了十多年,在左宗棠去世之後清朝的重要事情都落到李鴻章一個人頭上,所以後來局勢動盪,清王朝地位不保,這樣亡國的罪責,自然也都落到了李鴻章一個人頭上。





歷史作者


軍事才能諸葛亮最高,政治能力李鴻章最強,魏徵只是唐太宗豎起來的一面旗,看他的下場就知道了,三人中魏徵下場最慘,魏徵死後,被懷疑牽連進謀反案,他兒子與衡山公主的婚約被取消,他的墓碑也被李世民下詔砸毀。

為什麼我會有上面的排名呢,雖然沒對他們三個的生平做過深入研究,但從他們個人的成長經歷來看,稍微有那麼點思考。


諸葛亮一生逢三國亂世,連年征戰,硬是輔佐劉備從一個四處流竄的小軍閥混成了據地千里,三分天下的一國之主,這裡面他的戰略眼光與決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他前後六次帥軍北伐,雖然成效不大,但是在他生前,始終保持著對魏晉的戰略壓力,這個足以證明他的統帥之能。


李鴻章則是以政務見長,尤善於外交。他的能力,連世界列強都敬佩,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在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他就是一個糊裱匠,讓這棟破房子不要倒。雖然他是近代很多著名不平等條約的署名者,但他已經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中國的損失降到了最低,比如馬關條約,他面部中槍,想的卻是用他的傷來降低賠款,因而少賠了一億兩白銀。就憑李鴻章的一己之力,大清王朝完全多苟延殘喘了二十年,在風雲劇變的近代社會,中國沒有完全喪失所有主權,也算是在風雲劇變的時代保留了一絲中國人的顏面吧。

魏徵則是一個諫臣,他很剛直不畏皇權,但說起軍事成就和政治能力,他擅長的是匡正得失,而不是處理具體的事情,人各有長短吧。


溫酒觀史灬煮茶讀書


這三個人都有政治才能,但魏徵沒多大軍事才能,他最多隻是謀士級別的人物,出謀劃策的人而已,就像曹操手下的荀彧和郭嘉等人!

諸葛亮和李鴻章都有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諸葛亮在南陽種地的時候,對天下大事以及未來走向都有清晰的認識,所以他建議劉備取益州,荊州和漢中為基地,然後再圖北伐!他還採用多種手段平定南蠻,結好東吳共同伐魏!諸葛亮主政蜀國,大力發展經濟,穩定內政,並且多次率兵攻打魏國,試圖恢復漢室,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也不是三國演義那樣吹捧如神仙一般,真正的諸葛亮主要還是政治才能非常突出,而不是軍事才能!

李鴻章最大的戰績就是協同其他清軍將領共同剿滅太平天國,各種卑鄙的手段都用上了,還跟洋人勾結共同鎮壓起義!李鴻章所打的戰例可圈可點,並不十分突出,也沒顯示出他有多大的軍事才能!太平天國主要是內訌嚴重削弱了自身實力,沒有及時進行武器的更新換代,而且沒有不斷擴大地盤加強實力等原因,導致最後失敗!洪秀全還沒有統一全國就開始腐敗享受,失去了進取心,這樣怎能不敗?李鴻章只是撿了個便宜而已!李鴻章當了總理大臣之後,盡力保住中國的利益,已經竭盡全力了,那種局面不是他一個人能夠力挽狂瀾的!

魏徵不管是在瓦崗寨還是效命於李建成,主要是發揮政治才能,主要是謀臣!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有人抓住了魏徵,李世民質問魏徵為何屢次挑撥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魏徵回答:“若太子早聽我言,哪有今日?”說明魏徵早就建議建成宰了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只可惜建成沒聽進去,最後慘遭毒手!後來魏徵歸順李世民,為大唐處理了很多政務,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並且經常諫言皇帝勤政愛民,為貞觀之治貢獻了自己畢生精力,是個難得的好官!

這三個人都有政治才能,難分高下!但軍事才能而言,諸葛亮最強,其次是李鴻章,然後是魏徵!


漂亮獅城


因為他們三人處於不同的歷史時期,所處周邊環境各不相同,他們在各自的歷史時期所擔負的職責各有側重,所取得的成就也各有不同,所以非要比個高下,實在是不太好比的,因為他們都是能力超強,都忠於他們所屬的封建君王,屬於那個時代精英中的精英,非要比的話,其實只有他們在後世的口碑,魏徵最好,諸葛亮次之,李鴻章最次。

諸葛亮出場就不同凡響,從一介草民直接成為一大軍事集團的二把手,任職劉備軍師,成為劉備集團的總司令。諸葛亮也不負眾望,赤壁之戰協助周瑜大敗曹操,奪取荊州,攻取益州、漢中正式實現了他在隆中對中為劉備謀劃的天下三分有其一的理想,使劉備在成都稱帝登基。這也達到了諸葛亮一生輝煌的丁點。然而在丞相位上,雖然他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事必躬親,但卻成效不大。縱觀諸葛亮一生,大多時候是在表現自己而忽略了國家和黎民,所以最終也誤了國家。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只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可達到,但諸葛亮非但沒有做飯這一點,甚至有些妒賢嫉能,對待魏延就可以證明這一點,雖然魏延武功不及五虎上將,但他的謀略絕不輸於關於張飛,單就這樣一個人才,一位軍事統帥,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卻在諸葛亮眼裡是一個有反骨的人,這使得魏延終身不得發揮其才。由於不重視人才的培養,當第一代人才消耗殆盡,國家便後繼無人,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尷尬局面,蜀國滅亡也就為時不遠了。其實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權傾朝野,應該做的是韜光養晦,恢復經濟,這也是一位丞相職責所在,至於閥魏之事,派一員上將既可,但諸葛亮卻親自出馬,一而再再而三,天府之國再富也經不住這般折騰,最終導致經濟奔潰,不戰自敗。六出祁山每次都是糧草不濟而敗,無奈之下諸葛亮甚至指揮軍隊在隴上搶糧,堂堂一國丞相卻成了匪首,蜀國大失民心,不亡國沒天理,所以諸葛亮在政治上比其他二位差很多。

魏徵出生亂世,但運氣好,最終遇到了賞識自己的君王,才使的自己的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政治上取得了比其他二位更大的成就,也落得了一個流芳百世的好名聲。


李錦奮


諸葛是軍事家,但只限國內戰爭。

魏徵是個文官,是懲奸、反腐的。

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雖然甲午海戰覆滅。但功不可沒。與外國列強不屈不撓,盡顯智慧才能。因某些原因,國人很少知其真實功業。


李孚111880001


三人中政治能力最強的是魏徵。他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治下的“貞觀之治"就足以說明一切。

而三人中軍事能力最強的就非諸葛孔明莫屬了。因為他用自己高超的軍事謀略,硬生生地拼出了一個"三國鼎立"。至於另外一個人,何足掛齒?

飛龍在天231272723


肯定諸葛亮軍事才能高啊,魏徵政治能力強